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性
可用性 |
可用性 是在某個考察時間,系統能夠正常運行的概率或時間占有率期望值。考察時間為指定瞬間,則稱瞬時可用性;考察時間為指定時段,則稱時段可用性;考察時間為連續使用期間的任一時刻,則稱固有可用性。它是衡量設備在投入使用後實際使用的效能,是設備或系統的可靠性、可維護性和維護支持性的綜合特性。
目錄
基本信息
簡介
可用性是交互式IT產品/系統的重要質量指標,指的是產品對用戶來說有效、易學、高效、好記、少錯和令人滿意的程度,即用戶能否用產品完成他的任務,效率如何,主觀感受怎樣,實際上是從用戶角度所看到的產品質量,是產品競爭力的核心。
可用性的含義
1980年代中期出現了"對用戶友好"的口號,這個口號被轉換成人機界面的"可用性"概念。人們給可用性下了許多定義:
ISO9241/11中的定義是:一個產品可以被特定的用戶在特定的境況中,有效、高效並且滿意得達成特定目標的程度(The extent to which a product can be used by specified users to achieve specified goals with effectiveness, efficiency and satisfaction in a specified context of use.)。
GB/T3187-97對可用性的定義:在要求的外部資源得到保證的前提下,產品在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時刻或時間區間內處於可執行規定功能狀態的能力。它是產品可靠性、維修性和維修保障性的綜合反映。
實際比較常用Shakel(1991)對可用性的定義:可用性是指技術的"能力(按照人的功能特性),它很容易有效地被特定範圍的用戶使用,經過特定培訓和用戶支持,在特定的環境情景中,去完成特定範圍的任務。"
這個定義包含了幾個方面含義。第一、可用性不僅是涉及到界面的設計,也涉及到整個系統的技術水平。第二、可用性是通過人因素反映的,通過用戶操作各種任務去評價的。第三、環境期間因素必須被考慮在內,在各個不同領域,評價的參數和指標是不同的,不存在一個普遍適用的評價標準。例如,計算機在飛機上,在財務管理上,兒童在家裡,網絡教學中,對於專家與新用戶,對於數據處理和繪圖,它們的可用性參數和指標各不相同。因此,可用性測試十分強調環境期間因素的重要性,往往包含用戶類型、具體任務、操作環境等方面。當時,很少有人從用戶操作心理角度分析可用性的含義,因此沒有提出適當的內容。第四、要考慮非正常操作情況。例如用戶疲勞、注意力比較分散、緊急任務、多任務等具體情況下的操作。一般說,可用性被表達為"對用戶友好"、"直觀"、"容易使用"、"不需要長期培訓"、"不費腦子"等。
基本含義
從心理學角度看,可用性的基本含義是:
1.軟件的設計能夠使用戶把知覺和思維集中在自己的任務上,可以按照自己的行動過程進行操作,不必分心在尋找人機界面的菜單或理解軟件結構、人機界面的結構與圖標含義,不必分心考慮如何把自己的任務轉換成計算機的輸入方式和輸入過程;
2.用戶不必記憶面向計算機硬件軟件的知識;
3.用戶不必為手的操作分心,操作動作簡單重複;
4.在非正常環境和情景時,用戶仍然能夠正常進行操作;
5.用戶理解和操作出錯較少;
6.用戶學習操作的時間較短。
注釋
其中:
有效性-用戶完成特定任務和達到特定目標時所具有的正確和完整程度;
效率-用戶完成任務的正確和完整程度與所使用資源(如時間)之間的比率;
滿意度-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所感受到的主觀滿意和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