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脊龍
雙脊龍 |
中文學名: 雙脊龍 |
雙脊龍又名雙棘龍、雙盔龍,它是活於侏羅紀早期的獸腳類恐龍。雙脊的名字來源於古希臘文的「雙冠」,因它的頭上有着兩個冠狀物。因為外形獨特,所以雙脊龍經常出現在影視作品中,它還是電影《侏羅紀公園》的主角。雙脊龍長約6米,體重達半噸,身高約2.4米。是一種兇猛的食肉恐龍。它的化石是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圖巴市西面的納瓦荷印第安保留區中被發現。在發現骨頭化石的幾十呎之下,發現有大型肉食性恐龍的足印,可能是屬於雙脊龍的。從這些化石推斷,雙脊龍是生活於早侏羅紀的。科學家認為:雙脊龍是侏羅紀早期最殘暴,最兇猛的食肉動物。
目錄
基本信息
名稱:雙脊龍(Dilophosaurus)
又名:雙嵴龍或雙冠龍
釋義:頭上有兩個脊的蜥蜴
種類:獸腳類
時代:侏羅紀早期
分布:美國亞利桑那州,中國雲南省祿豐縣
食性:肉食[屍體、小蜥蜴、昆蟲]
典型狀態( length up to):6~7米 站立高約2.4 米
推測體重:500公斤
命名者:塞繆爾·威爾斯(Samuel Paul welles),1970
辨認要訣:頭頂上長着一對新月形的巨大骨冠
簡介
雙脊龍是最早出現的大型肉食恐龍之一。它有着短小的前肢和粗壯有力的後腿,特別善於奔跑。它的口中長滿了利齒,能夠追殺一些大型的植食恐龍。雙脊龍的口鼻前端狹窄而柔軟,靈活到可以從矮樹叢中或石頭縫裡把小蜥蜴或其他小型動物找出來吃掉 。
[1]
發現歷史
雙脊龍的第一個標本原先是由古生物學家塞繆爾·威爾斯(Samuel Paul Welles)於1943年夏天發現的。這個標本被送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清理並架設。由於當時的古生物知識有限,被認為是斑龍的一個種,魏氏斑龍(Megalosaurus wetherilli)。
直到1970年,塞繆爾·威爾斯(Samuel Paul Welles)重回發現處測定該地的年代,並發現了一個新的標本。這個新標本具有明顯的兩個冠飾,他才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同於斑龍的全新品種,是獨立的一個屬,於是被命名為雙脊龍。它的拉丁文名Dilophosaurus是來自古希臘文的「雙冠」,因它的有着兩個冠狀物。他後於1984年再完整地重新描述整個分類。
形態特徵
外形
雙脊龍長達6米,站立時頭部高約2.4 米。頭頂上長着兩片大大的骨冠,故名雙脊龍。前肢短小,善於奔跑。是侏羅紀早期的食肉恐龍。
骨骼
雙脊龍的整個身體骨架極細。它的頭部有兩塊骨脊,呈平行狀態。頭骨上的眶前窗比眼眶要大。它的下頜骨比較狹長,上下頜都長着銳利的牙齒,但上頜的牙齒下頜的牙齒長。雙脊龍的後肢比較長,其中恥骨占了很大的比例。
雙脊
雙脊龍的頭上有圓而薄的頭冠。有的古生物學家認為其頭冠是雄性雙脊龍爭鬥的工具。但是經考證,雙脊龍的頭冠是比較脆弱的,不太可能用於打鬥。所以有的古生物學家認為,雙脊龍的頭冠也許只是用來在求偶季節吸引異性的炫耀工具,如同現代雄性鳥類鮮艷的羽毛。頭冠大的雙脊龍可在群居中占有較大的地盤,並擁有和更多雌性恐龍交配的特權。
生活形態
雙脊龍能夠飛速地追逐草食性恐龍。比如全力衝刺追逐小型、稍具防禦能力的鳥腳類恐龍,或者體形較大、較為笨重的蜥腳類恐龍,如大椎龍等。在追到獵物後,會用長牙咬並同時揮舞腳趾和手指上的利爪去抓緊食物。
有爭議的食性
雙脊龍鼻嘴前端特別狹窄,柔軟而靈活,可以從矮樹叢中或石頭縫裡將那些細小的蜥蜴或其他小型動物銜出來吃掉。與後來的大型食肉恐龍相比,雙脊龍的身體顯得比較"苗條",所以它行動敏捷。由於它的口中長滿利齒,也能捕殺一些大個子的食草恐龍。但是,也有些科學家懷疑它的牙齒功能,說它只是一種食腐肉的恐龍,因為雙脊龍在上頜介於前頜骨和頜骨之間的接合處有深深的溝槽。前頜骨或許具有窄的勾狀喙,用來咀嚼食物。因此古生物學家推測它的覓食方式也許像禿鷲一般,專吃動物死屍,不同的是它只適於吃那些大型原始蜥腳類的死屍。要想吃大型動物的死屍必須裝備有一個窄而鈎狀的前喙,以便撕裂動物的皮膚,而雙脊龍恰恰具備了這樣的嘴。也有人提到,雙脊龍能使用靈活的前頜從稠密的蕨叢、石頭縫中叼出小蜥蜴。
雙脊龍描述
雙脊龍可能是包含了角鼻龍下目及堅尾龍類的親緣分支的原始成員。一些古生物學家則將它分類在腔骨龍超科中。最近發現的雙脊龍皮膚痕跡,連同一組足印,顯示它似乎是有羽毛的,但更詳細的研究有待進行來確認這些所謂羽毛是否為植物。
雙脊龍的足印亦在意大利北部特倫蒂諾近羅韋雷托及康乃狄克州洛基希爾等地方都有被發現,且是與彎龍的足印一同被發現。
雙脊龍與腔骨龍的上頜部都有轉折區間,前後齒列間也都有缺口。科學家們認為這兩種恐龍有密切的親緣關係,但雙脊龍的體型較大,而且生存於早侏羅紀,晚於腔骨龍約數百萬年。中國雙脊龍
中國雙脊龍的骨骼,存於香港科學館。雙脊龍最獨特的地方是在頭顱骨上一對有可能只作裝飾的圓冠,這些圓冠相當脆弱,不可能作為武器。2001年的研究指不同性別圓冠的大小亦有不同。另一個頭顱骨的特徵是在第一排牙齒之後有一個凹口,令它的樣子很像鱷魚。這個凹口只是輕輕的連接在前頜骨及顎骨之間。這個構造引起了早期的假說,認為雙脊龍是吃腐屍的,因前排牙齒不足以殺死及擔起獵物。其他腔骨龍超科亦有相似的凹口。
物種
中國雙脊龍現時雙脊龍屬下有三個物種,分別是月面谷雙脊龍(D. wetherelli)、奇特雙脊龍(D. breedorum)及中國雙脊龍(D. sinensis)。當中的中國雙脊龍並不肯定是否屬於此屬,由於它的顴骨前端並未接觸眶前孔邊緣,且它的顎骨牙齒是完全在眼眶前面及在淚骨前結尾,故是較接近南極洲的冰脊龍。這個物種是於1987年在中國的雲南省與原蜥腳下目的雲南龍一同被發現,並於1993年由胡紹錦描述及命名。
侏羅紀公園恐爪龍大戰雙脊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