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雙曲拱橋

雙曲拱橋1964年江蘇省無錫縣建橋職工創造的一種新型拱橋。他的主拱圈由拱肋,拱波,拱板,和橫向聯繫構件幾個部分組成,外形在縱橫兩個方向均成弧形曲線,因之稱為雙曲拱。

目錄

簡介

雙曲拱橋按其行車道所處的位置屬於上承式拱橋。若從主拱圈的橫截面上看,它是由拱肋、拱波、拱板和橫向聯繫等幾部分組成。由於介於拱肋之間的拱波也呈曲線形,且與主拱圈的曲線正交,故而稱為雙曲拱橋。這種橋型是20世紀60年代我國江蘇省無錫縣由建橋職工首 創的一種橋型,它充分發揮了預製裝配的優點,可以不要拱架施工,節省木料,加快施工進度,而所耗用的工料又不多。雙曲拱比單曲拱能承受更大的載荷,主要是因為雙曲拱不僅在一個方向上呈拱形,而且在與其垂直的另一方向也呈拱形。自行車的擋泥板就是這種雙曲拱形的。當它受力時,力使沿着兩個拱的方向更均勻地傳遞;某一局部受力過大時,雙曲拱能迅速自行調整平衡,使整個雙拱曲不會因局部受力過大而損壞。 拱形結構除了能用於建造橋樑外,另一個重大的用處就是建造水壩。特別是雙曲拱形壩,由於拱形頂所受的水壓力能通過拱體均勻地傳遞給河岸,依靠堅固的兩岸來維持的穩定,它與完全靠自身重量來維持平衡的重力壩相比,不僅可以減少體積,節約材料,而且還有一定的彈性,對地基的局部變形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有較好的抗震性能。

評價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尚不能建造大跨度混凝土橋樑(鋼桁架梁除外)。1964年4月17日,一座造型別致的橋樑在無錫東亭誕生了,這是無錫縣交通局橋樑工程隊發明創造的。這種橋吸收了我國古代石拱橋的優點,將承重受力部分結構做成橫向與縱向都用拱形曲線,類似自行車擋泥板。東亭橋是我國第一座雙曲拱橋,後在全國各地推廣。1973年,上海科教電影廠製成《雙曲拱橋》專題片,1978年郵電部特種郵票中有一枚是雙曲拱橋。[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