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馬樁
吊馬樁又名千斤拔(學名:Flemingia philippinensis Merr. et Rolfe)是豆科千斤拔屬植物。
直立或披散亞灌木。幼枝三稜柱狀,密被灰褐色短柔毛。葉具指狀3小葉;[1]
托葉線狀披針形,長約0.6-1厘米,有縱紋,被毛,先端細尖,宿存;葉柄長2-2.5厘米。
總狀花序腋生,通常長2-2.5厘米,各部密被灰褐色至灰白色柔毛。
莢果橢圓狀,長7-8毫米,寬約5毫米,被短柔毛;種子2顆,近圓球形,黑色。花、果期夏秋季。
分布於中國和菲律賓;在中國分布於雲南、四川、貴州、湖北、湖南、廣西、廣東、海南、江西、福建和台灣等地。
常生長於海拔50-300米的平地曠野或山坡路旁草地上。
根供藥用,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強筋壯骨、消炎止痛等作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Flemingia philippinensis Merr. et Rolfe
拉丁學名:Flemingia prostrata C. Y. Wu
別名:蔓性千斤拔、一條根、吊馬樁,吊馬墩,一條根,老鼠尾,鑽地風等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目:薔薇亞目:
科:豆科
亞科:蝶形花亞科
族:菜豆族
亞族:木豆亞族
屬:千斤拔屬
種:千斤拔
形態特徵
直立或披散亞灌木。幼枝三稜柱狀,密被灰褐色短柔毛。
葉具指狀3小葉;托葉線狀披針形,長約0.6-1厘米,有縱紋,被毛,
先端細尖,宿存;葉柄長2-2.5厘米;小葉厚紙質,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
偏斜長4-7(-9)厘米,寬1.7-3厘米,先端鈍,有時有小凸尖,基部圓形,
上面被疏短柔毛,背面密被灰褐色柔毛;基出脈3,
側脈及網脈在上面多少凹陷,下面凸起,側生小葉略小;
小葉柄極短,密被短柔毛。[2]
總狀花序腋生,通常長2-2.5厘米,各部密被灰褐色至灰白色柔毛;
苞片狹卵狀披針形;花密生,具短梗;萼裂片披針形,遠較萼管長,
被灰白色長伏毛;花冠紫紅色,約與花萼等長,旗瓣長圓形,
基部具極短瓣柄,兩側具不明顯的耳,翼瓣鐮狀,
基部具瓣柄及一側具微耳,龍骨瓣橢圓狀,略彎,基部具瓣柄,
一側具1尖耳;雄蕊二體;子房被毛。莢果橢圓狀,長7-8毫米,
寬約5毫米,被短柔毛;種子2顆,近圓球形,黑色。花、果期夏秋季。
主要價值
根供藥用,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強筋壯骨、消炎止痛等作用。
目錄
參考來源
- ↑ [https://www.zysj.com.cn/zhongyaocai/qianjinba/index.html 千斤拔_中藥材_ ],中醫世家
- ↑ 千斤拔的功效與作用及副作用-,中藥一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