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博德利圖書館

博德利圖書館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博德利圖書館

建立時間: 1602年

位置: 倫敦西北的牛津

開放: 1602年

手稿收藏: 13.4萬冊

博德利圖書館,英國牛津大學總圖書館,是英國第二大圖書館。1602年正式建立於倫敦西北的牛津。但其歷史可追溯到14世紀。1598年曾任牛津大學研究人員的外交家T.博德利重建該館的計劃為校方接受,才得以重建。博德利親自監督改建工程,主持設計,廣泛搜集圖書,並捐贈了自己的藏書。經過4年努力,1602年圖書館開放,藏書2000多冊,不久博德利利用捐贈款項設立基金會,使該館的經費得到保證。他還多方奔走促成該館為英國5個接受出版物繳送本的圖書館之一。1605年和1610年在英王兩次參觀後被命名為博德利圖書館。[1]

目錄

簡介

英國牛津大學總圖書館,是英國第二大圖書館。1602年正式建立於倫敦西北的牛津。但其歷史可追溯到14世紀。1320年,伍斯特城主教科巴姆向牛津大學捐贈一批手稿,其修建圖書館的計劃因過早去世而未能完成,而這批書也被典當還債。後來奧里爾學院把書贖回保存,於1367年移送聖瑪麗教堂。1411年定期開放供閱讀。1435~1447年英王亨利五世之弟格洛斯特公爵漢弗萊把自己的600種手稿藏書捐贈給牛津大學,藏書大部分是希臘文、拉丁文的古典著作和當時法文、意大利文的圖書。1480年這些書又被遷往新建的神學院大樓。1488年成立漢弗萊公爵圖書館。1536-1539年英王亨利八世實行宗教改革時將這些藏書都當作天主教文獻予以毀棄。1550年愛德華八世的皇家委員會又將遺下的藏書洗劫一空,甚至將書架也搬走。不久一場大火使其蕩然無存。直到1598年曾任牛津大學研究人員的外交家T.博德利重建該館的計劃為校方接受,才得以重建。博德利親自監督改建工程,主持設計,廣泛搜集圖書,並捐贈了自己的藏書。經過4年努力,1602年圖書館開放,藏書2000多冊,不久博德利利用捐贈款項設立基金會,使該館的經費得到保證。他還多方奔走促成該館為英國 5個接受出版物繳送本的圖書館之一。1605年和1610年在英王兩次參觀後被命名為博德利圖書館。20世紀20年代,拉德克利夫科學圖書館、印度研究所圖書館和羅茲·豪斯圖書館併入該館。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資助下,1939年博德利新館完工,主要為書庫和圖書整理部門的辦公室。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該館一直是英國藏書最多的圖書館,60年代初才讓位於不列顛圖書館。

沿革

1439年,牛津大學收到了來自英王亨利六世的叔父格洛斯特公爵漢弗萊的第一筆慷慨的捐贈,共有280冊書,此事引起了大學當局對於圖書館的重視。他們決定要把圖書館搬遷到一座更大的,而且位置處於大學中央的新樓里,"以便遠離塵囂"。對於任何受中央大街喧鬧聲所困擾的現代人來說,這句話頗有遠見。1444年,牛津大學寫信通知漢弗萊公爵,大學計劃把神學院建築上面正在加蓋的第二層樓作為新圖書館的館址,並將以奠基人漢弗萊命名新的圖書館。但公爵在三年後溘然長逝,使大學當局爭取他更多資助的計劃落了空。可是為了感謝公爵對牛津大學的慷慨捐助,1488年落成的新館仍以他的名字命名。新館雖然比舊館大,但布局還是一樣的,即放置兩排側面靠牆的雙面台架書桌,中間留出寬敞的走道。

當時的書籍收藏若能保存至今,定會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漢弗萊公爵是英國第一位重要的新學問贊助人。他對書籍的選擇得力於米蘭人文主義者皮爾-坎迪多-德肯布里歐的指導,在他捐贈的書籍中有許多是新發現的古典作品,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普魯塔克的拉丁語譯文,還有但丁、彼得拉克和薄迦丘的作品。不幸的是,儘管16世紀的牛津學院都很富有,但大學當局卻幾乎沒有集中的資金來維修圖書館設備或購買印刷書來滿足當時的需求。結果閱覽室年久失修,許多書的皮革封面被撕下來賣給書籍裝訂工和裁縫。1556年,基督教堂學院買走了圖書館內的所有家具。此後42年中,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圖書館,而大學卻沒有。

1598年2月23日,托馬斯-博德利寫信給牛津大學副校長:"牛津原有一個公共圖書館,現館址猶存,但已書去室空,只是大學章程上還有記載。我願意自己出資將它修復,重新配上座椅、書架、書桌和其它所需品,以此來激發別人的善心和捐贈,幫助圖書館重新配齊圖書。"博德利出生於1545年。父母具有強烈的新教信仰,在瑪麗女王執政期間移居幾內瓦,他便是在那兒長大成人。從牛津拿到學位之後,他還在默頓學院擔任了12年的研究員,然後離開牛津,作為外交家去遊歷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歐洲國家。他退休前剛在荷蘭擔任了八年的英國特使。在那兒他肯定參觀了於1594年開放的萊頓大學圖書館。萊頓的榜樣也許影響了他自己對圖書館的許多設想,並促使他給牛津大學寫信。假如剛成立20年的萊頓大學都能擁有一座公共圖書館,那牛津這麼古老的大學怎麼能夠還沒有呢?

牛津大學的評議會於1598年3月2日開會時一致同意接受他的提案。於是圖書館的整修工作立即上馬。到了1600年,閱覽室的修復工作已告結束,但收集圖書的工作仍在繼續進行。博德利深知給捐贈者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因此他將正式開館的日期推遲到了1602年11月8日。這時的書架上已經堆滿了沉甸甸的對摺本,圖書館的藏書總數達到了299冊手抄本和1700冊印刷本。兩年後,詹姆斯一世冊封博德利為爵士,並頒發了以他名字命名新圖書館的特許證書。1605年,當圖書館的第一部印刷目錄出版時,上面已經列有6000冊書,整個收藏被公認為非常完備。

漢弗萊公爵圖書館原有的窗戶迫使博德利按中世紀的布局安放從牆壁突出來的書桌,但是他沒有用台架,而是採納1590年在默頓學院最早起用的新隔板書架系統,因為這樣可以節省放置圖書的空間。每一個雙面書桌上都配有三格書架。以供放置鏈條對摺本。書架上所有的書都書脊朝內,書的兩邊封皮都有細線連接,讀者將書放回書架時,須將線重新系好。所有的書被分為四大部分,然後按作者名字的字母順序排列。神學書占據了南面的所有書架。醫學、法律和文科(包括數學歷史哲學和其它所有科目)的書籍都放在北邊的書架上。手抄本和印刷書放置在一起,這樣兩者都可以在同一個閱覽室查閱。對摺本是對讀者開放的,每個書架旁都釘有一塊牌子,上有該書架的書目。八開本和四開本需填取書單,由館長或是他的助手代為取書。這些書都放在東端的小屋裡,後來當它們數量增多時,就搬到了對面的牆廊上。特別珍貴的書都放在兩個加鎖的書櫃之內,只有館長本人才能從書櫃取書。天花板上畫有鮮艷的圖案,在屋樑交叉處是博德利的盾形紋章,而在格子平頂里畫的是牛津大學的紋章:主給我光明(Dominus illuminatio mea)。這句格言生動地反映了這位圖書館創始人的信念:學術研究可以從神聖中汲取力量,並從學問中獲取信仰。

主要館藏

博德利圖書館包括老館 (主要收藏英國文學、現代史、古代史、古典語言文學等專業文獻)、新館(主要收藏哲學、政治、經濟、地理、地圖、 音樂、 東方研究、斯拉夫研究等專業文獻)、拉德克利夫圖書館(主要收藏現代史、教育、文化藝術、英國文學、拉丁美洲研究等專業文獻)、拉德克利夫科學圖書館、法律圖書館、印度研究所圖書館和羅茲·豪斯圖書館。此外各院系都設有綜合或專業圖書館。到1986年7月31日共收藏圖書500萬冊、手稿13.4萬冊、古籍5000多冊、地圖98.5萬件、縮微膠捲24.2萬卷、現刊4.9萬種。全館共有24個閱覽室,2078個座位,平均每天接待讀者3.2萬人次。共有工作人員374名。提供外借、閱覽、館際互借、參考、複製等服務,還經常舉辦講演會、展覽會和出版《博德利圖書館記錄》等出版物。

變革

圖書館在博德利死後的一個世紀中經歷了許多變化。在漢弗萊公爵閱覽室跟文科之角相對的另一端又附加了一個大廳,使原來T字形的建築結構變成了H形。新的大廳儘管被稱為"塞爾頓之角",但它除了放置律師和東方學家約翰-塞爾頓的對摺本之外,還有由威尼斯的賈科莫•巴羅基收集,並由牛津大學校長彭布羅克伯爵贈送給大學的希臘文手抄本,以及勞德大主教贈送的大批手抄本,其中有許多是在1631年瑞典軍隊橫掃德國南部時從沃茲伯格大教堂和其它宗教團體掠奪來的。在原來的閱覽室隔板書架上方又建了牆廊,以存放巴洛主教的一筆遺贈,這個附加的重量給閱覽室的牆壁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以至到了1700年,圖書館不得不請克里斯托夫•雷恩爵士等好幾位建築師來商量補救辦法,以防整個房屋倒塌。在"文科之角"又增添了羅伯特•伯頓遺贈的戲劇收藏。但是圖書館的記錄並非只是書的增加。根據托馬斯•博德利關於剔除複本的指示,當圖書館於1664年購進莎士比亞的第三對摺本後,顯得多餘的第一對摺本竟被淘汰擯棄,直到1906年才重新找了回來。位於學院四合樓的漢弗萊公爵圖書館樓頂又用博德利遺贈的資金加蓋了第三層樓,並用托馬斯•詹姆斯選定的學者和作家的頭像來裝飾中楣。作為圖書館進一步發展的保留空間,這一層樓在整個世紀中都沒有放置圖書,只是用於保存博德利圖書館的錢幣和肖像畫收藏。館藏主要的奇特珍品都在解剖學院樓加以展出,只要付門票就可以參觀。展品有俄國沙皇的羊羔皮襖,一隻來自牙買加的鱷魚,一個愛爾蘭的頭骨,一頭在塞弗恩捕獲的鯨魚,一個木乃伊和一個黑人小男孩的乾屍。

至此我們必須結束博德利圖書館的歷史,最後要簡略提一下的有從1780年到1860年間圖書館購置和接受捐贈的搖籃本、經典作品的初版本和有繪畫裝飾的手抄本,有時這些東西是衡量一個收藏好壞的尺度。當整個學院四合樓都被裝滿後,由建築師詹姆斯•吉布斯設計的拉德克利夫閱覽室於1737-1747年間建成使用,緩和了博德利圖書館的擁擠狀況。一個巨大的新館也在20世紀初投入使用。博德利圖書館在60年代末已擁有400萬冊印刷書,4萬部手抄本和1.85萬份憲章和契約。現在,該館以有藏書600多萬冊,擁有巨大的地下藏書室,僅次於大不列顛圖書館,名列英國第二位。該圖書館在發揚其悠久歷史傳統和迅速建立起一個現代化的研究性圖書收藏這兩件事的結合上做得非常成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