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雙虎首形玉璜

雙虎首形玉璜
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圖片

雙虎首形玉璜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目錄

藏品簡介

名稱:雙虎首形玉璜

年份:新石器時代

類型:玉石

規格:長12厘米、高5.4厘米、最寬2.4厘米、厚0.5厘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藏品鑑賞

雙虎首形玉璜,長12厘米、高5.4厘米、最寬2.4厘米、厚0.5厘米。   1987年安徽含山凌家灘遺址M8出土,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璜出土於墓坑南部正中,已完全雞骨白化,表面有黃褐色土斑。兩端雕琢為虎首形,以鑽孔做為虎的眼睛,孔徑僅0.15厘米。虎首側面,以陰刻線雕琢,寥寥幾筆就將虎鼻、嘴與頸部皺皮紋刻出。彎頸下有三爪,旁有彎折弧線及弧線,將頭頸與身腹部區別出來,兩面紋飾相同。此璜首虎形特徵明顯,神態逼真,顯示了新石器時代人們對自然界動物形象的準確把握。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