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參拜于謙祠(習之)

參拜于謙祠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參拜于謙祠》中國當代作家習之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參拜于謙祠

早晨不到八點,就騎着共享單車趕到同仁醫院,代同事複印病歷,很是順利,不到一小時就辦妥了。沒有公務在身,便覺輕鬆,雖說天氣陰沉,但心情還是愉悅的。忽然,有了去附近的景點逛逛的想法,打開手機高德地圖一搜,不錯,同仁醫院東北六百餘米處,便是「于謙祠」,二話沒說,走着去看看。

我對于謙的熟悉,還是源自於以前讀過的,他的一首《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鏗鏘有力,義膽忠魂的詩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也略知道于謙是明朝保衛北京城,英勇抗擊外寇的軍事家和民族英雄。帶着對英雄的崇拜,疾步祠堂而去,十多分鐘功夫,于謙祠就在眼前了。

于謙祠位於東城區西裱褙胡同甲23號,華夏銀行東鄰。我去的有點早,祠門還上着瑣,我以為是否不對外開放,正尋思間,一個穿制服的小伙子走來開門,我上前詢問,是否可進去,小伙子點頭示意。我忙站在門外來了幾張手機快照。

于謙祠坐北朝南,紅色古樸的大門上方的橫樑上書寫着金色大字,「於盅肅公祠」,二門的橫樑書寫「丹心抗節」四字。工作人員隨後把展室門打開,進入院內,顯得有些寂靜肅穆。院內東側是奎光樓,兩層,上層為」奎星閣「,懸」熱血千秋「木匾,正房5間為堂室,供于謙塑像。

于謙祠分前後院,前院內有兩棵粗大的棗樹,為什麼是棗樹,有何寓意?我隨即百度查閱資料,果不其然,棗樹,「象徵着一個堅韌的戰鬥者,又張揚一種頑強抗爭而不惜粉身碎骨的精神」,這不正是于謙的化身和精神所在麼?

我首先進入供有于謙像的展室,進門正堂便是于謙像,我謙恭的叩首三拜,默默祈禱英靈。像的兩側是一副對聯,上聯,「丹心托月」,下聯,「赤手擎天」,橫批,「熱血千秋」,實乃名副其實,展室全面介紹了于謙的豐功偉業。

不妨,隨着我的目光。一塊走進英雄的那段歷史,「于謙(1398一1457),字廷益,浙江錢塘人。明代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中進士,步入仕途,任過監察御史,河南、山西巡撫,曾平反冤獄,賑濟災荒,深受百姓愛戴,以至在任兵部右侍郎之際,仍巡撫河南、山西兩省。』土木之變』後,于謙擁立朱祁鈺為帝,率軍民保衛北京城。英宗復辟後以「謀逆罪」於天順元年(1457)將于謙殺害。成化二年(1466),憲宗皇帝特詔追認復官。將其故宅改為忠節祠。萬曆十八年(1590)時改諡「忠肅」,並在祠中立于謙塑像。」

從展室出來,前院的其他房間都還上着鎖,可能是不對外,還是不到時間。去後院去一下,後院的一棵棗樹和一棵粗大的核桃樹,高大醒目,幾乎覆蓋整個院子。我想核桃樹也是有講的,百度一查,如此說法,「桃辟邪。核桃歷來被稱為吉祥之物,核字諧音為』和』、』合』二字,象徵着平安幸福,和睦康泰。將核桃鋸成薄片,做成』辟邪』掛件。或擺放家中、或隨身攜帶,能鎮宅驅邪、帶來好運。」這也許為我們的英雄祈求平安的吉祥樹吧。

前院的展室是前言和事跡介紹部分,後院的展室便是後續和結束語了。同樣,展出的是于謙歷史的豐功,展室正堂就是著名《石灰吟》詩,還有幾首在地方做官員時,途中而作的憂國憂民的詩篇,同樣感人至深。

後院的房間很多,打開的就這兩間展室,問詢工作人員,不對外。看來今天的參拜就如此而已了。離開于謙祠前,還是隨着我的目光,品讀一下這段結束語吧,算是這次參拜的收穫:

「于謙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官吏的傑出典範,文武兼備,忠心報國,清廉無私,剛正不阿。』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是于謙一生的寫照,他的高尚的官德和忠勇氣節,在北京歷史畫卷上譜寫出濃墨張彩的篇章。于謙的忠貞事跡感召和鼓舞着後代的仁人志士,他的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將永傳萬代」

我想,在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征程中,于謙的這種「文武兼備,忠心報國,清廉無私,剛正不阿」的精神,永遠值得傳承和發揚光大。

[1]

作者簡介

習之,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