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參宿七

 

 

 

參宿七,即獵戶座β(Beta Orionis),其天文學特有名稱是Rigel,源自阿拉伯語,有「左腿」的意思。全天最亮的二十顆恆星中排行第七名,又是最亮的藍超巨星,雖然名為β星,但絕大多數時候比α星參宿四還要亮(因為參宿四是一顆不規則變星,參宿七的亮度也會變化)。

參宿七的視星等約為0.13,絕對星等為-7.92 [9] ,距離地球約863光年。其光譜類型屬於B8Ia [7] ,論恆星階段,參宿七屬於超巨星。論恆星大小,參宿七屬於藍超巨星,光度為太陽的12萬倍 [9] ,它是獵戶座最亮星。

目錄

恆星簡介

參宿七(英語:Rigel A),在拜耳命名法中稱為獵戶座β(β Ori, β Orionis),是獵戶座中最亮的恆星,並且是全天第7亮星,它的視星等約為0.13等。從地球上觀察,這是個三合星的系統,主星為參宿七A(Rigel A),是顆絕對星等-7.84等的超巨星 [9] ,亮度為太陽的130,000倍 [1] ,是顆有固定周期的天鵝座α型變星。以小型望遠鏡就可以看見的參宿七B,本身就是光譜聯星,由兩顆光譜類型為B9的藍白色恆星組成。

雖然在拜耳命名法為β星,但它始終比獵戶座α(參宿四)明亮。從1943年以來,它的光譜就被當成其它恆星光譜分類的校準光譜之一。

參宿七是著名的藍白色超巨星,位於獵戶座的右下角,目視星等約在0.05~0.18之間變化,絕對星等-7.92 [9] 。表面溫度1.13萬攝氏度,半徑為太陽的77倍,總光度為太陽的11萬倍,距離地球863光年。 觀測表明,參宿七不僅連續地吹出很強的星風,還以間斷的方式拋出物質,形成一個膨脹的氣殼。它最亮時成為獵戶座的第一亮星,光度變化規律有待研究

性質

以光譜估計參宿七的距離在700和900光年(210和280秒差距)之間,而依巴谷衛星的視差測量給出的距離是860光年(260秒差距),誤差範圍約為9%。它是一顆藍超巨星,質量大約是18太陽質量,閃耀着大約117,000倍太陽的光度。干涉儀測量出它的角直徑,在修正周邊昏暗效應之後,大約是2.75 ± 0.01mas。在前述估計的距離下,它的半徑相當於74個太陽半徑。如果在1天文單位的距離上,它的角直徑是35°,並且視星等是 -38等。

因為它是在星雲狀物質中穿越的明亮天體,參宿七照亮在他附近的一些塵雲,最明顯的是IC 2118(女巫頭星雲)。參宿七也與獵戶座大星雲相關聯 --或多或少有相同的視線速度-- 幾乎是兩倍遠的距離。儘管距離不同,參宿七通過空間的距離投影和對它年齡的估計,認為它是來自星雲。由於這個結果,參宿七有時被分類為脫離獵戶座OB1星協成員,還有天空中許多明亮的恆星;更具體的說,它是金牛-獵戶R1星協的成員,是最近新設立(形成)的OB星協,包含了更多接近星雲的亮星。

宿七是一顆超巨星變星,它的變化肇因於與天津四,脈動變星天鵝座α型變星的原型,相似的恆星脈動。參宿七的徑向速度變化證明它至少有19種非徑向模式的同時擺動,變異的時間範圍從1.2天至74天。它是顆值得注意的藍超巨星,因為它產生脈動的能量感覺上是來自核心燃燒中的氫殼層。已知參宿七的系統有三顆恆星,也有人認為系統中可能還有第四顆,但普遍認為這是主星的變異,引發表面的物理脈動造成的一種曲解

系統

至少從1831年起就已經知道參宿七是目視聯星,F. G. W.斯特魯維對這個系統進行了測量。儘管參宿七B並不是很暗,6.7等,但靠在亮度是它500倍的參宿七A旁邊,使它成為150 mm(5.9英寸)小望遠鏡挑戰的目標 150 mm(5.9英寸)。不過一架品質良的 7 cm(2.8英寸)望遠鏡,使用150×,在良好的視寧度下,還是可以看見參宿七B。以參宿七的距離估計參宿七B與主星相距大約2,200天文單位(光程12.7天);由於它們共享自行,因此觀察不到它的軌道運動也不足為奇。

參宿七B本身也是光譜聯星,組成的兩顆主序星以9.8天的軌道周期繞着它們質量中心運轉。這兩顆星的光譜類型都是B9V,質量分別是太陽的2.5和1.9倍。

從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長期以來都在爭議參宿七B可能是可見的雙星。一些有經驗的觀測者聲稱它們確實看見了兩顆恆星,但大多數的觀測者都無法確認;事實上,認為是聯星的擁護者也無法重複他們結果。現已排除參宿七B有目視可見伴星的可能性。[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