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合肥市,簡稱合或淝,有時亦簡稱廬,明清時為廬州府治,又稱廬州,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省會和最大城市,行政區劃級別為地級市。安徽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訊息、交通、金融和商貿中心,中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皖江城市帶和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合肥歷史悠久,自秦漢建制已有二千餘年,歷為江淮地區重要的行政、經濟中心和軍事重鎮,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齒」「江淮首郡、吳楚要衝」著稱。合肥市位於安徽省正中央,環抱巢湖,因淝、施二水交匯而得名。[1]
目錄
人文歷史
考古學家發現合肥在新石器時期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大部分遺址屬於印紋陶文化,他們除了採集狩獵外,還從事農業、手工業等經濟活動。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4000餘年。西周時期,周王分巢國為廬、巢兩國,其中廬國都於廬邑,位於今天的合肥市區西北。[2]
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楚、吳、越,後又屬楚。秦始設郡縣,合肥屬九江郡。西漢武帝時改淮南王國為九江郡,轄合肥等縣。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改合肥縣為合肥侯國。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廢合肥侯國,復改為合肥縣,揚州治合肥。[3]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zhidao |
東晉咸和五年(330年)在合肥僑置汝陰郡、縣及陳郡。後趙建武十一年(345年),合肥縣屬揚州淮南郡。東晉永和六年(350年)復屬東晉豫州汝陰郡、合肥同治。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合肥縣為僑置的汝陰縣所取代,直至隋開皇三年(583年)恢複合肥縣,屬廬州,為州治。此後至清末,合肥一直為廬州、府、路治所,故合肥又別稱為「廬州」。清咸豐三年至十一年(1853~1861年),安徽巡撫治於合肥。民國元年(1912年),廬州府廢,合肥縣直屬安徽省。[4]
「合肥」之名,最早出現在大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秦漢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縣」,屬九江郡。[5]
地理位置
合肥地處長江、淮河之間,環抱巢湖,以平原丘陵為主。位於安徽省正中央,分別與東邊的滁州市、馬鞍山市,南邊的蕪湖市、銅陵市、安慶市,西邊的六安市,北邊的淮南市相鄰。 合肥地理地處中緯度地帶,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較短。冬季冷涼乾燥,夏季悶熱,春秋濕而暖。
經濟
合肥科教人才資源豐富,區位交通優勢較好,比較適合發展加工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合肥市在經濟發展中,注意堅持發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以期整體提升經濟發展水平。農產以米、麥為主。今大陸地區將本縣廢去,新設合肥市。[6]
旅遊景點
包公園;三國時期古戰場逍遙津;三國時期曹操練兵的教弩台;徽園於2001年9月開放,園內共約有四十五個景點,包括合肥園,六安園,曹操運兵道等。人文景點還有淮河路的李鴻章故居和大興鎮的李鴻章享堂。環城公園,包河公園,杏花公園,三國遺址公園,合肥海洋世界,歡樂島,陽光海岸水世界,天鵝湖公園,翡翠湖公園,濱湖濕地森林公園等景點。[7]
視頻
參考文獻
- ↑ 新手上路!第一次的合肥自助旅行(自由行),solomo.xinmedia.com
- ↑ 春秋戰國時期位於今安徽省境內的諸侯國列表及最後歸宿,new.qq.com
- ↑ 合肥市廬陽區人民政府歷史沿革,new.qq.com
- ↑ 肥西建置史,ahfeixi.gov.cn
- ↑ 城市指南 - 合肥市,chinaeducenter.com
- ↑ 詞條名稱:合肥縣,pedia.cloud.edu.tw
- ↑ 合肥市旅遊景點,tripadvis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