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去欧洲(许卫国)

去欧洲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去欧洲》中国当代作家许卫国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去欧洲

我从小高庄走出来要去德国采风,说德国,不少人都知道,说小高庄,知者甚少。从小高庄到德国,你说我不激动那很假,说激动也不激动,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关山飞渡,到达目的地。

手续,手续,用手去续。先办护照,再办签证,护照在小县填表,拍标准照片,报上级批准,签证得去上海。其实到了上海对于我们乡下人已经是出国了。不仅高楼大厦,还有那有异国他乡感觉的上海话。为了安全起见,我先一天到达上海,找到同学,请他用英语把表格填好。第二日,早早去了德国领事馆。到了那里,国人买办很多,领事馆周围布满打字、翻译、咨询等服务机构,表格只有在他们那里填写才算合格,文字由他们打印,尽管你打印机,打印纸,规格都一样,也不行。

从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在三楼,刚进去,就觉得气氛变了,喜欢哇啦哇啦的国人在这里一个个像哑巴,大气好似都不敢出,只有一个在为德国干事的中国同胞,对同胞咋咋呼呼,“童言无忌”的样子。德国人对中国人签证审查是苛刻的,材料一大堆,问题一大串,审犯人一样(国内某地旅游团到西欧观光,人家就是不给办签证。国家外交部等部门还制定了对待幼儿园小朋友似的出国须知)。一个女孩没有过关,当场就哭了,她不知道,德意志比莫斯科还不相信眼泪。他们问话很简单,但是可以找到你逻辑上的毛病,很可能问得你漏洞百出,露出马脚。

我虽说来自乡间,因为属于对方邀请,而对方也很有实力,在金钱社会,这是很关键的。那个中国买办和一个德国人嘀咕几句,就放我出走。秋高气爽,我满头大汗下了楼,长吁一口,感觉回到了祖国。还是祖国自由啊。德国人严格,但效率很高,两天后签证就寄到千里之外,我的手中。

我立即打点行装,还是提前一天到达浦东机场附近旅馆住下。心里这时才有生死离别的喜忧。夜里睡不着,就去和港汊里渔民谈天,黑暗中从声音里听出,居然有我的老乡,一问,离小高庄也就十里之地。问他老家当地一个名人,一个大汉说,那是我三爷。越说越近,我就敬佩他们,人家在这里风高浪急,生死难料,不是一样在心平气和喝小酒吃带鱼吗?头上飞机时时呼啸而过,谈话时时中断,我见时候不早,我就回去强制睡眠了。

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可以感受到世界的气氛了,显示牌不断翻动世界各地的名字,航班时间,大小人物都从这里出来进去。汉莎国际航空公司小姐的微笑很迷人,自作多情的人可能会坠入情网。其实,只要你坐她的波音777,对谁都一样热情温柔。

一系列等待、转移、检票、安检、摆渡,总算到了飞机里。一看,感觉已经到了国外,多姿多彩的外国人,鸟语花香,我同胞寥寥无几。我从没看过这么大飞机,可以把波音737装进去。我担心它飞不起来。我又想飞不起来怎么到上海的?我感觉我精神有点惶惑错乱。闭上眼睛,假装沉思。最后牙一咬,随他去吧,也不是我一个人-------还是小高庄的思维稳定了我的心。飞机摇摇欲坠地终于升空。我感觉这时我已经不属于自己了,那属于谁呢,也说不清楚,单枪匹马一个人走这么远路,还是头一回,死活就随它去吧,头等舱里还有更高贵的人呢。

飞机像老牛拉车,一纵一纵往前走,渐渐平稳下来,我开始俯瞰大地,从上海到北京,长江黄河,秋色凝重,雾气缠绕,地上苍黄;从二连浩特到伊尔库茨克,乌兰巴托,沙漠群山,茫茫无际;从新西伯利亚到莫斯科白雪黑土,平原广袤,乌拉尔山,鄂比河,叶尼塞河,伏尔加河黑蛇一样,蜿蜒逶迤,千曲百折,从明斯克,华沙到法兰克福绿水青山,如诗如画。

又是逆风,又是气流,太阳一直跟我们走,一直不落,13个小时以后,终于落了。我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二、从法兰克福机场去汉堡

下了飞机,进入航站楼就晕了。我一下子成了哑巴、睁眼瞎子,耳朵还好使,就是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这是过来一个尚未进化完全,全身还有很多毛的警察,那肤色在中国一定是高度贫血,或已经停止呼吸,但是他还活着,指着我说话,我不懂,把我拉进一个小屋子里,意思是要我把材料给他看。我有点紧张又不紧张。我知道我是光明正大来的。身旁有一个黑人女子,萎缩在哪儿,估计好长时间了,她遇到了麻烦。我无心欣赏那女人。我在关心我的事儿。那家伙看了一会,好像有点吃不准,又拿给另外一个人看。那人老成,扫了一眼材料,示意让我走。问题是我不知道从哪儿出去。此时那里像热锅,我就是那里的蚂蚁。就在这时,主人电话来了。讲好接头地点,几经反复,还是见面了。心,踏实多了。

主人的新款奔驰车是从约七百公里外汉堡(HAMBURG)开来的。那时汉堡还没有到浦东的直航班机,或者说浦东还没有到汉堡的直航飞机。只能在法兰克福转机。转机我无法办理手续。他们只好不辞劳苦来接我。

[1]

作者简介

许卫国,江苏泗洪人,编辑记者 文艺编导、文旅策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