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吉林烏頭(中藥材)

吉林烏頭
t012353680669c273c7.jpg
圖片來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吉林烏頭

漢語拼音:Jí Lín Wū Tóu
別名:
性味歸經:味辛、苦,性溫;歸肝、胃經。有毒
功能: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主治:風寒濕痹、手足拘攣、心腹冷痛、癰瘡腫痛、牙痛

吉林烏頭,中藥名。為毛莨科植物吉林烏頭Aconitum kirinense Nakai的根。具有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風寒濕痹、手足拘攣、心腹冷痛、癰瘡腫痛、牙痛。[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吉林烏頭

拼音名:Jí Lín Wū Tóu

英文名:Root of Kirin Monkshood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onitum kivinense Nakai

出處

始載於《東北植物檢索表》。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莨科植物吉林烏頭的根。

採收和儲藏

春、秋季採挖根部,去淨泥土及鬚根,曬乾。

原形態

吉林烏頭多年生草木,高80-120cm。直根,暗褐色。莖直立,下部被伸展的黃色長柔毛,上部被反曲的黃色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20-30cm;葉片腎狀五角形,長12-17cm,寬20-24cm,3深裂,中央裂片寬菱形,3深裂,側裂片2-3中裂或深裂,裂片1-2淺裂,小裂片有尖粗齒,上面被短曲柔毛,下面脈上被長毛或近無毛。總狀花序有6-17朵花,花序軸和花梗被反曲短柔毛;花梗長8-12m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花兩性,兩側對稱;萼片5,花瓣狀,黃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圓筒形,高1.4-1.8cm,喙短,下緣稍凹,長9-10mm,側萼片寬倒卵形,長約8mm,下萼片狹橢圓形;花端膨大,直或向後彎曲;雄蕊多數,花絲全緣,無毛或具緣毛;心皮3,無毛。蓇葖果,長1-1.2cm,無毛。種子多數,三棱形,長約2.5mm,密生波狀橫狹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地草坡、林邊或紅松林中。

資源分布:分面於黑龍江東部、吉林遼寧千山以東。

性味

辛;苦;溫;有毒

歸經

肝;胃經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散寒止痛。主風寒濕痹;手足拘攣;心腹冷痛;癰瘡腫痛;牙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g。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

孕婦禁服。

各家論述

《遼寧中藥志》:根可用於治療胃脘疼痛,獲得滿意療效。[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吉林烏頭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吉林烏頭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