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古代學子們的畢業季

古代學子畢業季

來自網絡的圖片

古代學子們的畢業季每年的6-7月,都是學生們畢業的日子。學子畢業,代表着人生一個階段的結束,同時昭示着下一個階段的開啟。無論古今,學子們畢業都充滿着儀式感與莊重感。在現代大學生們畢業一般都會穿學士服帶學士帽、領畢業證和拍畢業照,結束後還會一起吃個散夥飯等等。那在古代學子們又是怎麼慶祝畢業,畢業後又會幹什麼呢?。[1]

1、拜師致禮

「禮」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有着比較重要的位置,也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傳承不斷的重要保障。畢業季到了,每一個考生最重要的事就是拜見主考官大人,自稱為門生。

這種形式被稱之為「謝恩」,然後會被統一安排到文官之首的府邸,面見真正的執政之人,這被稱為「過堂」,因為在這裡的自我介紹會給大人物留下不同的印象,從而分配不同的職位,所以這裡還是很重要的。

只是隨着朝代的發展,有了殿試之後,所有的畢業生會被天子召見和賜宴,因此又全被叫做「天子門生」,這是皇權和相權的鬥爭。古代的拜師致禮是非常注重的,是畢業生們能否獲得心儀職位的重要一關。一般是新科狀元代為發言,一般是對答如流,回應得體,沒有什麼意外發生,當然也有因為緊張鬧過笑話的事,被人認為是無傷大雅的韻事罷了。

2、科舉四宴

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古代的畢業生作為國家的人才儲備和重要參與者,在畢業季鮮衣怒馬,意氣風發的行為是備受推崇的舉動,也是當朝整個社會的盛典與狂歡。

唐代詩人張籍曾有詩云「無人不借花園宿,到處皆攜酒器行」,反映的就是這種場面——一系列的游宴活動。

自唐代武則天恩准以後,添加了武舉考試,文宴為鹿鳴宴瓊林宴,武宴則為鷹揚宴,會武宴。

鹿鳴宴,瓊林宴鹿鳴宴興起於唐代時期,後一直沿用至明清。一說是取於《詩經》中「呦呦鹿鳴」之意,宴會之中吟唱「鹿鳴」之詩助興,因得其名。一說是鹿與"祿"同音,畢業之後,功名利祿滾滾而來,因此古人含蓄地稱之為鹿鳴宴。這是鄉試之後,由各地府縣主持的活動。


自宋以後,又增添瓊林宴。因為皇帝宴請畢業生的地方,就在瓊林苑,因而得名。這場宴會的規模精簡,但是規格很高,聲勢也很浩大,在民間流傳很廣。瓊林宴在此後一度改名聞喜宴,恩榮宴,好多士子都會選擇詠詩一首,以作留念。

比如文天祥的《御賜瓊林宴恭和詩》中的描寫「奉詔新彈入仕冠,重來軒陛望天顏」。

鷹揚宴,會武宴這是武大畢業盛典。鷹揚宴,取意「威武如鷹之飛揚」,考官和中榜者共同參與飲宴,是表示朝廷對武事的重視和武舉人的勉勵。

會武宴,是在兵部為新科武進士舉行的盛大歡迎會,氣派十足。其實,除了有限的幾次之外,武人的畢業生遠沒有文人來的瀟灑,畢竟古代社會重文抑武的觀念是很嚴重的。一樣的金榜題名,文武有別,導致傳誦程度天壤有別。不過,也有引領時代的人物,著名的大唐中興名臣郭子儀就是「武狀元」出身。

朝廷的開科取士算是給了古代學子們一個登上歷史舞台的契機,朝廷出面組織了畢業生們的盛大宴會,是一種拉攏士子階層的手段,也是維護當朝局面穩定的一種保證。

3、聚會遊玩「立名碑」

按照程序,拜見完畢一應相關人物之後,就是畢業生們真正狂歡的時候了。這個時候他們就沒有了繁文縟節的束縛,彼此之間可以自由組團去玩得盡興了。

不喜歡熱鬧的,也可登樓小酌,或是尋得一處消遣之所,排解那因為壓力驟去而產生的複雜心情。這是屬於畢業生自己的節日,於古人而言,一輩子也就能放縱享受這麼一次。

郊遊飲宴古人會選擇三五好友,一起去郊外野遊,放鬆一下十年寒窗苦讀的鬱結。一般來說「曲水流觴」是文人士子之間偏愛的一種方式了,既能表現出才氣和浪漫,又能襯托出高雅風情,是當時畢業生們的首選遊戲。

山間尋一小溪,林蔭鬱郁,上流放置酒杯,順流而下,杯子停到誰的身邊,那位就要起身取飲,彼此談笑間,賦詩或作曲,盡顯放肆之情。著名的《蘭亭集序》就是這種場景的最佳描繪之一,雖不是畢業生的聚會,但也是一種潮流的跟隨。詠詩論文,飲酒賞景,指點江山,快意書生氣一目了然。

飯桌上最能拉近彼此的距離,古今如是,犒勞一下自己,順便多認識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以便將來官場上守望互助,這是應有之意。最常見的就是互相拜訪,敘一敘同鄉之情,同門之誼,哪怕是地主之誼,畢業生們也在開忙着闊着自己的眼界,為以後的人生尋找着助力。

哪怕是不能名揚天下,為了謀生,也得先混出自己的名堂來。當然放浪形骸是不能的,這會影響畢業生的風評的,嚴重者會取消畢業資格,永不錄用。畢業生們會在考試過後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儘可能地把自己推銷出去,這是一種謹慎的交際活動。

立題名碑終於學有所成了,這是值得驕傲的事情。「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就是這種心情的真實寫照。立題名碑這項活動源於唐代詩人張莒一次特別偶然的行動。他的心血來潮使得畢業生們有了立題名碑的衝動,後來在官方的支持下,逐漸地演變成一種傳統。

畢業生們可以在國子監中把自己的姓名,籍貫還有及第時間留在題名碑上,一來告慰自己的努力,二來留名這件事,這是一生的榮譽,三者,還能給後世人警醒和勸慰。而武大的畢業者選擇又大不相同。挎刀提劍,尋一處人煙稀少的山林,左牽黃,右擎蒼,徑自在山林野物之間,現出各自本事,小到兔子野雞,大到虎豹豺狼,俱是他們盡情揮灑青春熱血的對象,因為等到了軍武行列之中,就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了。畢竟等分配之後,不得隨意離開自己的駐防地,否則就是觸犯律條了。[2]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