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厭,(拼音:yàn、yā)是漢語一級通用漢字(常用字) 。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古字形從從廠(hǎn),猒(yàn)聲。厭的本義一般認為是壓、壓迫,這個意思後來寫作"壓"。

文獻中厭多假借為猒,意思是滿足。由此引申為嫌惡。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厭

拼音; yàn

繁體; 厭

部首; 廠

五筆; DDI(86/98),廠犬[氵](86/98字根),DDYI(新世紀),廠大丶[氵](新世紀字根)

倉頡; MIK

鄭碼; GGGS

字級; 一級(編號0386)

平水韻; 去聲二十九艷,入聲十六葉,下平十四鹽,上聲二十八儉

注音字母; ㄧㄢˋ

總筆畫; 2+4

造字法; 形聲字

結構; 合體字,半包圍-左上包圍結構

四角號碼; 7128₄

UniCode; U+538C

異體字; 猒、ट�、ड�

數字王碼6鍵; 13134(前四末一)131344(首部餘部)

數字王碼9鍵; 13184(前四末一、首部餘部)

文字源流

厭一般被認為是形聲字。戰國竹簡文字作圖1,左上部從"廠(hǎn)",其字形像山崖,於此作形旁,表示山崖坍塌,而有所覆壓;右下部是"猒(yàn)",於此作表示讀音的聲旁。字形方面除了形旁廠和廣、疒的交替之外,比較明顯的變化是聲旁或作"能"(如圖9、10)。古音"能"極有可能收-m尾,與厭字相近,而漢時"能"字的古音仍然保留在某些方言中,故可以用作"厭"字的聲符。

"厭"是"壓"的古字,本義為覆壓。在文獻中,"厭"常假借為"猒",意思是滿足。猒,金文作圖A,左上是"口",左下是"肉",右部是"犬",表示狗吃飽了肉,已經滿足。後來在上面加廠(hǎn)作厭,表示向下用力,這個意思再造壓。"厭"指飽、滿足、討厭等意思,在飽、滿足義上,又造饜。

吃飽了東西,就不再想吃了,滿足了。所以"厭"引申為滿足,現有成語"貪得無厭"。過份的滿足就在心理上產生不喜歡的感覺,這就是嫌棄、厭倦的意思。由嫌棄、厭倦的意思再引申為討厭、厭惡(wù)。引申的途徑不難理解,過份的厭倦、嫌棄就是討厭、憎惡。厭的這種用法在現代漢語中的使用頻率很高。

簡化字"厭"是在繁體字的基礎上刪減內部構件得到的。"厭"可用作簡化偏旁。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九】【厂部】於輒切(yā)

笮也。從廠猒聲。一曰合也。

【注釋】①笮(zé):王筠《說文解字句讀》:"竹部:'笮,迫也。在瓦之下,棼(檁)之上。'本注之笮,但取'在瓦之下'之義,謂鎮壓也。"

說文解字注

笮也。

段注:竹部曰:笮者,迫也。此義今人字作壓,乃古今字之殊。土部壓訓:壞也,ᨄ也。無笮義,凡喪服言尊之所厭皆笮義。喪冠謂之厭冠,謂冠出武下也。《周禮》:巾車,王后厭翟。注云:次其羽使相迫也。《禮經》:推手曰揖,引手曰厭。厭即《尚書大傳》《家語》之葉拱。《家語》注云:兩手薄其心。古文禮揖,厭分別。今文禮厭皆為揖。鄭不之從,而《禮經》有厭訛作撎者。《周禮·大祝》疏竟作引手曰撎,斷不可從。撎為跪而舉頭下手,與厭為立而引手箸胸不相涉也。《檀弓》:死而不吊者厭。注:行止危險之下,已上皆笮之義。其音於輒切。

從廠,猒聲。

段注:於輒切,又一剡切。八部,按厭之本義笮也,合也。與壓義尚近。於猒飽也義則遠。而各書皆假厭為猒足,猒憎字。猒足猒憎失其正字,而厭之本義罕知之矣。

一曰合也。

段注:《周語》:克厭天心。韋注:厭,合也。韋注《漢書·敘傳》亦同。按《蒼頡篇》雲:伏合人心曰厭。《字苑》雲:厭,眠內不祥也。此合義之一端。㝥下雲:寐而厭也,是也。俗字作魘,徐鉉用為新附字。誤矣。《山海經》:服之使人不厭。郭雲:不厭,不厭夢也。此厭字之冣古者也,其音一剡切。

廣韻

於琰切,上琰影 ‖猒聲談2部(yǎn)

厭,厭魅也。又於艷切。

於艷切,去艷影 ‖猒聲談2部(yàn)

厭,《論語》曰:"食不厭精。"於艷切。五。

於葉切,入葉影 ‖猒聲盍2部(yè,今讀yā)

厭,厭伏。亦惡夢。又於琰切。

【校釋】"於琰切"後原衍"六"字,刪。

康熙字典

【子集下】【厂部】 厭;康熙筆畫:14;部外筆畫:12

(yè,今讀yā)《唐韻》於葉切。《集韻》《韻會》益涉切。並饜入聲。《說文》:笮也。從廠,䞣聲。徐曰:笮,鎮也。壓也。一曰伏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將以厭眾。《前漢·杜鄴傳》:折衝厭難。注:厭者,壓也。鎮壓寇難,使之銷靡也。

又《正韻》:順從貌。《荀子·儒效篇》:天下厭然猶一也。

又《增韻》:禳也,當也。《史記·高祖紀》:於是因東遊以厭之。

又合也。《周禮·春官巾車》:王后厭翟。注:次其羽,使相迫也。

又損也。《左傳·文二年》:及晉處父盟以厭之。注:厭猶損也。

又《儀禮·鄉飲酒禮》:賓厭介入門左。注:推手曰揖,引手曰厭。疏:引手曰厭者,以手向身引之。

又《廣韻》:惡夢也。

又《集韻》:厭次,地名。

又《集韻》:或作壓。

(yàn)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於艷切。饜去聲。《集韻》:足也。《詩·周頌》:有厭其傑。注:厭,受氣足也。《前漢·王莽傳》:克厭上帝之心。注:厭,滿也。

又《韻會》:厭,斁也。《詩·葛覃》:服之無斁。注:厭也。

又通作饜。《禮·曾子問》:孔子曰:有陰厭,有陽厭。注:厭是饜飫之義。

(yǎn)又《唐韻》《集韻》於琰切。《正韻》於檢切,並音掩。《荀子·解蔽篇》:厭目而視者,視一以為兩。

又《正韻》:惡也。《論語》:天厭之。

又《廣韻》:厭,魅也。別作魘。韓愈《游湘西寺》詩:怵惕夢成魘。

又《正韻》:與黶同。與掩藏之掩同音。《禮·大學》:見君子而後厭然。注:厭讀為黶。厭,閉藏貌。

(yān)又《集韻》於鹽切。音㤿。同懨。《說文》:安也。《詩·小雅》:厭厭夜飲。《秦風》:厭厭良人。注:安靜也。

又《正韻》:同䞣。《左傳·昭二十八年》:屬厭而已。《杜預注》:言小人之腹飽,猶知厭足。

(yā)又《集韻》《正韻》並乙甲切。音押。《前漢·劉向傳》:抑厭遂退。注:師古曰:厭,音乙甲反,謂不也。

又《荀子·儒效篇》:厭旦於牧之野。注:厭,猶臨也。謂陳於將旦之先也。

又《正韻》:通作壓。

(yì)又《集韻》乙及切。音邑。厭邑,濕意。

(ǎn)又《集韻》鄔感切。音暗。沈溺意。《莊子·逍遙遊》:其厭也如緘。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廠"從上、左包圍"犬",底部"廠""犬"齊平。"廠",首橫居上居中。"犬",橫筆寫在橫中線;撇從豎中線上端起筆;捺在田字格中心與撇相接,捺腳超出上部。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1]

參考文獻

  1. [ ], 快資訊 ,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