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卵泡
概念
原始卵泡:靠近白膜,中央有一個 卵細胞
原始卵泡
初級卵母細胞圓形,較大,直徑約40μm,核大而圓, 染色質細疏,着色淺, 核仁大而明顯, 胞質嗜酸性。初級卵母細胞是在胚胎時期由卵原細胞分裂分化而形成,隨即進入第一次成熟分裂,並長期停滯於 分裂前期(12~50年不等),直至排卵前才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卵泡細胞較小,扁平形,細胞與外周 結締組織之間有薄層 基膜。卵泡細胞具有支持和營養 卵母細胞的作用,卵泡細胞與卵母細胞之間有許多 縫隙連接[1]
原始卵泡發育過程
一般可分為原始卵泡、初級 卵泡、次級卵泡和 成熟卵泡四個階段。初級卵泡和次級卵泡又合稱為 生長卵泡。
初級卵泡
初級 卵泡由原始卵泡發育形成。此時期的初級卵母細胞體積增大,卵泡細胞由單層扁平變為立方形或柱狀,隨之細胞增殖成多層(5~6層)。在排列緊密的卵泡細胞間開始出現考爾一愛克斯諾小體,其數量隨卵泡的生長而增多。小體為[[]]圓形囊泡,腔面是一層 基膜,周圍環繞緊密排列的卵泡細胞,腔內含有卵泡細胞分泌的物質,參與卵泡液的形成。卵巢 顆粒細胞腫瘤與考爾一愛克斯諾小體的分化有關。在初級卵泡早期, 卵母細胞和卵泡細胞之間出現一層含 糖蛋白的嗜酸性膜,稱為透明帶,它是卵泡細胞和初級卵母細胞共同分泌形成的。在卵泡細胞與卵母細胞之間或卵泡細胞之間有許多 縫隙連接。這些結構有利於卵泡細胞將營養物質輸送給卵母細胞以及細胞間離子、激素和小分子物質的交換,溝通信息,協調功能。此外,在受精過程中, 透明帶對精子與 卵細胞間的相互識別和特異性結合具有重要意義。
次級卵泡
初級 卵泡繼續生長成為次級卵泡,卵泡體積更大,卵泡細胞增至6~12層,細胞間出現一些不規則的腔隙,並逐漸合併成一個半月形的腔,稱為 卵泡腔,腔內充滿 卵泡液。卵泡液是由卵泡細胞分泌和卵泡膜血管 滲出液組成,卵泡液除含有一般營養成分外,還有卵泡分泌的 類固醇激素和多種 生物活性物質,對卵泡的發育成熟有重要影響。隨着卵泡液的增多及卵泡腔擴大, 卵母細胞居於卵泡的一側,並與其周圍的 顆粒細胞一起突向卵泡腔,形成 卵丘。此時初級卵母細胞直徑可達125—150μm。緊貼 透明帶的一層往狀卵泡細胞呈放射狀排列,稱 放射冠。分布在卵泡腔周邊的卵泡細胞較小,構成 卵泡壁,稱為 顆粒層。在卵泡生長過程中,卵泡膜分化為內、外兩層。內膜層含有較多的多邊形或梭形的膜細胞及豐富的毛細血管,膜細胞具有分泌類固醇激素細胞的結構特徵。外膜層主要由 結締組織構成, 膠原纖維較多,並含有平滑 肌纖維。 具有卵泡腔的次級卵泡和成熟卵泡又稱為 囊狀卵泡。[2]
成熟卵泡
成熟卵泡是 卵泡發育的最後階段。卵泡體積很大,直徑可達20mm,並向卵巢表面突出。成熟卵泡的卵泡腔很大,顆粒層甚薄, 顆粒細胞也不再增殖。此時的初級卵母細胞又恢復成熟分裂,在排卵前36~48小時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產生1個 次級卵母細胞和1個很小的 第一極體。第一極體位於次級卵母細胞和透明帶之間的卵周間隙內。次級卵母細胞隨即進入第二次成熟分裂,停止於 分裂中期。人每個 月經周期,可有若干個原始卵泡生長發育,通常只有1個卵泡發育成熟並排卵。 卵泡發育過程中還有內分泌功能,主要分泌 雌激素。雌激素是顆粒細胞和膜細胞在 FSH和LH的作用下協同合成的。膜細胞合成的 雄激素透過 基膜進入顆粒細胞,在 芳香化酶系的作用下雄激素轉變為雌激素,這是雌激素合成的主要方式,稱此為「兩 細胞學說」。合成的雌激素小部分進入 卵泡腔,大部分釋放入血,調節 子宮內膜等 靶細胞的生長分化。
參考文獻
- ↑ 卵巢是如何喚醒「沉睡」的原始卵泡微信
- ↑ 卵細胞形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