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後澆縫施工

後澆縫施工,為了防止因混凝土的溫度產生的裂縫及地基的不均勻沉降引起的裂縫,往往將混凝土分塊進行澆築,塊與塊之間會預留一條暫時不澆築,到最後再進行澆築,這樣的一條後澆的混凝土,就叫後澆帶。

目錄

簡介

按照習慣做法,建築物超過規範規定的長度要設伸縮縫;建築物超過規定的高差,或地基產生不均勻沉降要設沉降縫;結合抗震要求,還要設抗震縫。這類變形縫的設置使結構複雜化,設計複雜.施工不便,有時還影響使用功能。採用後澆變形縫,可使結構設計簡化,並可加快施工進度,其經濟效益亦較明顯。採用後澆縫的工程實例我國採用後澆縫、擴大伸縮縫間距或取消伸縮縫已有20多年,在許多重大工程上成功地應用了後澆縫。經長期考驗,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評價

大體積、大面積的混凝土一次澆築完成有困難,須留設施工縫,分兩次或多次澆築完。施工縫的存在,由於混凝土的收縮,導致滲水通道,所以注意對此進行防水處理。施工縫分為水平施工縫和垂直施工縫兩種,垂直施工縫一般在考慮施工流水時利用後澆帶或變形縫,工程中多用水平施工縫。水平施工縫一般留設在底板表面以上30cm和頂板底以下l5~30cm的牆體上。水平施工縫均為牆體施工縫,因有雙排立筋和連接箍筋的影響,表面不可能平整光滑,凹凸較大,所以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範不推薦企口狀和台階狀,只用平面的交接施工縫。施工縫後澆混凝土之前,清理前期混凝土表面是非常重要的,因兩次澆搗相差時間較長,在表面存留很多雜物和塵土細砂,清理不乾淨就成為隔離層,成為滲水通道。清理時必須用水沖洗乾淨。再鋪30~50mm厚的1:1水泥砂漿或者刷塗界面劑,然後及時澆築混凝土。[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