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杉屬
台灣杉屬(拉丁文:Taiwania Hayata Hayata in Journ. Linn.)是裸子植物門松杉綱杉科下的一個屬,該屬為常綠喬木。屬於第三紀孑遺下來之活化石,在第三紀時在歐洲和東亞有較廣泛的分布,現僅分布於東亞、東南亞之部分地區。是中國特有物種屬。該屬共有2種1變種,該屬的主要特徵:葉鱗呈鑽頭型、葉鱗橫切面呈三角形和具有氣孔線的葉面。該屬的模式種:台灣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Hayata)。該屬物種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屬於瀕危物種。
- 中文學名 台灣杉屬
- 拉丁學名 Taiwania
- 二名法 Taiwania Hayata
- 界 植物界
- 門裸子植物門 Gymnospermae
- 綱松杉綱 Coniferopsida
- 目松杉目 Pinales
- 科杉科 Taxodiaceae
- 命名者 早田文藏、卡爾·馮·林奈 IUCN紅色名錄 瀕危(EN, Endangered)
目錄
台灣杉屬形態特徵
大枝平展,小枝細長,下垂;冬芽形小。葉二型,螺旋狀排列,基部下延;老樹之葉鱗狀鑽形,在小枝上密生,並向上斜彎,先端尖或鈍,橫切面三角形或四棱形,背腹面均有氣孔線;幼樹和萌芽枝的葉鑽形,較大,微向上彎曲,鐮狀,兩側扁平,先端銳尖。雌雄同株;雄球花數個簇生於小枝頂端,雄蕊多數、螺旋狀排列,花葯2-4,卵形,藥室縱裂,藥隔鱗片狀;雌球花單生小枝頂端,直立,苞鱗退化,珠鱗多數、螺旋狀排列,珠鱗的腹面基部有2枚胚珠。球果形小,種鱗革質,扁平,鱗背尖頭的下方有明顯或不明顯的圓形腺點,露出部分有氣孔線,邊緣近全緣,微內彎,發育種鱗各有2粒種子;種子扁平,兩側有窄翅,上下兩端有凹缺;子葉2枚。
該屬木材的心邊材明顯,質輕軟,紋理直,結構細,易加工。可供建築、橋樑、電杆、舟車、家具及造紙原料等用材。台灣杉為中國台灣的重要用材樹種。[1]
台灣杉屬研究歷史
顯的族群分化現象,顯示兩族群之分離已有一段時間,因此有些學者將禿杉視為台灣杉的變種,也有些學者認為其分化未達到新物種資格仍應將視為同一物種,現今已經將禿杉從台灣杉獨立出來,但仍有爭議。
台灣杉屬栽培技術
播種繁殖,亦可扦插,移植容易成活。
採種
台灣杉球果於10—12月成熟。趁球果鱗片未張開時採下,放置通風乾燥處陰乾,待果鱗開裂,用棍棒輕擊球果,種子即脫出。種子宜用布袋裝置,放於陰涼通風處乾燥保存。勿使曝曬,勿使受潮發霉。種子發芽力可以保持一年左右,千粒重1.53克。
育苗
播種後20—30天出苗。播種苗床用砂壤土,平床。播種前用福爾馬林消毒土壤,7.天后播種。採用條播,每隔15厘米播一行,播種溝深o.5厘米,播後用沙、炭灰或火土薄薄覆蓋。再用稻草覆蓋苗床,上面再搭蔭棚。防止幼苗曝曬。播種量每平方米2克。場圃出苗率20%。
扦插育苗
經試驗,台灣杉也可以用扦插育苗,扦插時間以1月底至2月初為好。秋插雖然也能成活,但生根率低。扦插及管理方法,可參照雪松。 3個月後,插穗開始生根,第一次翻床於7月初進行,生根率可達35%,未生根者,繼續培養。第二次翻床於11月進行,生根率7.3%,兩次生根率42.3%。
容器育苗
將苗床內5—10厘米的實生苗或扦插苗,移入容器內,培育壯苗,容器可用花盆、塑料袋、竹籮或其它材料做成。容器內盛營養土。營養土配製;用60%的紅土、20%炭灰、10%的沙,另加10%的有機肥(廄肥,油枯等),無機肥(氮、磷、鉀),拌和均勻,並經消毒處理後裝進容器。將苗木移入培養,當苗木生長達到50厘米左右,即可上山定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