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態學
古生態學(Palaeoecology)是研究地史時期生物之間,古代生物的生活習性和生活環境的古生物學分支學科,應用生態概念研究化石群落與其環境間的相互作用。基本假設是在以往的地質時期的動物和植物其生活條件本質上和現存的近親相同。[1]
化石群落的生態學研究內容包括了建立動物群落和植物群落的目錄,這些生物體相對繁殖的估計,對它們的進食(營養)關係的一些解釋。基本上這些事與任何生態學的研究是一致的。
目錄
學科簡介
根據研究的對象和範圍,古生態學劃分為個體古生態學和群體古生態學(或稱綜合古生態學)。前者研究個別屬種古生物的生態,後者研究一段地史時期的全部化石群落的古生態系統。個體古生態學是群體古生態學研究的基礎。古生態學對研究古生物分類、地層劃分、古地理變遷、沉積礦床的形成條件和分布規律等,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趨勢
數理化知識在古生態學領域的應用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定量古生態學。地球化學在古生態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利用氧和碳等穩定同位素,採用精密的質譜儀,可測定海洋古溫度和古鹽分。對生物骨骼中的碳酸鈣與環境的關係和生物骨骼中的微量元素進行了研究。隨着古生態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資料、數據不斷地累積,古生態學中定量的方法日漸重要。 陸相古生態學是近幾年受到重視的新領域。它包括淡水環境和陸地環境古生態兩個方面。淡水古生態學的重點是湖沼古生態學,因為湖泊中化石群保存完整,沉積間斷干擾較少。除湖泊外,陸相古生態還包括洞穴沉積、河流沉積、黃土沉積和冰川沉積等。中國的陸相地層特別發育,同煤、石油、鉀鹽、硅藻礦等關係也非常密切,因此開展陸相古生態學研究具有廣闊的前景和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 ↑ 台灣南部恆春半島晚更新世四溝層軟體動物化石古生態學研究,moeac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