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兒粑
葉兒粑,又叫艾饃,1940年,新都某朱姓人家將艾饃精心改制,更名為葉兒粑,當地也稱「朱兒饃饃」。葉兒粑這個小吃全川各地都有,也都說是自家發明的,這裡就單說新都地區的葉兒粑的製作特色。
新都地區的葉兒粑舊時清明時節製作,顏色是淡綠色的,灰面(即糯米粉)做的麵皮,揉面時摻入的是鮮艾草葉漿汁,鮮艾草葉漿汁需揉壓後用紗布過濾。
餡料是碎豬精瘦肉加碎米芽菜加大量化豬油,瘦肉要剁得極細,要達到咬一口油水橫流,咸鮮香卻無油膩感。墊饃的也不是鮮橘子葉,而是芭蕉葉,夏天用鮮芭蕉葉,冬天用干芭蕉葉。[1]
目錄
製作方法
葉兒粑的做法步驟:
1,先炒肉糜芽菜餡,鍋中放少許油,加蔥姜爆香,放入肉糜煸炒。
2,加入芽菜煸炒,放入鹽、雞精調味。
3,炒好的芽菜餡,豆沙餡,竹葉和糯米粉。
4,糯米粉加入溫水和成麵團。
5,分成劑子,用手壓扁,包入餡心。
6,做成橢圓形,把竹葉剪成方形,將其包起。
7,包好的葉兒粑放入蒸籠蒸6分鐘左右。
8,蒸熟的葉兒粑。
9,兩種口味,一甜一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