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古斯塔夫·基爾霍夫

古斯塔夫·基爾霍夫原圖鏈接來自 易唄網 的圖片

古斯塔夫·基爾霍夫德語Gustav Robert Kirchhoff,1824年3月12日-1887年10月17日),德國物理學家。在電路、光譜學的基本原理(兩個領域中各有根據其名字命名的基爾霍夫定律)有重要貢獻,1862年創造了「黑體」一詞。1847年發表的兩個電路定律發展了歐姆定律,對電路理論有重大作用。1859年製成分光儀,並與化學家羅伯特·威廉·本生一同創立光譜化學分析法,從而發現了銫和銣兩種元素。同年還提出熱輻射中的基爾霍夫輻射定律[1],這是輻射理論的重要基礎。

目錄

生平

基爾霍夫生於東普魯士首府柯尼斯堡的一個律師家庭。是弗里德里希·基爾霍夫和喬安娜·亨里埃特·維特克的兒子。他就讀于于柯尼斯堡大學,曾參加卡爾·雅可比、弗蘭茨·恩斯特·諾伊曼和弗里德里希·尤利烏斯·里什洛主持的數學物理研討會。1845年,還是學生的基爾霍夫提出了基爾霍夫電路定律,至今仍廣泛用於電路的分析和設計上。他在研討會上介紹了這項成果,後來成為他博士論文的主要部分。1847年他從柯尼斯堡大學畢業。同年,他搬到了柏林並任柏林大學無薪講師,在那裡他一直待到1850年,他接到一個在弗羅茨瓦夫大學教書的工作,在那裡擔任副教授(extraordinary professor)。後來,於1857年,他娶了數學教授里什洛的女兒克拉拉·里什洛(Clara Richelot)。他們共生有五名兒女。克拉拉於1869年過世。3年後,他又與路易絲·布勒梅爾(Luise Brömmel)結婚。

1854年他到海德堡大學就任教授。1857年,他計算出電子信號在無阻抗旅電線中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1859年他提出了他的熱輻射定律,兩年後予以了證明。1854年,基爾霍夫應召來到了海德堡大學,物理學研究的同時,他和羅伯特·本生一起進行光譜學研究。1861年他們一起發現了銫和銣這兩種元素[2]。次年因這一貢獻基爾霍夫獲得了拉姆福德獎章。同年在海德堡大學,他與萊奧·柯尼希斯貝格爾組織了和當年恩斯特·弗朗茨·諾伊曼相同模式的數學物理討論會,阿瑟·舒斯特和索菲婭·柯瓦列夫斯卡婭都曾參加過這個研討會。

1875年他接受了柏林大學的理論物理學系主任的位置。他使用麥克斯韋方程組為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1861年基爾霍夫當選為柏林科學院通訊院士,次年當選為彼得堡科學院通訊院士,1870年成為巴黎科學院通訊院士,1874年又當選為柏林科學院院士。1877年在亥姆霍茲的基礎上基爾霍夫利用施瓦茲定理計算了邊緣效應並測定了圓板式電容器的電容。同年,與本生一同因為對光譜的分析和發現而同時獲得第一屆戴維獎章。1884年,成為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外籍成員。基爾霍夫於1887年去世,被安葬在柏林舍訥貝格區的墓地。

視頻

古斯塔夫·基爾霍夫 相關視頻

基爾霍夫定律的驗證
基爾霍夫電壓定律

參考文獻

  1. 基爾霍夫熱輻射定律的缺陷,搜狐博客,2013-12-28
  2. 銣和銫的簡介,礦道網,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