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畫品錄
《古畫品錄》,一作《畫品》。中國古代繪畫品評著作。南朝齊謝赫著。書成於梁武帝(蕭衍)中大通四年至太清三年(532—549)間。保存在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今有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標點注釋本。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分序論及畫家品評兩部分。序論部分首先提出繪畫具有「明勸戒,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鑑」的社會功能,接着提出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的「六法」,作為人物畫創作與品評的標準。認為這一標準「唯有陸探微(?—約485)和衛協(生卒年不詳)得以兼備。」畫家品評部分,將三國吳曹不興(生卒年不詳)至南朝齊的畫家共27人,分為6品,依次評論其優劣。第1品5人:陸探微、曹不興、衛協、張墨、荀勖;第2品3人:顧駿之、陸綏、袁茜;第3品9人:姚曇度、顧愷之、毛惠遠、夏瞻、戴逵、江僧寶、吳&55380;&56885;、張則、陸杲;第4品5人:蘧道愍、章繼伯、顧寶光、王微、史道碩;第5品3人:劉瑱、晉明帝(司馬紹)、劉紹祖;第6品2人:宗炳、丁光。
謝赫在品評論述中較為突出的觀點有2:一是輕形似、重神似。如對張墨、荀勖2人的評價,讚揚他們為「風範氣韻,極妙參神,但取精靈,遺其旨法,若拘以體物,則未見精粹……。」又如對王微、史道碩兩人作了一番比較後,認為他倆「並師荀、衛,各體善能,然王得其細,史傳其真,細而論之,景玄(王微)為劣。」二是貶因襲、崇創造。如對劉紹祖的評價,貶其為「述而不作,非畫所先。」對顧駿之的評價則推崇其為「變古則今,賦彩制形,皆創新意,若包犧始更卦體,史籀初改書法。」他的「六法」論,作為人物畫創作和品評的準則,對後世影響很大,「六法」一詞,後來已引伸為中國畫的代稱,或理論和技法的總稱。
其後,南朝陳姚最(537—603)又有《續畫品》1卷問世,共1500字,系繼《古畫品錄》而作。全卷不分品第,評論自梁元帝蕭繹(508—554)始至解茜(生卒年不詳)止計20人。前有自序,認為謝赫所論對一些畫家有失公允,如對顧愷之,竟貶之為「跡不逮意,聲過其實」。至唐代,又有僧彥驚(生卒年不詳)著有《後畫錄》1卷,約800字。書成於唐貞觀九年(635)及李嗣真(?—696)著《續畫品錄》1卷,約420字。彥悰系續姚最之作,評述其在長安(今西安市)所見畫跡的畫家27人。李嗣真所作的序論基本上系照搬姚最的自序,品評部分分上品上至下品下9品,凡121人,唯均無具體評述。
作者介紹
謝赫(生卒年不詳),善畫人物,尤工肖像,精於鑑賞,深研畫學。傳說「他畫肖像不用對着人物,只需觀察一下,就能記住對象的神態特徵,而畫得毫髮不爽。」又說「南齊中興以後,肖像畫家無人能及得上他。」(見南朝陳姚最著《續畫品》)傳世畫跡有《安期先生圖》、《晉明帝步輦圖》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1]。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2]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