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述
敘述 |
敘述是一種表達方式。在生活中,所謂的敘述就是將事情的前後經過記載下來或說出來。而在理論研究中,敘述是把研究成果用一定的方法在理論上再現出來。而在文學中,敘述是寫作所使用的頻率最高的一種表述方法,也是文學創作的最基本的方式,各類文體多少都要用到。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敘述
外文名稱; narrative
性質; 表達方式
分類; 第一人稱、第二人稱
含義與分類
敘述是記敘性文章的主要表達方式,作者用它來展開情節,交代人物活動和事件經過。敘述的基本特點是在於陳述"過程"(人物活動的過程,事物發生髮展變化的過程,前因後果,來龍去脈)構成敘述交代和介紹的主要內容。同時,議論說理的文章與應用性文體也離不開它以介紹事實材料與交代寫作經過。
敘述一般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六個要素。敘述與時間關係最為密切。無論是人物活動的過程,還是事物發生髮展變化的過程,都表現出一定的順序性與持續性,即是"過程"在一定時間條件下進行。語句一般按時間順序排列。如果敘述有兩個以上的頭緒,也可以按並列順序排列語句。敘述一般不用中心句。
敘述的人稱
在敘事中,第三人稱使用範圍最廣,其次是第一人稱。第二人稱是一種新的敘述方式。它在敘事功能上是多維的,最為靈活,但敘事的範圍卻最窄。
第一人稱 第一人稱敘述,是以"我"(或"我們")的視角來觀察和感受,並以"我"的口吻來敘述其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它是一種單向視角。其中的"我"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文章中的人物。第一人稱敘述容易形成真實,親切的格調,帶有鮮明的主體特徵和主觀抒情意味。它既適合於內心獨白式地呈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又適合於講故事式地敘述事件,從而在組織篇章結構時顯得自由灑脫,無所拘束。
第二人稱 第二人稱敘述,是以"你"(或"你們")為對象的敘述。因此,它自然具有一種雙向交流的對話性質。有人把它叫做"對向視角"。這種視角能緊緊抓住讀者,使之有一種參與感。第二人稱的突出長處在於它的"透視性"。它便於作者挖掘人物的意識,也便於讀者探究人物的內心世界。
第三人稱 第三人稱敘述是一種最"古老"的敘事視角。它是指敘述者以局外人的口吻,敘述"他"或"他們"的事情。第三人稱,是最自由靈活的敘述角度。它可以根據寫作的需要,隨意轉換時間,空間。因而,它是多角度,多方位的。它可以對人物,場景作外部觀察,也可以進入人物內心直接展示眾多人物的心理。
摺疊編輯本段敘述的方法 敘述,從不同的角度有多種劃分方法,而最通常的是按敘述的先後順序,分為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平敘。
順敘 順敘是指按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自然序列,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發展的進程,人物活動的次序或事件的始末進行敘述。這是一種最基本最常用的敘述方法。它循着事物發展的程序,符合人們的接受心理和閱讀習慣,便於把敘述內容表述得條理清楚,自然順暢。運用順敘要區分主次,講究詳略,注意疏密相間,防止平鋪直敘。
倒敘 倒敘是指先把敘述事件的結局或事件發展過程中某個突出片斷提到前邊來寫,然後再按事件的發生髮展順序展開敘述,傳統上稱為"倒插筆"。倒敘強調了事件結果或高潮,容易造成懸念,形成波瀾,引人入勝。採用這種方法一定要根據表達的需要,不應強行運用。要注意起筆的"倒敘"與後文的"順敘"部分的銜接,使之連接緊密,過渡自然。如沃勒在《廊橋遺夢》的開頭即寫道:"從開滿蝴蝶花的草叢中,從千百條鄉間道路的塵埃中,常有關不住的歌聲飛出來。本故事就是其中之一。一九八九年的一個秋日,下午晚些時候,我正坐在書桌前注視着眼前電腦熒屏上閃爍的光標,電話鈴響了。"作品採用倒敘的筆法來敘述,先寫敘述者的現在,然後再回憶故事主人公年輕時的一段戀情,使小說充滿懷舊的色彩。
插敘 插敘是在敘述過程中,根據表達內容的需要,暫時中斷主線,插入相關的事情或必要的解說。插敘結束後,仍回到敘述主線上來。插敘的內容可以是對往事的回憶聯想,可以是對某些情況的詮釋說明,還可以是對人物,事件,背景的介紹。插敘補充豐富了人物,事件及背景,使文章內容得以充實,敘述曲折,形成斷續變化,使行文錯落有致。
補敘 補敘是在敘述過程中對前文涉及的某些事物和情況作必要的補充,交待它的作用在於對前文所設伏筆作出回應,或對前文中有意留下的接榫處予以彌合。補敘,可以使內容完整充實,情節結構完善,使記敘周嚴,不留破綻。
平敘 平敘也叫分敘,是對同一時間內發生在不同地點的兩件或多件事情所作的平行敘述或交叉敘述。這也就是傳統小說中常說的"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對那些緊繫於同一主幹事件中的分支進行敘述時,多採用交叉敘述,這可以把頭緒紛繁的人與事表現得有條不紊,並且突出了緊張氣氛,增強了表達效果;對那些聯繫不甚緊密,而又由同一主線貫穿的幾個人,事,物進行敘述時,則多採用齊頭並進的平行敘述,這可以把平行發展的事件交代得眉目清楚,顯得從容不迫,而讀者則可以同時看到平行的各個事件,從而獲得立體的感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