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双面刺

双面刺,芸香科花椒属,本品为芸香科花椒属两面针。为多年生木质藤本。生于丘陵、山坡灌木丛中或山林中。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双面刺

外文名称; Glittering pricklyash

学名; 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科属; 芸香科花椒属

形态特征

两面针,常绿木质藤本,高1-2m。幼枝、叶轴背面和小叶两面中脉上都有钩状皮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软着生在叶轴最下端的小叶片短;小叶柄长1-4mm;小叶3-11,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4-11cm,宽2.5-6cm,先端钝或短尾状,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近全缘或有疏离的圆锯齿,无毛,革质而有光泽。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长2-8cm;花柄长1-2mm;萼片4,宽卵形,长不及1mm;花瓣4,卵状长圆形,长约2mm;雄花的雄蕊4,药隔先端有短的突尖体,退化心皮先端常为4叉裂;雌花的退化雄蕊极短小,心皮4。成熟心皮1-4,紫红色,干时表面皱褶。蓇葖果成熟时紫红色,有粗大腺点。种子卵圆形,直径5-6mm,黑色光亮。花期3-4月,果期9-10月。

分布范围

生长环境:多生于低丘陵坡地灌木丛中、路旁等向阳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

主要价值

双面刺味苦、辛辣,性温,有小毒。内服行气、止痛、解毒、祛风 化湿、活血去瘀。外用消肿止痛,入肺脾经。主治外感风热吐泻、风湿骨痛、食积腹痛、牙痛、跌打肿痛、陈旧性跌打肿痛、毒蛇咬伤、外治足底砧伤等

名称

别名:崖椒、鸟不踏

潮汕地区别名:野牵牛、牵牛刺、牛刀刺、草鞋刺、刺刁根、鞋底刺、胡椒刺、花椒根、夜牵牛。外地别名称为入地金牛、牛愠筋、红花椒、山苎针、两面针、、两背针、亡山虎、入山虎等 。[1]

参考文献

  1. 双面刺, 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