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林檎
基本内容
中文学名: 台湾林檎
门: 被子植物门
亚 纲: 蔷薇亚纲(Rosidae)
亚 目: 蔷薇亚目(Rosineae)
属: 海棠属
分布区域: 华南、台湾
界: 植物界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桃金娘目
科: 蔷薇科
种: 台湾林檎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5米;小枝圆柱形,嫩枝被长柔毛,老枝暗灰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具稀疏纵裂皮孔;冬芽卵形,先端急尖,被柔毛或仅在鳞片边缘有柔毛,红紫色。
叶片长椭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9-15厘米,宽4-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有不整齐尖锐锯齿,嫩时两面有白色绒毛,成熟时脱落;叶柄长1.5-3厘米,嫩时被绒毛,以后脱落无毛;托叶膜质,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无毛,早落。
花序近似伞形,有花4-5朵,花梗长1.5-3厘米,有白色绒毛;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先端钝,全缘,无毛;花直径2.5-3厘米;萼筒倒钟形,外面有绒毛;萼片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长约8毫米,内面密被白色绒毛,与萼筒等长或稍长;花瓣卵形,基部有短爪,黄白色;雄蕊约30,花药黄色;花柱4-5,基部有长绒毛,较雄蕊长,柱头半圆形。
果实球形,直径4-5.5厘米,黄红色。宿萼有短筒,萼片反折,先端隆起,果心分离,外面有点,果梗长1-3厘米。
分布范围
产于台湾。林中习见,海拔1000-2000米。分布越南、老挝。
主要价值
本种果实肥大,有香气,生食微带涩味。当地居民用盐渍后食用,名叫"撒两比"或"撒多"。一般用实生苗繁殖,种子萌发力很强,可能作为亚热带地区栽培苹果的砧木及育种用原始材料。
药用价值
【药 名】:台湾林檎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的果实。
【功 效】:健脾开胃。
【主 治】:用于脾虚所致的食积停滞,脘腹胀满,腹痛等证。
【性味归经】:甘、酸、涩,温。入脾、胃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2克。或研末冲水服。
【别 名】:山楂、涩梨、山仙查、台湾海棠(《新华本草纲要》)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华南、台湾。
【拉丁名】:原植物Malusdoumeri (Bois) Chev-M. Formosaha Kawak et Koidz.
【考 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本种提示
本种与下列尖嘴林檎 M. melliana (Hand. -Mazz.) Rehd., 在苹果属中最特异之点是果实上具有宿存的管状萼筒,果心先端分离。花的构造近似栘 (yi) 属有人放入该属,但台湾林檎每一子房有胚珠2个,并非多数胚珠,仍应列入苹果属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