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印度象[1]Elephas maximus indicus)是亚洲象亚种之一,生活在亚洲大陆上。自1986年以来被IUCN列为濒危物种[2]

目录

分布

虽然叫做印度象,但实际其分布范围还包括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及中国[3]

体型特征

体型

初生的印度象幼仔身高约70-100公分,体重可达100公斤。到10-15岁,身高约2公尺。成年雄象的身高约2.5-3公尺,少数可达3公尺以上。达到繁殖年龄成年雌象身高约2-2.8公尺。体长约5.5-6.4公尺(含鼻子长)。成年印度象体重一般为3-3.5吨,最大者可达5吨。印度象背部较平缓,中部略高(非洲象背部中部凹陷)或者背部前半部较高,后半部较低,胯部较低并向后方倾斜。头顶有两个明显隆起,俗称“聪明顶”或“智慧瘤”。有些印度象鼻子根部眼睛前方隆起,是鼻骨凸起的外在表现。人工饲养的雌象,若不劳动或表演,身材常常较臃肿。

皮肤

印度象皮肤为深灰至黑色,耳朵边缘和象鼻部分则呈浅褐色,随年龄成长而越发明显。但由于其体表往往覆盖著各色泥土而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皮肤厚,可达3釐米以上,多皱褶,体表散生极稀疏的短毛。

象牙

一般来说,雄性的印度象有较为发达的象牙,而雌象即使有象牙也十分短小。象牙对印度象尤其是雄象尤为重要。雄象用象牙来打斗争夺配偶,象牙发达显然在打斗中更有优势,从何获得更多繁殖后代,传递基因的机会。同时大象也有象牙协助采集食物、掘土和防御天敌。

观察发现,印度象喜欢在土堆、树干或河岸上磨牙来保持象牙锋利。野象比人工饲养的大象更爱磨牙,可能是因为野象的生存条件不如人工饲养下优越,象牙使用频率也就更高,所以更需要把象牙磨尖。除了门齿,印度象口中还长有臼齿,也称颊齿或磨齿。

眼睛

印度象的眼睛和其身体相比显得很小。关于其视力究竟如何还有待研究,有人认为它们是近视眼,但也有人认为它们能看得很远。过去认为大象是色盲,视觉是黑白的,但人工训练的印度象在画画时对颜料有一定的选择性,所以它们应该能分辨出色彩,只是对色彩的分辨能力不像人那么强,可能类似人类的“绿色盲”。

四肢

印度象四肢粗壮。前肢几乎与地面垂直,有利于支撑体重,腕关节可活动;后肢略弯曲,运动时便于推动身体前进,小腿骨短,腕关节几乎不能活动。大象没有脚踝骨的,脚底有厚厚的脂肪层,便于缓解压力,而且能有效感知地面的震动波,跺脚也是大象交流时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印度象和其它亚洲象前足外露的有5趾,后足4趾;普通非洲象前足4趾,后足3趾;非洲森林象前足5趾,后足4趾。 印度象运动能力很强,最快时速可达24公里/时,一次可跑400-500公尺。游泳速度达1.6公里/时,可连续游5-6小时。

印度象的体型比非洲象要小[4],其肩部高度在2-3.5公尺之间,重量在2-5公斤之间。雌性通常小于雄性,有的雌性拥有较短的象牙[5]

习性

饮食

印度象是植食性动物,它们采食的植物根据其分布区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印度象以植物的嫩枝、树叶、茎杆为主要食物,也吃草和植物的果实。

每头成年印度象每天需要进食150-240公斤,甚至300公斤,当然这与个体间的差异有关。大象的消化效率较低,只能消化吸收食物中的40%,其他都成为粪便排出,正常的新鲜大象粪便成球形,在大象的粪便中还能清楚地看到其食用植物的残渣,象粪中生活著很多微生物,甚至有昆虫等动物。

近年来,由于栖息地被侵占和破坏,自然环境提供给印度象的食物不足,印度象常冒险到农田采食分布集中易于采食、味道可口的农作物。在此过程中印度象逐渐摸清了作物生长规律,常在作物成熟的季节到来,并选择采食作物最好吃、最有营养的部分,如专门采食稻穗、玉米棒而抛弃茎杆。

为了补充无机养分,印度象也喝含盐分的小水塘里的水、采食盐渍土。西双版纳的观察发现,成年象还采食河床水底的一种黑色小石粒,在象的粪便中也有发现。这种石粒的成分是什么,印度象为什么要采食它们,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景区中在固定地点埋放食盐能吸引野象到来。

印度象每天需要饮水数次,一天消耗的水量达60公斤左右。如果水太浑浊,印度象还会在河流或水池边用鼻子和脚挖出一个坑,喝坑里渗出的经过沙石过滤的水。印度象饮水时,先将水吸入鼻中,然后再喷到嘴里喝下,不能直接用鼻子喝水。鼻子每次最多可吸水15升左右。

大象采食时,会用鼻子卷起地上的草,或缠绕拉断树木的枝叶然后送入口中。遇到较小的果实等则用鼻端的指状突起捏起送进嘴里。对于散落在地面的碎草、树叶等,则先用前腿将其堆成堆,然后一并卷起。有时还会把食物来回甩打,去除上面的水或泥土,或者用鼻端的突起挑拣。

人工饲养的印度象在吃精饲料时会一边吃精饲料一边吃草,这种行为可能是一种咀嚼处理机制,即草料可把在口腔中经过唾液消化搅拌成黏稠状的精饲料辅助咽下并起到清洁口腔作用。

洗浴

野生的成年的印度象很少躺在水中沐浴,它们常用鼻子吸水喷淋到身体各处清洁身体和给身体降温。而幼象则会在成年象的护卫下尽情地在水中翻滚、嬉戏和玩耍。人工饲养的成年大象有时也常舒舒服服地侧躺在水中,让驯象师为其搓洗身体。

成年象有时会到深水中甚至大海里洗浴游泳。在烈日下,当印度象离水源较远时,它们会把鼻子伸进嘴里,吸出胃里的水,然后喷到身上。

印度象也会用鼻子卷起地上的浮土,抛撒到身上,这种行为很常见。覆盖在身上的尘土能防止蚊虫叮咬和烈日灼伤皮肤。地面浮土不足时印度象还会用脚把泥土踢松。

印度象也常把泥浆喷洒到身上,泥浆能起到和水一样的降温作用,而且泥浆渗入粗糙皮肤上的皱褶,能包裹住里面的寄生虫。泥巴干了之后被抖落下来,就能把寄生虫一同清理掉。

此外,亚洲象在进食时还会卷起一些草和枝叶盖在头和背上,防止日晒和蚊虫叮咬。印度象还会用鼻子挠痒或在大树上蹭痒,有时还卷起木棍或竹篾来挠痒,少数情况下会在地上躺下打滚。高纬度地区动物园里的印度象还会在雪地上打滚或把雪扔到身上。

活动规律

印度象平均体温39.9°C,畏寒,但也不喜欢阳光直晒,白天多隐蔽于林阴处,避开烈日暴晒,多在气温稍低的清晨和傍晚觅食,这可能也是对人类活动的避让。 印度象平均每天约3/4的时间,即17-19小时处于活动状态,这些时间主要用于取食,而成年象每天睡眠时间只有约4小时。印度象一般站立或依靠树木睡觉,有时也侧卧休息,但不能长时间卧倒,因为其体重太大,卧倒时会压迫内脏。

白天周围人多时印度象表现出较高的警戒性,夜晚人为干扰少时则处于放松状态,警戒性低,显得更自然。

印度象的活动也有一定季节性规律,根据2003-2004年,在西双版纳勐养子保护区野象谷进行的研究观察,2月和8月野象活动较多,而在10-12月很少活动,这可能与食物多少和栖息地其他因素有关。

印度象在密林中活动时常沿著宽约70公分的固定路线,俗称“象道”,这些“象道”也为人和其他动物在林中活动提供了方便。

因印度象躯体庞大,膝盖弯曲度小,在坡度大的地区活动困难,上下坡时总是沿著山脊或走S形。

社群结构

印度象群是以最年长的雌象为首领的“母系社会”,象群一般由若干头成年雌象和未成年象组成,,也有一头母象和其1-2个孩子(一大一小)组成的小家庭。雄象7-8岁性成熟后会离开象群成为独象,它们独自生活,或是加入仅由雄象组成的“光棍”群。

象群的规模大小不等,少则2-3头,6-10头较为常见,16头以上的大群主要见于食物较少的旱季。超过百头的象群100多年前还很常见,现在基本见不到了。通常情况下,象群与象群的活动范围并不重叠,但有时数个小象群会结合成一个大群,并表现出时分时合的特征。

雌象群成员之间多有亲缘关系,所以关系紧密,而雄象群结构则较为随意和松散。

在交配期,象群会呈现出一雄多雌的结构,即由一头成年公象携带一群雌象和幼象,但一般仍由最年长的雌象担任首领,带著象群活动,雄象则活动在象群外围,始终处于警戒状态,随时准备护卫象群和应对竞争者。

通讯交流

印度象听觉、嗅觉非常发达,视觉较差。

印度象能发出多种多样的声音,包括低沉的隆隆声,鼻子喷气声,和我们熟悉的用喉部和鼻腔共鸣产生的嘹亮的“嗷喔——”的声音。印度象还能发出频率为12-24Hz,穿透力很强,可以传播20公里以外的次声波,人类一般听不到。

这些声音能表达出极为丰富的内容。 例如个体之间会用低沉的吼叫声和尖锐的鸣叫声彼此打招呼。发情的雄象会发出一种特殊的次声,既威胁其他雄象又向雌象求爱,如果象群中有发情的雌象,它也会发出类似的隆隆次声回应,并且音调更低沉,传播更远。如果有象群成员走失,它们会用短促而响亮的“嗷!”的声音进行联络。 印度象互相握鼻,爱抚对方的身体,甚至将鼻子伸进对方嘴里,都是亲近友好的表示。大象对同类一般较为友好,即使陌生的象见面也会友善地相互问候。不过在食物和水源匮乏时象群之间也会互相示威驱赶,发情期的雄象会互相排斥。

印度象通过嗅闻粪便、尿液,以及身体表面腺体(包括皮脂腺、腹腺、肛门腺、包皮腺等)散发出来的气味,也能获得很多信息,包括个体识别以及同性或异性个体是否发情等。

印度象张大耳朵,抬起头则是高度警戒的表现。繁殖期雄象高昂起头,用象牙对著竞争对手是在进行示威。

面对其他生物的出现,印度象会先静默对待,如果感到是一种威胁压力,它们会突然喷出气雾(有助于缓解压力,也是在试探对方)然后马上回避,有时也可能发动攻击。

雌象在未成年时就喜欢照顾幼小的成员,而小雄象更喜欢追逐打闹,为将来搏斗做准备。

生长繁殖

生长周期

印度象,尤其是野象的年龄很难说清楚。一般食草动物的年龄可用乳牙或磨牙的生长和磨损情况判断,可是由于很难接近大象,这种方法可行性较小,一般通过体型和象牙(门齿)的大小来判断象的年龄,有经验的人还能从鼻子和耳朵上浅褐色区域的面积以及耳朵卷曲情况判断印度象年龄。

雌象10岁左右性成熟,而雄象一般要到12-14岁才性成熟。印度象18-24岁(有的甚至要到30岁)才体成熟。大象终生生长,但体成熟后生长很缓慢。由于体成熟脚腕,雌象一般在16-20岁左右第一次繁殖,而年轻的雄象由于竞争不过强大的成年雄象,野生条件下一般没有繁殖机会。

印度象的寿命是除人类以外哺乳动物中最长的,一般约60-80岁,有的甚至能活到90岁甚至百岁以上。

发情交配

雄象发情狂暴期一般为一年一次,时间并不固定,多在11月至次年5月;雌象发情期理论上每4个月一次,每次持续2-4天。发情期最明显的特征是性腺流出液体。发情期的印度象昏昏沉沉,脾气暴躁,甚至会攻击同类和主人。雄象出现性尿湿及两额部的颞腺有液体分泌现象,最活跃时阴茎勃起外露,并不断敲打腹部,而雌象则阴唇外翻,红肿,分泌液增多。

印度象的发情交配以雌象为主,只要雌象处于发情期就能受孕成功,当然,如果雄象也处于发情狂暴期成功率更大。

发情期的雄象排斥其他雄象,会互相吼叫,抬头用象牙对著对方示威,有时还会进行搏斗。搏斗时两头雄象面对面,抬起头,象牙向前撞向对方然后用力推搡。搏斗后失败的一方会转过身离开。

在交配前,雌雄象会相互靠近,用鼻子不断嗅闻对方的阴部、肛部、粪便、尿液、身体表面等。雄象一般比雌象更兴奋、主动。如果雌象接受雄象,会对其翘尾示臀;如看不上雄象则会逃跑,并在交配时尽力挣脱使交配失败。遇到雌象回避,雄象会追逐雌象,并用鼻子和象牙顶、挤、靠、压雌象。交配时,雄象先站在雌象身后,把头搭在雌象背上,然后仅用后腿站立,前腿跨在雌象身上,并用鼻子控制和爱抚雌象,术语叫做“爬跨”。交配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分锺。交配后不久雄象就会离开。

有时爬跨在非发情季节也会出现,可以算是一种练习和试探。

雌象怀孕后体态笨重,乳房膨胀,不愿像平时那样活动,印度象妊娠期长短有较大差异,为18-22个月。圈养印度象,所怀幼象是雄性的为615-668天,是雌性的为628-668天。每胎一仔,1%-2%的雌象可产双仔。

并不是每次交配都能使雌象受孕,而印度象体型巨大,很难从面板判断是否怀孕,有时人们满心欢喜地等待小象出生,可直到过了预产期,雌象还没有分娩迹象,人们才意识到它是假怀孕。

产仔育幼

由于交配期不固定,印度象产仔期也不固定,全年都可能见到有幼象出生,在12月、1月和2月较多。大部分雌象在夜里,寻找有嫩草或地面柔软的地方生产,有时有其他雌象担任接生婆。生产前雌象焦躁不安,大声呻吟,要持续2-3个小时。生产时,雌象后腿弯曲,呈半蹲的姿势,防止幼象从过高的地方摔下。幼象刚出生时有一层胎衣包裹,要由母亲或接生雌象撕开。

幼象刚出生时一般先静静地侧睡一段时间,然后慢慢地抖动耳朵、尾巴、鼻子和脚,在后就在其他象的搀扶下站起来,尝试走路。有时雌象会用腿踢打幼象,或用鼻子拉扯小象的鼻子,让小象尽快苏醒站立。刚出生的幼象身上毛长,鼻子短,仅25-35釐米,身高76-91釐米,体重约100kg,大约两天后才能随象群到处活动。幼象从雌象身体侧面吃奶,吃奶时把鼻子向上扬起,直接用嘴吮吸乳头,新生的小象感官还不能很好的工作,往往找不准乳头,母亲和接生雌象会耐心引导它。

小象会受到整个象群的关爱,象群会尽量放慢行进速度防止小象掉队,遇到危险大家会一同保护小象,平时家庭成员也会经常爱抚照顾小象。幼象在出生的头几个月只吃母乳,并会一直哺乳到2-3岁甚至更长。不到一岁的小象不会用鼻子卷东西和吸水,喝水时会俯下身直接用嘴巴喝。幼象要由母亲悉心照料到5岁左右。

印度象每隔4-8年繁殖一胎,小象出生后它的哥哥或姐姐可能仍由母亲照顾。新生儿出生后雌象对上一个孩子的关爱必然会减少,小雌象会帮助母亲照顾弟弟妹妹,而小雄象常会嫉妒。当然,以上这些信息不同个体可能存在不小的差异。

生活环境

野生印度象主要自然栖息地为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风林,也生活于灌木丛、稀树草原、 河漫滩平原湿地等环境。印度象对生境选择存在著共性和个性,包括对自然生境和社会生境的选择。以下关于印度象生境选择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对野象的研究,其他国家和地区可能有所差异。

中国印度象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多生活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气温较高、空气湿润、靠近水源、植被生长茂密的热带森林中。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及林间的沟谷、缓坡、竹林及宽阔地带最为常见。而印度象最喜爱的适宜生境是有竹丛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地段,以及竹丛较少而以壳斗科的栲和栎为主的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段。

保护措施

亚洲象(包括印度象在内)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华盛顿公约)》附录一,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EN),在中国也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野象分布的国家均已经采取或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保护,有的国家和地区还将它们作为旗舰种,在保护野象的同时促进了对野象生境的保护。

其他

印度象也是许多节日和仪式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泰国新年宋干节(泼水节),大象会走上街头,和人们一起庆祝。泰国人还把11月1日定为“象节”,这一天会有精彩的大象表演和大象运动会,以及大象聚餐。

现在印度象最主要的是用于观赏和娱乐,大象是动物园了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著名旅游景区野象谷,观看精彩的大象表演和一睹野生印度象的风采,无疑是最有吸引力的项目。

参考文献

  1. 印度象,PChome个人新闻台
  2. IUCN
  3. Sukumar, R. (1993). The Asian Elephan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Second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1-43758-X
  4. Shoshani, J., Eisenberg, J. F. (1982). Elephas maximus. Mammalian Species 182: 1–8.
  5. Shoshani, J. (2006). Taxonomy, Classification, and Evolution of Elephants In: Fowler, M. E., Mikota, S. K. (eds.) Biology, medicine, and surgery of elephants. Wiley-Blackwell. ISBN 0-8138-0676-3. pp.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