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
定義
印刷品在國家規範GB9851.1-1990《印刷技術術語》中,印刷的界說是:「印刷是運用印版或其他辦法將原稿上的圖文信息搬運到承印物上的工藝技術。「 為此,最新的國家規範GB/T9851.1-2008中將印刷界說為:「運用模擬或數字的圖像載體將呈色劑/色料(如油墨)搬運到承印物上的仿製進程。」就字面意義而言,着有痕跡謂之印,塗擦謂之刷。用刷塗擦而使有痕跡着於其他物體,謂之印刷。簡而言之,印刷就是出產印刷物的工業。
印刷發展史
印刷術來源於我國,發源於我國人獨有的印章文化,它是由拓石和蓋印兩種辦法逐漸開展而組成的,是經過很長時間,積累了許多人的經驗而成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現存最早文獻和最早的我國雕版印刷什物是在公元600年,即唐朝初期。7世紀,唐朝初期呈現雕版印刷。 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9),畢升創造了膠泥活字印刷術。這是有記載的國際最早的活字印刷術。
1241年至1250年楊古為忽必烈的謀士姚樞用活字版印刷朱熹《小學》、《近思錄》和呂祖謙的《經史論集》等書散布四方。 元代科學家王禎(1260-1330)創造木活字版(亦有人支持宋代就有木活字本,並且提出了幾種版別加以證明。其中常被人們提到的是被稱為宋本活字本的《毛詩》。由於該書的《唐風·山有樞》篇內的一版中「自」字橫排著,完全能夠證明是活字版。 王禎在《農書》中敘說木製活字:「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板木作印盔,削竹片為行,雕版木為字,用小細鋸鎪開,各作一字,用小刀四面修之,較量巨細,凹凸一同。然後排字作行,削成竹片夾之。盔字即滿,用木榍榍之,使堅牢字皆不動。然後用墨刷印之」。王禎用木活字在1299年印刷六萬字的《旌德縣誌》100部。我國金屬活字的早期記載,見於元代科學家王禎(1260-1330)在《造活字印書法》(1298):「近世又鑄錫作字,以鐵條貫之,作行,嵌於盔內,界行印書,但上項字樣,難以使墨,率多印壞,所以不能久行。」*[1]
印刷要素
慣例印刷有必要具有有原稿(original)、印版(plate)、承印物(承印資料,substrate)、印刷油墨(printing ink)、印刷機械(printing machinery)五大要素,才能進行印刷。下面是對印刷的五要素進行具體介紹:
原稿
印刷版是印刷品的根據,而原稿(Original)又是印刷完結圖像仿製進程的原始根據,一般為什物或載體上的圖文信息,若原稿品種不同,有必要用不同的製版和印刷辦法,以使印刷品忠於原稿,將原稿的文字,圖像色彩,能敏捷而忠誠的許多仿製。
- 文字原稿有手寫稿、打字稿、印刷稿之別,可視需求,用為排版或照相之根據。供排版用者,有必要清晰;供照相用者,除清晰而外,還須線畫濃黑,反差鮮明者方為適用。
- 圖像原稿,有接連調(Continuous Tone)圖像及線條圖像之別,後者如漫畫、圖解等;前者如碳畫、水彩畫、國畫、油畫等是。其中又各有單色及五顏六色之分。
- 此類原稿,在仿製之前,必經照相,故其色彩以合適感光資料特性為佳。照相原稿,有是非照相與五顏六色照相之分,又各有陽像及陰像之別,並包含傳真照片及分色負片在內。總歸,以濃度正常,反差適中者方可供仿製之用。
印刷版
因原稿之類型不同或印刷意圖不同,須用不同之製版辦法,方能經濟有用,且使原稿色彩忠誠再現,甚或更為美化,添加神韻。
- 凸版,印紋部分凸起,印刷時使沾着印墨色材,無印紋部分則低下,使不沾着印墨色材,故能印刷。凸版又有雕刻版(Block Plate),活字版(Movable Type),照相版(Photoengraving)、仿製版(Duplicate Plate)及電子凸版(Electronic Engraving)等。活版之特色,在印製進程中,發現過錯,有隨時改正之時機,墨色體現力強,許多印製或小量印刷均所合適,故多用以承印書本、報章、雜誌、卡片、文具之類。
- 平版,有印紋部分與無印紋部分,在版面上保持同高程度,印紋部分使其吸收印墨而排拒水分,無印紋部分使其吸收水分而排拒印墨,因水與脂肪不能混合而互相反撥,故能印刷。平版又分平面版(Surface Plate)、平凹版(Deep-Etch Plate)、平凸版(DryOffset Plate)等三大類。平版之特性在製版快速,版面較大、便於套印五顏六色,並且本錢低廉,雖耐印量及體現力稍不及凸版,但其承印規模最廣,舉凡書、報、雜誌均可承印,而一般圖片及五顏六色印件,幾全屬平版所印。
- 凹版,印紋部分下陷,用以裝存印墨,無印紋部分即為平面,平面所上之墨,有必要擦除,使不留印墨,印刷時加壓於承印物上,使與凹陷槽內印墨觸摸吸着於紙上而完結印刷。凹版又分雕刻凹版(En-graving Plate)、電鍍凹版(Electroplating)及照相凹版(Photogravure)等類。凹版之特性,在墨色體現力特強,雖製版煩難,但印品精美。故多用以承印鈔券、郵票、股票及其他有價證券與藝術品等。因其墨層高於紙面,照相仿製困難,具有避免偽造功能。照相凹版,亦多用為商業。
- 孔版,原稱絲網印刷或稱絹印,屬特刷類。印墨系自印版正面壓擠透過版孔,而印於版背(下)面之承印物上。依製版分書寫孔版、打字孔版、絹印孔版、照相孔版等類,如普通之油印即屬其類。孔版適於特別表面的印刷,諸如曲面、粗糙面、光滑面、金屬面、非金屬面、布匹。
油墨
印刷品乃由印刷墨(Printing Ink)在承印物上固化皮膜之體現,故印墨質量之良莠,聯繫成果好壞至鉅。
承印材料
普通承印材料系指紙張而言。紙有新聞紙、印書紙、模造紙、道林紙、銅版紙、鈔券紙、包裝紙、招貼紙、牛皮紙,打字紙、油光紙、毛邊紙、紙板、賽珞芬紙、膠木紙、防火紙、柏油紙、衛生紙、聖經紙等。紙的一般特性,須由其平滑度、厚度、勻度、色度、緊密度、耐性、着墨性、滲透性、伸縮性、酸鹼性等而定。紙之製造,系由四種資料混合後抄造而成。由於色料,以調整紙張色度。紙張規範尺幅以31"×43"為一全張。對開則為31"×21.5",其餘四開、八開以此類推。每500全張紙稱為一令,一令之重量大者,其紙厚;輕者紙薄。克重從60磅到250磅不等。再厚則屬紙板。
不同的印刷辦法需求不同性質的紙張:凸版印刷紙、新聞紙、膠版印刷紙、銅板紙、書皮紙、字典紙、複製紙、板紙。特別被印資料,屬軟質者有玻璃紙、維尼龍、聚乙烯,布類、裱合資料等。半硬性者有塑膠、賽璐珞、波型紙板、厚紙板等。硬性者有鐵皮、(鋁皮等金屬資料)木板、夾板、玻璃、陶器、硬塑膠等。
印刷設備
印刷機因印版之型式不同,約可分五類:即凸版印刷機(Typogra-phic Printing Press)、平版印刷機(Lithographic Printing Press)、凹版印刷機(Intaglio Printing Press)、孔版印刷機(Silk Screen Printing Press)及特別印刷機(Special Printing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