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夏龐蒂埃
古斯塔夫·夏龐蒂埃(Gustave Charpentier,1860年6月25日 - 1956年2月18日),法國作曲家。由於他的出身關係,以致成為一個社會主義者。
古斯塔夫·夏龐蒂埃 | |
---|---|
藝人或藝術家 | |
出生 |
1860年6月25日 摩澤爾省迪約茲 |
逝世 | 1956年2月18日(95歲) |
代表作品 | 歌劇《路易絲》《於連》,管弦樂《意大利印象》 |
目錄
生平
古斯塔夫並非來自音樂世家-父親是麵包師。但他的家人鼓勵他對音樂感興趣,並允許他提早學習小提琴。然而,直到他十幾歲才開始正式學習。[1]
1875年,開始在紡紗廠工作,並向其僱主洛里奧瓦西Albert Lorthiois教授小提琴課程。古斯塔夫的音樂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因為後來Albert Lorthiois贊助了夏龐蒂爾進入音樂學院。
1881年,得到僱主洛里奧瓦西資助進入巴黎里爾音樂學院。在那裡他與Massart學習小提琴,與Pessard融為一體,並與Massenet學習作曲。
1885年,開始研究Charpentier與Massenet的作曲,令人驚訝的是,僅僅兩年後,這位年輕的作曲家憑藉他的頌歌Didon贏得了享有盛譽的羅馬大獎。
1887年,獲在巴黎音樂學院獲得羅馬大獎。
1900年,寫出成名作,歌劇《路易絲》,盛演不衰。演出了1000多次,由於該情節的感性現實主義,風景如畫的場景(蒙馬特(Montmartre))和巴黎的興起而保持了人氣。
1900年,他被任命為美術學院榮譽軍團騎士。
1902年,他創立了Mimi Pinson音樂學院,該學院免費為巴黎的許多「小提琴」提供音樂指導,這些小提琴家在他的路易絲中廣為流行。Charpentier還在全國各地成功舉辦了音樂節,其中許多音樂節都有他自己的音樂,因此聲名fa起。這所音樂學院變成了免費的音樂和古典舞蹈學校,為工人提供服務。他的歌劇《路易絲(Louise)》便是在Mimi Pinson舉行首演。
1912年,古斯塔夫當選法蘭西學院院士。
1913年,完成《朱利安》的歌劇,本質上是《路易絲》的續集。朱利安(Julien)可能是預定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從未完成),不如路易絲(Louise)成功,但擁有後者的許多特質:兩者都是自然主義音樂劇,包括巴黎街頭的景象和生活聲音。在朱利安(Julien)之後,古斯塔夫幾乎沒有完成任何音樂,而是忙於組織音樂會和寫音樂評論。由於對留聲機,廣播和電影等現代技術發展感興趣。
1936年,參加了電影版本的Louise。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隱居人士,直到他去世之前,再也沒有製作過音樂。
1956年2月18日,在巴黎去世。
曲風
代表作品
詠嘆調 自從那一天 選自《露易斯》[2]
視頻
古斯塔夫 ·夏龐蒂(Gustave Charpentier)(1860-1956)路易斯·德·路易斯(1900)女高音:娜塔莉·曼弗里諾·奧爾奎塔·辛科菲尼卡·西蒙·玻利瓦爾導演:阿爾弗雷多·魯傑斯·康沃爾多·德·羅沃盧西翁·弗朗薩薩 SalaRíosReyna。加拉加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