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反應停於20世紀50至60年代初期在全世界廣泛使用,它能夠有效地阻止女性懷孕早期的嘔吐,但也妨礙了孕婦對胎兒的血液供應,導致大量「海豹畸形嬰兒」出生。自60年代起,反應停就被禁止作為孕婦止吐藥物使用,僅在嚴格控制下被用於治療某些癌症、麻瘋病等。對於各型麻風反應如發熱、結節紅斑、神經痛、關節痛、淋巴結腫大等,有一定療效,對結核樣型的麻風反應療效稍差。

目錄

詳細信息

不良反應 本品有強烈致畸作用,妊娠婦女禁忌。非麻風病病人不應使用此藥。不良反應有口乾、頭昏、倦怠、噁心、腹痛、面部浮腫等。近年發現本品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於骨髓移植。

1959年12月,西德兒科醫生Weidenbach首先報告了一例女嬰的罕見畸形。1961年10月,在原西德婦科學術會議上,有三名醫生分別報告發現很多嬰兒有類似的畸形。這些畸形嬰兒沒有臂和腿,手和腳直接連在身體上,很像海豹的肢體,故稱為"海豹肢畸形兒"及"海豹胎"。除上述畸形外,尚可引起其他畸形的發生。醫學研究表明,"海豹胎"的病因,是婦女在懷孕初期服用"反應停" (酞胺哌啶酮)所致。反應停於1953年首先由西德一家製藥公司合成,1956年進入臨床並在市場試銷,1957年獲西德專利,這種藥物治療早孕期間的孕吐反應,有很好的止吐作用,對孕婦無明顯毒副作用,相繼在51個國家獲准銷售。從1956年反應停進入市場至1962年撤藥,全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我國台灣省)共報告了"海豹胎1萬餘例,各個國家畸形兒的發生率與同期反應停的銷售量呈正相關,如在西德就引起至少6000例畸胎,英國出生了5500個這樣的畸胎,日本約1000餘例,台灣省也至少有69例畸胎出生。只有美國,由於官方採取了謹慎態度,沒有引進這種藥,因此,除自己從國外帶入服用者造成數例畸胎外,基本沒有發生這樣病例。反應停所造成的胎兒畸形,成為20世紀最大的藥物導致先天畸形的災難性事件,至今仍有法律糾紛。反應停是第一個被明確為人類致畸的藥物。此後全世界進行了大規模的藥物致畸的研究,結果發現了不少藥物有不同程度的致畸作用。

反應停對人與動物的一般毒性極低,如服用14克並不使人死亡。但其可選擇性地作用於胚胎,對胚胎的毒性明顯大於母體,其對胎兒的致畸作用可高達50%一80%,如在妊娠第3--8周服用,其後代畸形發生率可高達100%,對人胚胎的致畸劑量為1毫克/千克。

通過對數十種不同種屬動物進行的致畸試驗表明,反應停對大約15個種屬的動物有不同程度的致畸作用,並且致畸作用有明顯的種屬差異。小鼠和大鼠的大部分種系不敏感。家兔的幾個種系和絕大部分靈長類動物較敏感,並可觀察到與人相似的缺肢或短肢畸形。在敏感期給母猴一次劑量反應停,可使其胎兒100%發生海豹肢畸形兒。

有關研究表明,反應停對胚胎的毒性,有明顯的時間性,即敏感期。在不同的孕期服用反應停,可引起不同的畸形。如停經後 34一38天(受孕第20一24天)服藥,可引起無耳畸形與顱神經的畸形;如停經後36一45天服藥,可引起心臟與血管的畸形;而缺臂、短腳則是在停經後38一47天服藥所致;但在停經50天後服藥,一般不會引起畸形。研究結果表明,反應停造成的胎兒畸形,主要不是藥物的毒性,而是藥物的強烈致畸作用。

最近經研究證實,反應停的致畸作用僅限於其組分中兩種互為對映體的手性分子中的一種,另一種分子是安全的。[1]

驚人事件 人類發明的化學藥物,既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益處,但也給自己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傷害,對化學藥物的盲目依賴和濫服藥物,已造成了許多不應有的悲劇。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之一,就是著名的反應停事件。

1959年,西德各地出生過手腳異常的畸形嬰兒。倫茲博士對這種怪胎進行了調查,於1961年發表了「畸形的原因是催眠劑反應停」,使人們大為震驚。反應停是妊娠的母親為治療阻止女性懷孕早期的嘔吐服用的一種藥物,它就是造成畸形嬰兒的原因。

在懷孕一二個月之間,服用了反應停的母親便生出這樣的畸形兒。這種嬰兒手腳比正常人短,甚至根本沒有手腳。截至1963年在世界各地,如西德、美國、荷蘭和日本等國,由於服用該藥物而誕生了12000多名這種形狀如海豹一樣的可憐的嬰兒。

經過調查證實,母親從停止月經算起,34~54天之內,服用此藥後,遲早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症狀。

基因上的生命密碼在正常情況下,手腳的長度,以用5個手指等等都應當按照指令有規律地形成。可是反應停藥物能使這種指令在某一部位受到障礙,其結果就產生畸形兒。

警示 人們不應該忘記一句老話:凡藥都有三分毒。切忌對藥物、尤其是化學藥物的隨意濫服。[2]

藥物簡介

應停(Thalidomide)

其他名稱:沙利度胺 太胺呱啶酮 太谷山亞胺 太咪呱啶酮

主要成分:α-苯酞茂二酰亞胺

性狀:片劑。

分子式:C13H10N2O4

性狀:片劑。功能主治:為一種鎮靜劑,對於各型麻風反應如發熱、結節紅斑、神經痛、關節痛、淋巴結腫大等,有一定療效,對結核樣型的麻風反應療效稍差。對麻風本病無治療作用,可與抗麻風藥同用以減少反應。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日100-200mg,分4次服。對嚴重反應者,可增至300-400mg(反應得到控制即逐漸減量)。對長期反應者,需要較長期服藥,每日或隔日服25-50mg。

不良反應和注意:本品有強烈致畸作用,妊娠婦女禁忌。非麻風病病人不應使用此藥。不良反應有口乾、頭昏、倦怠、噁心、腹痛、面部浮腫等。近年發現本品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於骨髓移植。

反應停是一種曾在現代醫學史上造成巨大災難的藥物,已經被停止使用。但英國科學家發現,它在治療肺癌方面也許能發揮一定作用。 英國醫學專家發現,反應停對一種很難治療的肺癌——小細胞肺癌有療效,早期試驗的結果「令人鼓舞」。專家認為,反應停能夠抑制腫瘤血管生長,對癌細胞有免疫刺激作用。 在英國癌症研究機構支持下,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將主持一項大規模臨床試驗,招募400名病人參加,用反應停結合化療的方法治療小細胞肺癌。

反應停於20世紀50至60年代初期在全世界廣泛使用,它能夠有效地阻止女性懷孕早期的嘔吐,但也妨礙了孕婦對胎兒的血液供應,導致大量「海豹畸形嬰兒」出生。自60年代起,反應停就被禁止作為孕婦止吐藥物使用,僅在嚴格控制下被用於治療某些癌症、麻瘋病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