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吃過橋米線(周穎)

吃過橋米線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吃過橋米線》中國當代作家周穎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吃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是快餐型消費,放在其他人身上,也沒什麼可以說的。可是放到我身上,就不一樣了。

母親生我那年,剛剛滿十八歲。一個十八歲的女性,放到現在,還是一個懵懂的孩子呢!她根本不懂什麼是生活,更何況帶一個孩子了。就母親而言,那個時候她和父親也都沒有什麼生活經驗。他倆那個時候都剛剛從單身宿舍里搬出來,租了個房子。有我那年,他們倆的新生活,才剛剛開始。

記得父親常和我說起他和母親那時候的事。每每說起那時候的事兒,父親都笑得合不攏嘴兒。

他說:他倆那時不會擀餃子皮,他就擀了一張大餅,然後拿來一個小碟,扣在大餅上,用刀一個個劃出餃子皮來。他說:你媽更是啥也不會,做飯時,生不着火,急得她直哭。說到這兒時,父親笑得更開心了。

他說:你是七個月生人,比別的孩子早出生兩個月。那時的你,小得不能再小了。我接你媽和你出院時,把你用一個大手帕包起來,一隻手就拎回去了。因你長得小,你母親怕你活不下來,也沒有給你起一個名字。你都滿月了,還沒有一個名呢!是你姥姥來咱家時,才張羅給你起一個名字。你母親想了想後說,這孩子就叫」影「吧!你現在這個「穎」字,還是你要上學了,你母親查閱那本她的《同音字典》後,改過來的。你母親希望他的兒子,能夠聰穎過人。可是她的兒子,卻笨得不能再笨了。

母親生我時,歲數還小。所以也沒有那些繁文縟節。我的一些生活習慣,都是在這無拘無束的生活環境下養成的。比如,我左手使用筷子,左手端杯子,左手拎包,就是和人家握手,也是用左手。總之,什麼事兒都用左手,這左撇子的習慣,就是從小養成的。

單單左撇子也沒什麼,可是我連筷子都使不好,準確地說,根本就不會使筷子。人家使筷子,是把兩根筷子放到平行的位置上,利用筷子平行相交的原理,夾起食物來。而我是兩根筷子直接相交去夾食物,按老人家的講法,那叫反筷。這樣使用反筷來夾米線,就極其困難了。

過橋米線在碗裡像一條條魚,我的筷子剛剛碰到它,它就哧溜一下,從筷子上滑掉了。更氣人的是,我眼看着都要吃到嘴了,它一打挺兒,從我的嘴邊溜了出去,溜到桌子上後,還氣人的在桌子上蹦幾下,才消停的躺在桌子上。

知道自己吃不來,所以我自己根本就不去吃。可是媳婦卻特愛吃這東西,沒有辦法,我也只能硬着頭皮,隔三差五的陪她去吃。

媳婦知道我夾不上來,每一次吃過橋米線時,她都是一小碗、一小碗的夾好後,放到我的眼前。還時不時的把夾好的米線往我嘴裡送。

妻妹和妹夫隔三差五的張羅着,請我們兩口子吃飯。每一回請我們吃飯時,他倆都要問一問我,願意吃點啥?我總是和妻妹、妹夫開玩笑的說:吃過橋米線。我說:吃過橋米線,不是過橋米線有多好吃,而是吃的是服務。我吃其他什麼也沒有吃一口、餵一口的,唯獨吃過橋米線例外。媳婦聽到我說這些話,也笑嘻嘻說我:貧嘴!

其實,這只不過是說了一句玩笑話。記得在雲南生活過的汪曾祺先生就說過:過橋米線是食品中的尤物,很名貴。當然了,汪老先生所指的是雲南小鍋米線。小鍋米線是典型功夫小吃,放在火上的小鍋比碗大不了多少,且必須是紅銅做的。別的就不說了,就說說作為輔料的韭菜吧!這過橋米線,必須放雲南產的韭菜。沒有雲南產的韭菜做輔料,這米線就不是正宗的過橋米線。由於雲南海拔高,所以雲南產的韭菜,香味足。

至於我和媳婦吃的這種過橋米線。血統不是雲南正血統,而是典型的「東北過橋米線」。這些倒也沒有什麼,總不能因吃一碗米線去趟雲南吧!

不過,我從吃米線過程中,意外找到了比吃米線更重要的東西。[1]

作者簡介

周穎,(周影)上世紀50年代生於吉林省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