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吉林黃泥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吉林黃泥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中文名: 吉林黃泥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西北部

氣候條件: 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 41583hm²

類 型: 自然和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級 別: 國家級

批准時間: 2012年1月

保護動物: 東北虎

吉林黃泥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西北部。保護區北與黑龍江省三合屯林業局接壤,西與吉林省蛟河市相鄰,南界、東界與黃泥河林業局接壤。屬自然生態系統類別、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27°51′-128°14′,北緯43°55′-44°06′,保護區總面積41583hm²。其中核心區面積16699.73 hm²,緩衝區面積11019.5 hm²,實驗區13863.77 hm²。

2012年1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

目錄

歷史沿革

2000年4月,吉林省人民政府以吉政函22號《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建立吉林黃泥河自然保護區的批覆》文批准建立吉林黃泥河省級自然保護區;

2012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發7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發布河北青崖塞等28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文批准黃泥河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稱「吉林黃泥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吉林黃泥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位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西北部,是吉林省黃泥河林業局的經營區。保護區北與黑龍江省三合屯林業局接壤,西與吉林省蛟河市相鄰,南界、東界與黃泥河林業局接壤。地理坐標為東經127°51′-128°14′,北緯43°55′-44°06′。

氣候

保護區處於中溫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區。據額穆氣象站資料,年平均氣溫為2.4℃左右,最冷月為1月,月均溫為-19.2℃;最熱月7月,均溫為20.6℃,極端最高溫度為35.6℃,極端最低溫度為-39.4℃。日照時數為2446h,日照百分率為55%,≥10℃活動積溫在2000℃左右。年降水量大約為632mm。最大積雪深度出現在12-1月間,最大積雪深度可達55cm。無霜期120天左右。盛行西風,平均風速為2.8m/s,最大風速為19.3m/s。由於地形差異顯著,保護區南部的氣候狀況明顯不同

保護區北部地勢高峻,屬於冷濕氣候。由於地勢差異顯著,氣候類型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分異,自下而上可分為4個垂直氣候帶:山地針闊混交林氣候帶、山地針葉林氣候帶、山地岳樺林氣候帶、高山偃鬆氣候帶。

地貌

吉林黃泥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貌受到內營力和外營力的共同作用,內營力是現代地貌的基礎,控制着地貌形態的總體格局,包括斷裂活動,地殼運動和新構造運動。外營力對於地貌形態起到再塑的作用。本地區外營力主要包括流水作用、冰緣作用兩大類型。

流水地貌:牡丹江一級支流,珠爾多河馬鹿溝河等河流塑造了本區河谷地貌;保護區北部以侵蝕剝蝕中山地貌為主;珠爾多河中下游及威虎河的河谷較為寬闊,河床以礫石為主,下遊河床多粗沙堆積。河漫灘廣闊平坦,排水條件較差,在季節性凍融作用的參與下,普遍發育泥炭沼澤。沿河普遍發育一級階地,相對高度為10~15 m。

冰緣地貌:保護區內冰緣地貌主要包括石海、石河。分布在高大突兀的山頂或頂坡上,以區內張廣才嶺主峰老白山處發育最為典型,與長白山地貌景觀具有明顯差別。

面積範圍

吉林黃泥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1583hm2。其中核心區面積16699.73 hm²,緩衝區面積11019.5hm²,實驗區13863.77 hm²。包括老白山馬鹿溝小白珠爾多河威虎河都陵等6個保護站。

資源特點

①物種多樣性。吉林黃泥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物種資源豐富。經初步考察,植物物種有863種,其中屬於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植物人參。野生動物341種。屬於國家級重點保護的動物有東北虎、東北豹、金雕、紫貂和原麝等32種。

②物種的稀有性和瀕危性。保護區地處東北虎歷史分布區的中心地帶,是中國現存的東北虎分布區之一,是中國內陸唯一一處東北虎的棲息與繁殖地。近10年期間,先後多次發現野生東北虎的足跡、糞便,並發生東北虎傷牛馬事件近20起。保護區及其周邊記錄到虎的數量達3-4隻,中國東北虎野生種群僅20隻左右,處在瀕臨滅絕的邊緣,黃泥河保護區東北虎占中國現存野生東北虎的15%,充分體現了本區物種的稀有性和珍貴性。保護區已被中國國家列入東北虎保護與恢復工程項目第一優先區。

自2009年以來,保護區在野外調查監測過程中多次採集到東北豹的活動信息。

③新的沼澤類型。保護區濕地類型多樣。有修氏苔草—塔頭棉花莎草沼澤;落葉松—油樺—修氏苔草沼澤;灰毛柳—大穗苔草沼澤等。在老白山頂海拔1690米處,有偃松—狹葉棉花莎草—泥炭蘚沼澤,面積約10公頃。該沼澤為中國首次發現的一種新的泥炭蘚沼澤濕地類型。

④代表性。保護區植被垂直帶是中國溫帶山地典型帶譜之一。植被類型多樣,有原始性的紅松闊葉混交林、魚鱗雲杉暗針葉林、岳樺雲杉混交林、岳樺矮曲林、偃松矮曲林、亞高山草甸和高山泥炭蘚沼澤等。自下而上可分五個垂直帶譜:海拔800m以下為夏綠林帶;800—1050m之間為紅松闊葉混交林帶;1050—1350m之間為魚鱗雲杉暗針葉林帶;1350—1640m之間為岳樺林帶;1,640m以上為偃松林帶。保護區植被比長白山多一個偃松林帶,比大興安嶺英吉里山多一個岳樺林帶。保護區植被垂直帶具有從溫帶向寒帶過渡的特點。

⑤自然性。保護區植被保存完整,絕大多數仍然保持着原始狀態,人為干擾少,是珍稀瀕危物種理想的棲息地。

⑥水源涵養和調節氣候的功能。保護區是松花江上游,牡丹江一級支流,珠爾多河的河源區。山地森林茂密,植被覆蓋率高,又有大面積的林間草叢沼澤。因此,對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淨化空氣、調節氣候、蓄水調洪等都起着巨大作用。

吉林黃泥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於自然生態系統類別、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亞高山森林生態系統和物種多樣性及其自然生態環境為主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是以保護北溫帶山地森林生態系統和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為主的自然保護區。主要特點是植被垂直帶譜分布明顯,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森林生態系統完整,濕地類型多。主要保護對象:一是保護本區特有的植被垂直分布帶譜,二是保護本區特有的偃松—狹葉棉花莎草—泥炭蘚沼澤。三是保護東北虎等多種珍稀瀕危物種。四是保護冰緣地貌中的石塘、石海、石流坡等原始自然景觀。

植物

通過初步考察,吉林黃泥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地衣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共計134科863種。由於海拔垂直落差大,地形複雜,保護區植物群落類型極為豐富,區內的植被型有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灌叢、草甸、沼澤、水生植被7種群系40種,群叢類型74種:

針葉林植被型

在保護區內,針葉林植被型有群系3個,群叢類型9個:①黃花落葉松林群系;②魚鱗雲杉林群系;③遼東冷杉林群系。

針闊混交林植被型

該植被型有群系類型7個,群叢類型11個:①蒙古櫟、紅松林群系。②楓樺、紫椴、紅松林群系③千金榆、沙冷杉、紅松林群系。

紫椴、水曲柳、紅松林群系

魚鱗雲杉、紅皮雲杉、遼東冷杉、紅松林群系:②春榆、水曲柳、紅松林群系。③春榆、紅松林群系

落葉闊葉林植被型

①山楊林群系和大青楊林群系 ②白樺林群系和岳樺林群系 ③山楊、白樺林群系

④蒙古櫟林群系和蒙古櫟、黑樺林群系 ⑤水曲柳-胡桃楸群系 ⑥色木槭、紫椴林群系

⑦水曲柳、白樺群系⑧胡桃楸、糠椴林群系⑨水曲柳、胡桃楸、白樺林群系⑩赤楊林群系。

灌叢植被型:①榛叢群系 ②胡枝子灌叢群系 ③葉底珠灌叢群系 ④偃松灌叢群系

草甸植被型:①以臌囊苔草為主的雜類草草甸群系 ②以小葉為主的雜類亞高山的山草甸群系

沼澤植被型:黃泥河保護區,有四種沼澤類型分布,其中,礦養泥炭沼澤和森林沼澤是該保護區中的主要沼澤類型。

水生植被型:保護區內水生植被分布於保護區內山間谷地的湖泡中,有時也分布於流速緩漫的沼澤化溪流中。

動物

吉林黃泥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有野生動物182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有東北虎、紫貂、水獺、黑鸛、白鸛、中華秋沙鴨及金雕7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有棕熊、黑熊、馬鹿、鴛鴦、花尾榛雞等20種,為重點保護對象。特別對調查確認區內尚存的2隻東北虎嚴加保護。

旅遊資源

位于吉林黃泥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的老白山原始生態風景區集神奇美麗、原始自然於一身,是天然的物種基因庫,有觀賞、研究、科考保護價值。原始森林、大峽谷、九階瀑布群、岳樺矮曲林、偃松林、高山石海、石流坡、高山濕地、高山花園、亞高山草甸等奇特的原始自然景觀。

保護現狀

吉林黃泥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建區以來,成立了保護區管理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設立5個職能部門和6個保護管理站。編制了《吉林黃泥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制定了保護區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責任制。

在搞好基礎設施的同時,開展東北虎及其種群密度調查、冬季有蹄類動物種群及數量調查,建立保護網絡系統,定期巡護,科學監測,嚴格執法,科學地保護野生動植物。

重視社區共管。宣傳《吉林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造成人身財產損失補償辦法實施細則》,減少野生動物對當地造成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緩解和消除野生動物保護與周邊居民生產生活的產生的矛盾。舉辦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生態保護意識。

地位價值

黃泥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良好,是東北虎等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和廊道,高山濕地、冰山地貌在中國國內罕見,黃泥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物資源,維持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將起到重要作用。

相關視頻

森林視界——吉林黃泥河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