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盧址,(1725年-1794年),清朝中期大藏書家。字丹陛,一字青厓,浙江省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諸生。盧址是當時著名學者盧文弨的族人。恰巧盧址有抱經樓,在寧波鄞縣,而盧文弨築有抱經堂,在杭州仁和,時人及後世稱作「東西二抱經」。[1]

目錄

簡介

盧址博學嗜古,工於詩詞,藏書是他的一大嗜好。每當遇到古籍善本,盧址均不惜重金購買收藏之。他的藏書樓藏有很多諸如葉氏籙竹堂、豐氏萬卷堂、毛氏汲古閣、祁氏澹生堂、汪氏古香樓等名家名館的舊藏。

如果朋友中有奇異的書籍,盧址必千方百計借來抄寫。盧址不分日夜校刊核對古籍善本,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盧址搜集收藏書籍長達三十年多年,收藏的書有好幾萬卷,一共裝了四十七個大書櫥,蔚為壯觀。盧址的藏書樓名叫抱經樓,來自韓愈《贈玉川子》中的句子「獨抱遺經救始終」,學者錢大昕曾為之記。

逸事

盧址藏書嚴格學習遵守天一閣的範例。盧址的藏書樓在建築格局上刻意模仿了天一閣。

盧址抱經樓之規章制度,諸如平日封鎖、禁私開、禁出借、每歲伏日曝書等,均模仿自天一閣。

天一閣曾因為上呈清廷書籍六百餘種,為清廷修編《四庫全書》之用,得到御賜《古今圖書集成》一部。盧址非常羨慕,竟然刻意模仿,派家僮北上京師,購《古今圖書集成》的底稿,運回自己的藏書樓。書不遠千里運到家的那一天,盧址穿戴嚴整,以大禮迎接書的到來,成為一時佳話。

盧址因為藏有很多方志書籍,如寧波地區的鄉邦文獻,以致當時的鄞縣縣令錢維喬要編寫縣誌,也要到盧址抱經樓察閱搜羅資料。

藏書名家

清著名藏書家。字青崖,一字丹陛。鄞縣(今浙江寧波)人。縣諸生,補增廣生,乾隆十九年(1754),因賑災有功,以貢生議敘,授中書舍人,因雙目失明,遂辭官。少嗜古博學,尤喜聚書。遇有善本書,不惜重價購獲。聞親朋好友有異書,婉轉抄借,晨夕讎校。聚書達30年,先後得到謝象三、全祖望等家遺書,藏書數萬卷。後又陸續購藏毛氏「汲古閣」、祁氏「澹生堂」、汪氏「古香樓」、豐氏「萬卷樓」、葉氏「菉竹堂」、金氏「文瑞樓」等著名藏家的舊槧,著名文獻如宋刻本《春秋經傳集解》、《開慶四明續志》、金刻本《經史類證大全本草》、明抄本《修文殿御覽》360卷、《冊府元龜》1 000卷、明十四朝《實錄》、全祖望《四明文獻》以及全祖望手批、錢謙益手稿等。乾隆四十二年(1777)建藏書樓,取韓昌黎《贈玉川子》中「春秋三傳束高閣,獨抱遺經救終始」詩句,名為「抱經樓」。結構仿「天一閣」,與餘姚盧文弨「抱經堂」有「東西抱經」之稱。又延請倪象占為他校編藏書,長達10餘年,編撰《抱經樓藏書目錄》4冊12卷,著錄圖書90 144卷。錢大昕作《抱經樓記》,倪象占作《抱經樓藏書記》1篇,阮元為之書寫匾額。錢惟喬編纂縣誌,曾觀覽擇采他的藏書。乾隆三十八年開四庫館,徵集圖書,他家進呈20餘種。所藏書延續到民國初年流散,相繼售與書賈,劉承干、孫毓修等家亦搜羅有舊藏多種。晚年輯有《志乘》一書。

後話

清朝咸豐十一年(1861年),盧址的抱經樓藏書慘遭劫掠。但這些藏書不久後被人出售,被鄞縣商人楊氏發現。楊氏花了二千六百金的高價將這些出售的書籍一通買下,並將它們悉數免費歸還抱經樓,亦成為一時佳話。

1916年,有抱經樓所藏的五萬多卷書籍在上海「古書流通處」書肆出售,開價五萬元。這些藏書遂分散於江浙各藏家,其中的大部分,流入吳興劉氏嘉業堂(王欣夫《藏書紀事詩補正》中有記載)。

著作

四明文獻集》一百四十卷

抱經樓書目》一卷

視頻

盧址 相關視頻

《馬未都講收藏》為何「鹿角椅」成為清朝前中期皇帝的標配
清朝溫州有人建了私人圖書館,藏書八九萬卷,堪比寧波天一閣

參考文獻

  1. 明清著名藏書家——盧址 ,新浪博客 ,2006-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