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卜算子 漫興三首

卜算子 漫興三首

來自 中國華文教育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卜算子 漫興三首

創作年代: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辛棄疾

卜算子 漫興三首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作品之一。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有《稼軒長短句》十二卷。出生在濟南,成長期正值中原淪陷,北方人民的災難給他留下深刻印象。[1]

目錄

正文

夜雨醉瓜廬,春水行秧馬。 點檢田間快活人,未有如翁者。 禿盡兔毫錐,磨透銅台瓦。 誰伴揚雄作解嘲,烏有先生也。

注釋

  ①作期同上。漫興:隨意揮灑,即興之作。按:此為「漫興三首」中的第一首。  此即興之作。上片寫夜醉日作的田間生涯,謂天下快活人莫如老農,蓋以其無家國之憂也。下片自嘲,雖筆耕辛勤,但《十論》,《九議》舉世無識,慷慨詞章誰是知音?嘆孤寂無侶,惟烏有先生耳!詞人胸中自有一段難以排遣的鬱悶之氣。

  ②「夜雨」兩句:謂老農夜醉瓜棚,春雨插秧。瓜廬:看瓜用的小草棚。秧馬:一種簡單的木製插秧農具。蘇軾《秧馬歌序》:「予昔游武昌,見農夫皆騎秧馬。……日行千畦。」

  ③點檢:計算。翁:指田間老農。

  ④「掃禿」兩句:毛筆寫禿了,硯台磨穿了,極言辛勤的筆耕生涯。兔毫錐:王隱《筆銘》:「豈其作筆,必兔之毫。」兔毛做成的筆。銅台瓦:銅雀台瓦做成的硯台。曹操曾於鄴城築銅雀台,後來當地人掘瓦為硯,「貯水數日不滲」(見《文房四譜》)。

  ⑤「誰伴」兩句:言無人伴揚雄作《解嘲》,極言寂寞孤獨。揚雄:西漢著名賦家。晚年埋首研究哲學、語言文字學,因不附時貴作《太玄》而淡泊自守。有人嘲其著書無用,乃作《解嘲》以辨駁。《解嘲》用主客問答式,文中之「客」為虛擬人物。烏有先生:見前《水調歌頭》(「我亦卜居者」)注⑥。

珠玉作泥沙,山谷量牛馬。 試上累累丘壠看,誰是強梁者。 水浸淺深簾,山壓高低瓦。 山水朝來笑問人,翁早去聲歸來也。

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 李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 芸草去陳根,筧竹添新瓦。 萬一朝家舉力田,捨我其誰也。

注釋

  ①作期同上。此「漫興三首」之三。  上片平敘故實,以李廣和李蔡作比,影射比附,借古喻今之意甚明。下片自賦,一代英才志士,卻歸耕山林,鋤草澆園,令人浩嘆不已。結韻語出《孟子》,而反其意用之,不惟憤懣之氣溢於辭表,且是對朝廷用人政策的諷嘲。

  ②「千古」兩句:言漢將李廣英勇善戰,功勳卓著。據《史記·李將軍列傳》,廣與匈奴戰,敵眾我寡,重傷被俘。匈奴人置廣於繩網上,行於兩馬之間。廣佯死,突然躍起奪得胡兒駿馬,南馳以整殘部。李將軍:即李廣,參見前《八聲甘州》(「故將軍飲罷夜歸來」)。

  ③「李蔡」兩句:言李廣雖功勳卓著,卻終無封侯之賞。而李蔡人品不過下中,名聲去李廣甚遠,卻得以封侯賜邑,位至三公。事見《史記·李將軍列傳》。

  ④芸草:鋤草。芸:同「耘」。陳根:老根。筧(jiǎn剪)竹添新瓦:剖開竹子,使成瓦狀,以作引水之具。筧:引水的長竹管。此作動詞用。

  ⑤「萬一」兩句:如朝廷詔令舉薦「力田」,則非我莫屬。朝家:朝廷。力田:選拔人才的科目。漢代設「力田」(努力耕作)、「孝悌」(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兩科。中選者受賞,並免除徭役。捨我其誰也:除了我,還能是誰呢?語出《孟子·公孫丑下》:「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2]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3]

隱居生活

1178年決定在信州(今江西上饒)定居。1181年冬,41歲的辛棄疾因受-被免職,歸隱上饒。淳熙十五年(1188)冬,其友陳亮從故鄉浙江永康專程拜訪辛棄疾,兩人於鉛山長歌互答,稱第二次鵝湖之會——辛陳之晤(見後文「名士相會」);鵝湖之會後又陸續出山兩次做官。

1203年,主張北伐的韓侂胄起用主戰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詞人精神為之一振。辛棄疾先後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等職。第二年,他晉見宋寧宗,慷慨激昂地說了一番金國「必亂必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並親自到前線鎮江任職。

宋寧宗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棄疾任鎮江知府,時年六十五歲,登臨北固亭,感嘆對自己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擊,在一些諫官的攻擊下-離職,辛棄疾懷着滿腔憂憤回瓢泉。1207年秋,68歲的辛棄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杭州)赴任。詔令到鉛山,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開禧三年秋天,農曆九月初十,愛國詞人辛棄疾帶着憂憤的心情和愛國之心離開人世,享年68歲。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康熙濟南府志·人物誌》)。後贈少師,諡號忠敏。[4]

主要作品

辛棄疾現存詞600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其詩集《稼軒集》已佚。清人辛啟泰輯有《稼軒集抄存》,近人鄧廣銘增輯為《辛稼軒詩文抄存》。《全宋詩》錄有其詩。

參考資料

  1. 辛棄疾 中國華文教育網
  2. 「辛棄疾」詩詞全集 卜算子 漫興三首 詩詞名句網
  3. 辛棄疾古詩文網
  4. 辛棄疾濟南市 歷城區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