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疊溪鎮

中文名 : 疊溪鎮

所屬地區: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

疊溪鎮地處四川茂縣西北部55公里處岷江東岸。疊溪鎮又名蠶陵鎮,在明洪武十一年(1387)年改置疊溪千戶所,轄疊溪、郁郎兩個長官司。清順治初改置疊溪營,轄較場、七珠寨、大姓、松坪等村。

2019年1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阿壩州調整馬爾康市等10個縣(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22號):撤銷太平鎮、石大關鄉和松坪溝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疊溪鎮管轄,疊溪鎮人民政府駐較場村1組68號。 [1]

目錄

簡介

疊溪鎮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西北部,岷江上游。東南距離茂縣城55公里,交通便利。鎮政府駐地較場村,地理坐標北緯32°2', 東經103°40',海拔2325米。南與石大關鄉和窪底鄉相交,東接太平鄉、北與松坪溝鄉相連,西與黑水縣為鄰,總面積284.66平方千米。國道縱貫全鎮,是四川重要旅遊環線九黃線西線的必經之路,長達約22公里,全鎮居民主要居住在公路沿線用地,鎮內各村均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疊溪鎮現轄8個行政村(較場村、兩河口村、龍池村、燒炭溝村、新磨村、小關子村、馬腦頂村、排山營村)、1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761人(2017)。 疊溪鎮氣候條件複雜,乾旱低溫,屬於溫帶氣候區,具有乾燥多風,冬冷夏涼、晝夜溫差大、地區差異大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3.5℃,全鎮多年平均降水量位800毫米左右,雨量充足年日照數為1554小時。河谷與高山氣溫懸殊,春天高山冰雪未融,河谷已是百花盛開。 轄區內主產花椒蘋果和秋淡季蔬菜;有蟲草、貝母、羌活等野生名貴中藥材;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扭角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岩羊等珍稀野生動物;水能資源豐富,地震造就了天然的淡水庫容達1.5億立方米,境內有投資5.7億、裝機18萬千瓦的天龍湖水電站。 疊溪鎮地處青藏高原東源的橫斷山區,位於岷江上游的岷江兩岸河谷地帶,地形狹窄,屬於高山河谷地貌。疊溪鎮為五溝(小寨溝、燒炭溝、魚兒寨溝、和尚寨溝、黃草坪溝)一河(岷江河)分切為七面坡,分布在岷江東西兩岸。疊溪群山連綿,險峻陡峭、河谷狹窄、河流深切,岷江檔口經33年大地震後,形成大堰塞湖兩道,全稱上疊溪海、下疊溪海,全長10餘公里,面積3.89平方公里,最寬處69.2米,最深處81米。山脈構成了疊溪鎮的主要骨架,海拔在1800米至2500米之間。疊溪災害地貌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山崩。成災的主要因素有地震,暴雨和植物的嚴重破壞。 鎮境內河流屬岷江水系,岷江和由北向南,貫穿境內。東岸有黃草坪溪溝從小關子以南的茶花溝進入岷江;磨子溝溪水沿鎮境內南界,經大店溝流入岷江,西安和尚寨溝於兩河口匯入松坪溝河,經新磨村進入岷江;魚兒寨經魚兒寨海子進入疊溪海子;小寨溝經小寨進入岷江。 疊溪因1933年「疊溪大地震」而聞名中外,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地震遺址,享有「中國的龐貝」之稱。「疊溪大地震」,造就了「疊溪上下海子」、「富貴山」、「神龜回遊」、「亂石古城公園」、「偷油洞」等地震遺址景觀。同時擁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宋朝古蹟――「點將台」和「摩岩石刻」;且較經典的保存了「蠶陵重鎮」和「古城牆」遺址。熱情好客、勤勞勇敢的羌族人民在經歷了時代的變遷和改革開放的洗禮後,不斷的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充分利用自身獨具特色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深厚的羌名族文化不斷吸引着世人的眼球。大陸希望集團將投資13個億大手筆高起點開發打造疊溪松坪溝風景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