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趙冰組
吉林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趙冰組在趙冰教授帶領下一直從事分子組裝體的光譜學(拉曼、紅外、紫外可見和熒光光譜)的研究。已經完成的科研項目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項,教育部1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子課題,吉林省科委基金,吉林省基金1項。自2001年以來已在國內外雜誌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90多篇(其中SCI論文77篇),近五年發表的論文被SCI他引122次,被國內論文引用37次。
目錄
機構簡介
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前身是1978年由唐敖慶院士創建的「吉林大學結構化學研究室」,1991年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分子光譜與分子結構教育部開放研究實驗室」,2001年更名為「超分子結構與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6年申請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2007年由國家科技部批准建設,2010年通過驗收。現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為中科院院士段雪教授,實驗室主任為孫俊奇教授。
應用方向
分子組裝體 SERS 分子光譜。
研究成果
實驗室結合國家需求和現有條件,定位於基礎研究, 研究成果向高新技術輻射。圍繞超分子化學發展方向和趨勢,實驗室側重在合成新的組裝材料,發展新的組裝方法。實驗室從複雜超分子體系的研究入手,開發超分子組裝體的光電和生物功能,注重自組裝和自組裝過程的研究,確立了「超分子組裝過程與機制」、「超分子光電功能材料」、「生物與醫用超分子材料」、「可持續發展超分子材料」和「超分子識別與傳感材料」為主要研究方向。實驗室作為國家級創新研究平台,已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並取得了矚目的研究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1項,並成為國家首批創新引智基地。近五年實驗室發表論文1402篇,授權專利131項(含美國專利2項)。
研究隊伍
實驗室依託吉林大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四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匯聚了一批具有不同學科專業背景的研究人員,現有固定人員85人,其中研究人員70人,技術人員11人,管理人員4人。研究隊伍中包括中科院院士3名(含雙聘院士2名),特聘領軍人才2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名,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6名,國家百千萬人才計劃入選者1名,國家萬人計劃[2]入選者4名,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2名,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8名。
儀器設備
實驗室擁有10000平方米的實驗基地和總價值2.13億元以上的儀器設備,包括完整的譜學表徵、表面測量及成像、器件製備成套設備、電及熱測量裝置,500 MHz 核磁共振譜儀、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X射線單晶衍射儀、透射電鏡、紫外光電子能譜儀、原子力顯微鏡、冷凍電鏡、飛秒超快光譜系統、相干反斯托克斯散射成像系統等,已具備的良好運行條件,促進了實驗室以開放課題等形式對國內外開放。
現有400餘名博士生、碩士生、博士後在室內工作。將繼續努力以實驗室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創新性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高起點超分子化學研究人才和帶頭人,使實驗室成為重要的研究基地、學術交流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為科學技術發展、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 ↑ 學術論文有哪幾種分類 ,搜狐,2020-07-02
- ↑ 國家「萬人計劃」項目的具體政策是怎樣的? ,知夫子研究院,2017-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