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嘆息

來自 攝圖網 的圖片

嘆息 漢語詞彙。拼音:tàn xī 又叫嘆氣、唉聲嘆氣,主要形容人失望失落時的心情,多伴隨無可奈何之意。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嘆息 [1]

外文名稱 to sigh

拼音 tàn xī

近義詞 嘆惋嗟嘆 嘆氣嘆惜

釋義

1、嘆氣。2、嘆美;讚嘆。3、嘆氣;嗟嘆。4、讚嘆

出處

《樂府詩集·木蘭詩》:惟聞女嘆息。

例句

1、嘆氣。

《禮記·祭義》:"出戶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嘆息之聲。"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昭王 臨朝嘆息。"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 桓靈也。"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哀弔》:及相如之吊二世,全為賦體,桓譚以為其言惻愴,讀者嘆息。

唐 溫庭筠 《郭處士擊甌歌》:"我亦為君長嘆息,緘情遠寄愁無色。"

清 魏源 《聖武紀》卷二:"制府繞階嘆息,知變生肘腋,頃刻間便有作亂之事。"

2、嘆美;讚嘆。

《漢書·公孫弘傳》:"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輪迎 枚生 ,見 主父 而嘆息。群士嚮慕,異人並出。"

宋 陸游 《風雨中望峽口短歌》:"今朝忽悟始嘆息,妙處元在煙雨中。"

明 瞿佑 《歸田詩話》卷上:"賓主歡醉,父老嘆息稱頌。"

《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姑娘此時,除了心中感激,點頭嘆息之外,再無別話。"

3、嘆氣;嗟嘆。

《禮記·祭義》:"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見乎其位;周還出戶,肅然必有聞乎其容聲;出戶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嘆息之聲。"

唐 李白 《古風》之二一:"吞聲何足道,嘆息空悽然。"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六回:"那二老正在那裡閒講閒論,--說甚麼興衰得失,誰聖誰賢,當時的英雄事業,而今安在,誠可謂大嘆息。"

劉大白 《郵吻·黃葉》詩:"和樹枝最親密的黃葉;當它對伴侶告辭的時候,微微地--只是臨風的一聲嘆息。"

4、讚嘆。

《後漢書·朱暉傳》:" 暉又與同郡 陳揖 交善, 揖早卒,有遺腹子友 , 暉 常哀之,及司徒 桓虞 為 南陽 太守,召 暉子駢為吏, 暉辭駢而薦 友 。 虞嘆息,遂召之。"

《晉書.卷七四.桓彝傳》:石虔躍馬赴之,拔沖於數萬眾之中而還,莫敢抗者,三軍嘆息,威震敵人。

舉例

聞琵琶已嘆息。--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倚杖自嘆息。--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僅嘆息曰。--《資治通鑑》 一連十日不朝,群臣伺候朝門者,皆不得望見顏色,莫不嘆息而去。--明·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二回 御史嘆息去。--清·張廷玉《明史》 制府繞階嘆息,知變生肘腋,頃刻間便有作亂之事。--清·魏源《聖武紀》 姑娘此時,除了心中感激,點頭嘆息之外,再無別話。--《兒女英雄傳》 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朱自清《匆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