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盧西恩·佛洛伊德

盧西恩·佛洛伊德Lucian Freud, 1922年—2011年),英國表現派畫家,是著名心理學家西蒙·佛洛伊德的孫子。[1] 和所有的維也納人一樣,他與生俱來的懷疑、孤獨和好奇精神常常使自己不安,對世界的感知也就保持了一種特殊的知覺能力。1933年他移居英國並成為畫家後,這種知覺能力也就被帶入畫面,成為他獨樹一幟的鮮明標誌。

目錄

生平

盧西安·佛洛伊德於1922年出生於德國柏林,1933年隨家人搬到蘇格蘭定居,加入英國國籍。1933年他移居英國並成為畫家後,這種知覺能力也就被帶入畫面,成為他獨樹一幟的鮮明標誌。盧西恩·弗洛伊德繼承了祖父的敏感,畫作看起來充滿沉鬱和恐怖。他的裸體畫尤其有名,女朋友、女兒和狗都曾經展現在他的畫布上,近段時間還新作一幅自畫像。1991年的他一幅作品拍出580萬美元的高價,其內容是幾名女子在圍觀一隻鸚鵡。7月20日,這位20世紀畢加索之外最偉大的藝術家因病在倫敦去世,享年88歲。

作品風格

30年代末期,籠罩在戰爭魔影下的英國人顯得毫無生氣,積鬱在心靈的恐懼,以及驚悸神情勾起了佛洛伊德幼年時形成的特殊知覺。他的靈魂向着苦澀現實的內核延伸,孤獨地和其神秘部分糾纏。但他並沒有走向夢幻,沒有和超現實主義共舞。他的畫面材料,均來自於現實,絕不背離現實的各種具體品格和物質特徵。同時,又莫名地超拔於事物的意義之上。因此,他的作品同時疊合了現實與夢幻、不安的靈魂和日常情感,在現實的圖景中,總漂泊着游移不定的來自心靈的陰影。

40年代後期至50年代,人物是佛洛伊德的主要表現對象。早期的悸惴不安的情緒仍末從畫面上完全消退,但已消散了不少,逐漸向一種安詳和穆、沉靜完美的境界過渡。佛洛伊德此時所力圖達到的,是一種清晰純淨的,剔去各種雜質的藝術品格。他的筆觸乾淨利落,楔狀筆觸不拖泥帶水,像一束束肌肉一樣有力。色彩方面也有變化,它們斑斑駁駁倔犟地形成了有活力的光影。

60年代,不但作品的女孩主題向着縱深延展,而且畫法也更為自由,表現性更強。畫家的筆觸類型多樣、環狀的、工字形的、拱形的、發叉的等等。它們自由地在畫布上翻騰、扭結成笨粗迂闊的肌理。人物的姿態也和往.日略有差異,他們非同尋常的舉臂、仰視、傾斜等動作完全成為了情緒符號。在其後的漫長的創作歲月中,佛洛伊德的風格變化不大,逐漸趨向類型化和模式化。

他不厭其詳地將風格「明確」,並使畫面結構呈擴張狀態——這和他早期的內斂式的語言大相徑庭,這種變化,使畫面突然變得奢華起來,飽滿而富有生氣。此時的佛洛伊德,對真實有一種特殊的真誠,他只在每日接觸的對象上來感受,體察生命的表現方式,但早期的那種神秘的幻影仍在畫面上浮動,它們與生俱來,仿佛到死方休,僅以此,弗洛伊德的位置便無人可以頂替。

從40年代到80年代,他定居在倫敦,無論作為藝術家還是普通人,弗洛伊德都被認為是難以相處的。他將自己處於孤僻和封閉的狀態,遠離喧囂的國際藝術潮流,更多地向自己領域的縱深開掘。其繪畫對象從不敘述戲劇性的事件,基本上以室內肖像、裸體肖像為主。這也使他成為一個定型的畫家.而他也就在室內從親近的人身上不厭其煩地刻畫着某種近乎神經質的狀態,他喜歡畸形而病態的主題。其作品風格粗率、性感而注重繪畫性。他的畫而結構緊縮而有力,其所描繪的胴體通常是繃緊而飽滿。筆觸顯露,有時呈現出無序、粗鄙的狀態。在這點上他的一些作品具有某種表現性的效果。他個喜歡人們過多將注意力集中在色彩卜,他說:「我不要人們注意色彩,我要的是一種『生命的色彩』」。

代表作品

《流亡者》(1940年)是幅以落魄的牙科醫生為主體的群像。他們神色哀戚、情緒奇詭。仿佛是一群幽秘莫測的魂靈。

《病室》(1941年)中的男孩頭像毋寧就是一種心理符號,它從日常情景中掙脫了出來,形成了超越物象的虛幻表象,使現實性與夢幻同時都變得難以捉摸。佛洛伊德的用筆是強有力的,交錯相疊的筆觸形成浮雕般的肌理,扇形光斑閃爍不定,陡增了畫面的神秘意味。色彩節奏鬆緩,光感被削弱,減輕了空間的負擔。

盧.佛洛伊德近幾年來在中國美術界行情看好,畫風走俏,是青年美術家們又一個酷愛的人物,緊隨其後成為了時尚。他畫面上的那種隱隱現現、詭異閃爍的意味、不協調的冷漠和讓人百般品味的視覺效果,都有力地撥動着現代人的脆弱神經。 盧.佛洛伊德生於1922年,是著名心理學家西蒙.佛洛伊德的孫子。和所有的維也納人一樣,他與生俱來的懷疑、孤獨和好奇精神常常使自己不安,對世界的感知也就保持了一種特殊的知覺能力。

參考來源

  1. 苗林美術. 筆筆皆深刻,弗洛伊德的肖像. 每日頭條. 2019-05-07 [20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