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
葉劍英(1897年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宜偉,字滄白,出生於中國廣東梅縣,中國政治家、軍事家、革命家、黃埔軍校教授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葉劍英是中國政治家、軍事家、革命家、黃埔軍校教授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1949年1月,任北平聯合辦事處主任,為接管北平做了大量的工作。 同年參加中共代表團,同南京國民黨政府代表團進行和平談判。後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部長。[2]
目錄
生平簡歷
葉劍英,1897年4月28日出生於廣東省梅縣雁洋堡下虎形村。
1914年入梅縣私立東山中學。
1917年入雲南講武堂。
1920年夏,參加了孫中山組織的驅逐桂系軍閥之役。
1926年7月,參加北伐戰爭。初期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總預備隊指揮部參謀長。攻克南昌後,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師師長,後任四軍參謀長。
1927年7月,經李世安介紹、周恩來同意,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12月,率領所部教導團參加廣州暴動,任軍事指揮部副總指揮。
1928年冬赴蘇聯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特別班學習。
1931年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歷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兼總參謀長,中央軍委總參謀長兼紅一方面軍參謀長,西北軍委會參謀長兼紅一方面軍參謀長,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校長,瑞金衛戍區司令,閩贛及福建軍區司令員。
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參加長征,任軍委第一縱隊司令員。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任紅一方面軍和軍委參謀長。
193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參謀長。10月,任八路軍駐南京代表。
1941年2月返回延安,任中央軍委參謀長兼十八集團軍參謀長。
1945年,在中國共產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參加中共代表團,赴重慶與國民黨政府代表進行停戰談判,出席政治協商會議。
1946年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首席代表。
1947年返回延安後,任中共中央後方委員會書記、軍委副總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參與領導全國範圍的人民解放戰爭。
1948年5月,任華北軍政大學校長兼政治委員。
1948年12月,任北平市市長兼軍管會主任、北平市軍管會物資接管委員會主任。
1948年12月—1949年8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副書記。
1949年8月,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此後先後擔任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廣州市市長,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華南軍區司令員,中南軍區代司令員,中共中央中南局代書記等職務。1949年底至1953年,他領導了華南地區的剿匪鬥爭、經濟建設以及廣州的市政建設等各項重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1950年1月任廣州南方大學校長。
1950年4月任廣東省政府主席。
1950年9月—1954年7月任廣東省政府財經委員會主任(兼)。1953年1月任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
1954年6月,先後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部長。
1955年與朱德、彭德懷等人同時被授予元帥軍銜,並稱「十大元帥」。
1956年,在中國共產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再次被選為中央委員。
1958年3月任軍事科學院第一任院長兼政委。
1965年1月當選為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1966年1月,任中央軍委副主席。5月15日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秘書長,主持軍委日常工作。8月在中國共產黨八屆十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1973年,中共十大後任中共中央副主席。
1975年,在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兼任國防部長。
1976年2月,被毛澤東下令養病休息,10月,協助華國鋒,汪東興,李先念等人於懷仁堂拘捕四人幫,標誌文化大革命結束。[3]
1978年3月—1983年6月,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1979年10月1日,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中央決定由葉劍英出面講話。
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83年6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85年9月,在黨的全國代表會議前,因健康問題辭去黨政軍所有職務。[4]
1986年10月22日凌晨1點16分,病逝於北京。他被官方稱為「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忠誠戰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長期擔任黨、國家和軍隊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5]
人物軼事
與周恩來
1897年4月28日,葉劍英生於廣東省梅縣雁洋堡下虎形村一個小商人家庭。一年後即1898年3月5日,周恩來出生於江蘇省淮安市附馬巷7號一個官宦人家,周恩來比葉劍英小1歲。1924年,兩人在黃埔軍校共事時相識,到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病逝,兩人的友誼整整52年。從年齡上說,葉劍英比周恩來大1歲,周對葉十分尊敬,經常直呼葉劍英為「劍英」,有時在下級面前稱「葉公」、「參座」。從職位上說,周一直是葉的上級,還是葉的革命領路人,在公開場合,葉稱周為「周副主席」、「總理」、「周公」,平時就直呼「恩來」。[6]
重視高等教育
親創三所大學 葉劍英在其長達數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主要從事軍事和黨政領導工作,其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的政治身份也為人們所熟知。然而,鮮為人知的是,葉劍英多次與教育事業結緣,在教育上也頗有建樹。大革命時期,他參加創辦黃埔軍校,出任黃埔軍校教授部副主任。1932年秋,他接任紅軍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為紅軍培養了大批軍政幹部。他曾先後創辦三所大學。1948年,葉劍英受命創辦華北軍政大學,先後培養了15000餘名軍政指揮幹部、專業技術人才,這些人才及時地走上了解放戰爭的主戰場,為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和後來的國防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1949年至1952年主政廣東期間,葉劍英始終把教育事業看做整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持創辦了南方大學和廣東軍政大學,提出了獨特的辦學思想。葉劍英不愧是一位革命的教育家。[7]
與蔣介石
葉劍英的女兒葉向真曾說,葉劍英那個時候是孫中山的護衛,後來在黃埔軍校籌建的時候,他是20個籌建人之一,最後在黃埔軍校建校的時候,他任副教育長,全部黃埔軍校的課程,當時都是他制定的。他制定完黃埔軍校所有的課程之後,就去東征了,所以沒有參加開學儀式。也正因為如此,他在東征,在黃埔軍校跟蔣介石就結下了非常好的友誼。所以蔣介石是最信任他的,所有的人不可以配劍和配槍進入蔣介石的臥室,只有葉劍英可以佩戴短劍,可以佩戴槍進入他的臥室,可見蔣介石是最欣賞和最器重他的,後來還讓做了2師師長。[8]
人物貢獻
葉劍英同志是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忠誠戰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長期擔任黨、國家和軍隊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殫精竭慮,作出了重大貢獻,建立了豐功偉績,深受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的愛戴與敬重。葉劍英同志從青年時代起就立志追求真理、救國救民。他投身於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征討桂系軍閥,抗擊陳炯明叛軍,護衛孫中山脫險,參與創辦黃埔軍校,馳騁東征和北伐戰場,成為國民革命軍的名將。他從鬥爭實踐中認識到,只有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1927年,在蔣介石和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大批共產黨人慘遭殺害的嚴峻時刻,他毅然通電反蔣,加入中國共產黨,由一個愛國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從此他對共產主義這一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理想堅信不移,並為之執着地奮鬥了一生。
葉劍英同志為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中國人民的解放建立了光輝業績。在大革命失敗後的白色恐怖中,他堅定機敏地策應南昌起義的組織準備工作,參加領導廣州起義。這兩次起義和秋收起義一起,成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偉大開端。在中央蘇區,他擁護毛澤東同志的正確路線,參與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圍剿」的作戰指揮,為紅軍建設作出重要貢獻。長征途中,他堅決維護全黨全軍的團結,機智勇敢地同張國燾分裂紅軍、危害黨中央的陰謀作鬥爭,為黨中央和紅軍勝利北上立了大功。毛澤東同志後來曾多次稱讚葉劍英同志在這一關鍵時刻「救了黨,救了紅軍」。紅軍到達陝北後,他為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發展,做了大量工作。根據黨中央的方針,他協助周恩來同志,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形成國共兩黨再次合作、一致抗日的局面。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先後到南京、武漢、長沙和重慶等地參加黨的領導工作,堅持黨的抗日主張和統一戰線政策,積極擴大黨的影響。回到延安軍委總部後,他協助毛澤東、朱德同志指揮我軍對日作戰。抗戰勝利後,他協助周恩來同志同國民黨談判,達成停止內戰的協議。隨後他領導中共代表團在北平進行軍事調處,同國民党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揭露國民黨當局破壞停戰、發動內戰的真實面目。解放戰爭時期,他在晉西北領導中央後方委員會的工作,有力地保證了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轉戰陝北、指揮全軍作戰。他為北平的和平解放和接管做了大量工作。他指揮解放廣東和海南島的戰役,奪取華南戰場的最後勝利。葉劍英同志戎馬一生,英勇善戰,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勳。
新中國成立後,葉劍英同志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主持華南、中南地區工作期間,勝利完成了剿匪、土改、建立人民政權和恢復發展生產等各項任務。一九五四年後,他長期擔任中央軍委領導工作,創造性地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領導和組織全軍的教育訓練,開拓軍事科學研究,為建設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嘔心瀝血,成績斐然。「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堅決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作鬥爭,為維護軍隊和全國的穩定,為抵制和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奮不顧身,頑強努力。一九七六年,葉劍英同志同中央其他領導同志一道,根據中央政治局多數同志的意見,代表黨和人民的意志,一舉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從危難中挽救了黨、挽救了國家。在這場鬥爭中,他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葉劍英同志排除阻力,堅決主張請鄧小平、陳雲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立即出來擔任黨和國家的領導工作,堅決主張平反一切冤假錯案,堅決支持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實現黨和國家工作的偉大歷史性轉折,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全力支持鄧小平同志開創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他主持全國人大工作期間,有力地推動了新時期的民主法制建設。他在一九七九年一月主持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告台灣同胞書》,又在一九八一年九月發表了著名談話,進一步提出了實現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政策,對推動祖國統一大業的進程,起了重要作用。他以身作則地推動黨和國家領導幹部的新老交替與合作。葉劍英同志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他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立了新的歷史功勳。
葉劍英同志所作的「矢志共產宏圖業,為花欣作落泥紅」的詩句,是他不懈奮鬥的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他的崇高思想和高尚品質,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的寶貴精神財富。[9]
家庭生活
父親葉鑽祥(1871-1921),自幼隨二哥葉欽祥習武,曾考取梅縣武秀才。
母親陳秀雲(1872-1944),共生有4男4女,存活2男2女。即葉宜偉(葉劍英)、葉宜導(葉道英(1906-1989))、葉才英(女)、葉順英(女)。
6任妻子
早年在家鄉有一門包辦婚姻,無子女;
1924年初,在廣州與醫務工作者馮華結婚。當年11月,生下長子葉選平(全國政協副主席),後又生了長女葉楚梅;
1927年,在廣州與曾憲植(1910-1989)結婚。曾憲植高祖曾國荃就是曾國藩的弟弟。二人生有一子,即葉選寧(曾任總政聯絡部部長);
1937年,在延安與長征女幹部危拱之(1905-1973)結婚,二人無子女。
1940年,在重慶與吳博結婚。吳博上海人,畢業於吳淞中學,投奔新四軍軍部參加抗日工作。1939年2月由周恩來把吳博從新四軍速記訓練班調到中共南方局重慶紅岩機關任機要員。1941年吳博生下女兒葉向真,即著名影片《原野》的導演凌子;
1948年末,在北京良鄉與華北軍政大學學員李剛結婚,生子葉選廉,女兒葉文珊。1955年二人離異。
兒女列表
馮華生:子葉選平(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廣東省省長)、女葉楚梅(丈夫鄒家華,國務院副總理,作家鄒韜奮之子)。葉選平之妻,吳小蘭, 原深圳副市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中國共產黨元老吳玉章先生的外孫女。
曾憲植生:子葉選寧,又名岳楓,曾任總政聯絡部部長,凱利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吳博生:女葉向真,筆名凌子,前夫著名鋼琴家劉詩昆(文革中離婚),後來嫁給錢壯飛的外孫羅丹,定居香港。
李剛生:子葉選廉(中國保利集團下屬凱利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深圳國葉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女葉文珊(海南華僑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丈夫余秋里之子余方方)
養女
戴晴(1941年1月8日-),原名傅小慶、傅凝,生於四川重慶,是中國的一名作家和持不同政見者。
侄子
葉選基(1940,葉道英之子,夫人呂彤岩是呂正操上將之女,中信香港集團總經理,正天科技集團控股公司董事長)
孫輩
孫子葉新福,葉選平之子,1992 年在香港創立萬信證券。
孫子葉弘,葉選寧之子,葉靜子之兄長。
孫女葉靜子(1975~),葉選寧之女,夫人錢寧戈所生。丈夫是王京陽,系革命功勳將軍王震的長孫。
孫女葉明子(1979~),葉選廉之女,夫人蘇丹丹所生。2009年9月9日,葉明子北京太廟成婚,引起關注。丈夫Jonathan Mork,一位中年猶太人,美國銀行家。
孫子葉德中(1993~),葉選廉唯一的兒子,趙欣瑜所生。
另:葉選廉有四個非婚生女兒,分別由四個不同的妾侍所生。
人物評價
葉劍英同志黨性堅強,信念堅定。他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矢志不渝,對黨和人民無比忠誠。他無私無畏,有膽有識。在各種嚴峻的考驗面前,他總是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堅決同一切危害黨和人民利益的行為作鬥爭。在重大和緊要的歷史關頭,他總是挺身而出,力挽狂瀾,表現出偉大的革命氣魄和高超的鬥爭藝術。毛澤東同志給予他很高的評價,說他是「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周恩來同志也引用「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來讚譽他。
葉劍英同志胸懷寬廣,謙遜質樸。他顧全大局,團結同志,嚴於律己,富於批評與自我批評精神。他不計浮名不畏難,能上能下,任勞任怨。他始終保持高尚的革命氣節,為黨為民,一身正氣。他一生勳業卓著,但從不誇耀自己,把一切功勞歸於黨和人民。
葉劍英同志好學深思,實事求是。他孜孜不倦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注重向實踐學習。他博覽群書,熟諳歷史。耄耋之年,仍堅持不斷地吸取新知識,真正做到了「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他還是一位受毛澤東同志稱讚的詩人。他的許多詩句,「人生貴有胸中竹,經得艱難考驗時」;「篤信馬列依真理,不移不屈不苟同」;「全心全意一為公」,「老驥仍將萬里行」;「應向青年尋後繼」,「長征接力有來人」等等,都深含人生和社會發展的哲理,對我們一代一代的後繼者都具有深刻的教育、啟示和鞭策作用。[10]
參考資料
- ↑ 在紀念葉劍英同志誕辰一百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江澤民
- ↑ 葉劍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16日 來源:新華
- ↑ 紀念開國元帥葉劍英誕辰118周年 緬懷葉劍英元帥:重大關頭三次挺身而出 力挽狂瀾屢建功勳 2015年04月28日09: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 ↑ 緬懷開國元勛葉劍英--回憶思念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 ↑ 葉劍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16日 來源:新華
- ↑ 周恩來與葉劍英的生死之交 苗體君 2012年05月18日14:4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 ↑ 葉劍英:重視高等教育 親創三所大學 陳雷剛 2011年10月12日10: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 ↑ 唯一可以配槍自由出入蔣介石臥室的人,卻成了開國元帥_搜狐 2018-08-08 08:52
- ↑ 緬懷開國元勛葉劍英--回憶思念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 ↑ 在紀念葉劍英同志誕辰一百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江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