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後溝村(山東東營市河口區六合鄉)

後溝村

[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後溝村

所屬地區:山東東營市河口區六合鄉

後溝村隸屬山東東營市河口區六合鄉,有75戶人家、280多口人,是榆次區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古村落,可考歷史可以上溯到唐代。村莊建築接近陝北窯居,沿河岸依山勢而建,保留了磚窯三合院、四合院、獨立式窯洞等大量古建築和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村中精巧別致的古戲台、觀音堂、菩薩殿,堪稱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目錄

基本情況

六合鄉後溝村位於河口區南部,鄉政府駐地西南側3公里處。南與前溝村相連,東與小義和村鄰近,西與九龍村隔草橋溝相望。該村土地共有2130畝(含東窪地)。

村史簡介

清朝道光年間,利津縣汀河村李坡、鹽窩宣傳村陳守賢兩人遷至此地。在海潮溝岸旁以曬鹽為生,後住戶增多,形成小村落,村稱「潮道溝子」。以後村南約一華里處也形成一個小村落,本村為後,故得名後潮道溝子。 1941年,解放後簡稱「後溝「沿用至今。當時土地面積1300畝,其中耕地850畝,戶數66戶,人口280人。 後溝村位於六合鄉政府駐地西南約3公里處,全村區域面積2130畝,其中耕地面積1180畝,2006年全村總戶數136戶,總人口478人.

組織建設

後溝村第一黨小組於1942年建立,組長董希功,黨員3人,隸屬地下黨組織。第一支部於1947年建立,支部書記李峰泉,黨員5人,隸屬墾利縣羅鎮區委。後溝村黨支部成立後,在區委的直接領導下,積極宣傳,發動群眾,建立了農救會,團組織,婦救會和民兵隊等群眾組織。解放戰爭時期,全村人積極參加參軍、支前,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貢獻。

經濟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村黨支部帶領群眾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一系列方針政策,1980年底至1981年春,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村土地承包到戶,結束了「生產靠隊長指揮、社員憑工分吃飯」的歷史,實現了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確立了農民自主經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村容村貌不斷改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