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呂店鄉位於河南省洛陽市伊濱區南部,鄭少洛高速公路呂店收費站南邊,東面緊連江左鎮、西面緊連彭婆鎮、北部萬安山與寇店鎮交界 。[1]

目錄

資源優勢

該鎮礦產資源儲量豐富,有鉀長石、鈉長石、鋁礬土、花崗岩、大理石、煤等多種礦產資源。其中鉀長石1.2億立方米,鈉長石1.8億立方米,花崗岩、大理石5億立方米,煤800萬噸。

該鎮境內現有馬河灣水庫、姚溝水庫、掉劍溝水庫、周溝水庫、宋在水庫、呂店水庫等6個水庫,但地下水資源交缺乏。建有30萬KV變電站,電力充足,電價低廉。

鄭盧公路穿鎮而過,丁水路、彭江路、符後路、磨五路縱貫東西南北,鄭少洛高速公路在呂店設入出入口,村村通公路已全面完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已經形成。程控電話已實現村村通,移動電話實現全境覆蓋,有線電視正逐漸向全鄉輻射。[2]

歷史沿革

民國21年(1932年),設呂店區。民國30年(1941年)置萬安鄉。1948年1月改設呂店鄉(又稱思賢鄉)。1958年,建立呂店人民公社,1983年底復改呂店鄉,2010年12月20號撤鄉建鎮。

1987年,呂店鎮轄38個行政村,82個自然村,1個特別自然村,1個3A級原生態景區,323個村民小組,8526戶,51136人,其中回族48戶,152人。

該鎮境內有兩山(萬安山、老君山)、五嶺(下范嶺、周溝嶺、呂店嶺、分水嶺、荊梢嶺)、四道溝(張溝、周溝、溫溝、馬河溝)。曲河、丁惠河為主要河流。

該鎮水利條件較差。1987年,全鄉有效灌溉面積7870畝,僅占耕 地的9.2%。

建國前,該鎮糧食平均畝產100斤左右,一些山嶺薄地僅數十斤。1984年,鎮政府對農作物布局進行調整,注重發展煙葉生產。1987年,全鎮有耕地85303畝,年糧食播種面積107070畝,平均畝產232斤,總產2484萬斤。煙葉總產260萬斤,總收入869.3萬元。

該鎮有宜林宜牧面積1.6萬畝,占總面積的10%。主要分布於北部淺山區。1987年,全鎮有造林面積6880畝,林業覆蓋率4.48%。全鄉共養大家畜10644頭,生豬11284頭,家禽9.25萬隻。

1958年,該鎮辦起青石嶺煤礦,有職工196名,年產煤1萬噸。1966年,辦起農機修配站,後又辦起磷肥廠及鋁礦。1987年後,建材、建築等私營企業興起。1984年,全鎮有小型企業142個,年收入196.7萬元。1987年增至444個,年產值達2015萬元。

民國11年(1922年),該鎮有小學24所,在校學生473人。建國後,教育事業發展較快。1986年,鎮大部分村開展集資建校。溫溝、王化溝、櫻桃溝的集資款,分別達20萬元、12萬元和13萬元。1987年,全鎮有中小學45所,在校學生7815人。

鄭盧公路從鎮境穿過,丁水、彭江兩條簡易公路,縱橫南北東西。

呂店鎮境內萬安山一帶的花崗岩儲量約5億立方米。其岩石經切板拋光後,明亮光滑,耐酸鹼,抗風化,是理想的天然裝飾板材。

該鎮1938年建中共支部,1944年,皮定均領導的八路軍豫西抗日支隊曾以此為根據地,開展抗日游擊活動。

呂店鎮有抗日烈士紀念碑,1987年,紀念碑所在地文昌閣建成為烈士陵園。

基礎建設

呂店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這一中心工作,以"三清七集中"和"四改四化五有六好"為目標,以彭江路、鄭潼路2條環線為重點,以市級示範村、重點整治村、扶貧開發整體推進村和九大系統所包村為抓手,堅持典型示範與全面推進相結合,堅持基礎設施建設與村容村貌整治相結合,打造了後瑤、北村、丁流等6個新農村建設精品村,

同時,以點帶面,全面推進,全鄉38個行政村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3]

經濟狀況

呂店鎮由於自然條件差,底子薄,封閉落後,導致經濟基礎十分脆弱,全鎮沒有一家工業企業,鎮財政僅靠農業稅和鄉統籌勉強維持,農民僅依賴幾畝薄地艱難度日,各項社會事業因受資金嚴重短缺所限而舉步維艱。

鎮黨委、政府理清思路,堅定信念,緊緊抓住經濟發展這個中心,立足鄉情,腳踏實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奪取了經濟大發展的輝煌成就。農業方面,以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為突破口,逐年擴大煙葉、穀子、小雜糧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提高農業實用科技推廣率,進行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生產效率成倍增長。工業方面,以"上大企業,大上企業"為總目標,以"要太陽,也要星星月亮"為總思路,發揮方方面面一切積極因素,全方位、多渠道、深層次、多形式進行招商引資,新上3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7個,10萬元以上中、小項目50餘個,新發展個體工商戶300餘個,新增就業崗位1600餘個,年創利稅200多萬元,實現了呂店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全鎮工業增加值由幾年前的區區數百萬元猛增至近億元,實現利稅逐年大幅攀升,基本實現了民富鄉強的發展目標。

模範村莊

後瑤村位於呂店鎮東北部,下轄11個生產組,2200人,2800畝耕地,系新農村建設市級示範村。村集體經濟薄弱,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基本依賴傳統的種植業和建築業。

新農村建設開始以來,該村按照上級工作部署,解放思想,紮實工作,不斷把新農村建設推向深入。該村新建垃圾池18個,垃圾處理場1個,成立衛生保潔隊伍,負責街道及公共場所的衛生保潔,制訂門前"三包"責任制,動員群眾參與衛生保潔工作,實現了家園保潔的經常化和制度化。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科學制訂村莊規劃,在政府補貼、對口單位幫扶資金的帶動下,村古典建築隊自願放棄利潤無條件施工,並發動群眾自願出工出資,共措建設資金210萬元,完成村莊綠化126畝,栽植樹木1.1萬棵,栽植風景樹木7320株,營造了鳥語花香、綠意盎然的農村新景象;拆除違章建築22間580平方米、簡易茅廁40座,回填土方2000餘立方米,新徹圍牆及舞台底座500平方米,粉刷牆壁1.5萬平方米,粘貼面磚4000餘平方米,建設現代化娛樂休閒廣場1處2400平方米,新建古典房屋8間230平方米,新建古典新穎的六角亭1座,建設籃球場1個800平方米,購置健身器材8套,硬化道路5700米,修築排水溝1700米,發展戶用沼氣38座,創造了良好的宜居環境。逐步改良鄉風民俗,深入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妯娌"、"好夫妻"、"好媳婦"等創建活動,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建成了普法宣傳欄,廣大村民文明及法律意識普遍提高。結合殯葬改革,在村北荒坡地新建骨灰堂一座,按人口自然死亡率計算,可供使用50年,節約土地30畝。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種植花椒樹50餘畝,皂角樹120餘畝;積極發展民營經濟,新建木材加工廠1個,小米加工廠1個,農村經濟有了新的活力,農民收入有了新的增長。

櫻桃溝村位於呂店鎮北部,臨近萬安山旅遊區,自2011年以來萬安山的整體開發帶給櫻桃溝村的變化甚大,本村是為旅遊區的旅客提供服務的一個村莊,為了融合萬安山旅遊區本村在道路交通設施上花了很多,安裝了櫻桃溝村至萬安山的太陽板路燈,西氣東輸河南伊川段天然氣管道通入本村,櫻桃溝村服務中心活動俱樂部一應俱全,便民超市、農家樂等全部上線,為了配合萬安山風景區特別提供了免費的無線WiFi,開通了站站通旅客服務愛心車。[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