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彥直
呂彥直
呂彥直 | |
---|---|
出生 |
1894年 安徽滁縣 |
逝世 | 1929年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建築師 |
呂彥直(1894-1929),安徽滁縣(今滁州市)人,籍貫安徽滁縣(今滁州市),曾祖父起由山東東平遷居滁縣(今滁州市),中國近代傑出的建築師。
在短促的一生中,他為弘揚民族文化,在中國近代建築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他設計、監造的南京中山陵和由他主持設計的廣州中山紀念堂,都是富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築組群,是中國近代建築中融匯東西方建築技術與藝術的代表作,在建築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稱作中國"近現代建築的奠基人"。鑑於他對建造孫中山陵墓的傑出貢獻,在他逝世後,南京國民政府曾明令全國,予以褒獎,陵園立碑紀念。
== 人物經歷 ==
呂彥直, 字仲宜,又字古愚,安徽滁縣(今滁州市南譙區烏衣鎮黃圩村)人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於天津。幼年喜愛繪畫,8歲喪父,翌年隨其姊僑居巴黎,開始接觸西方文化。數年後回國,進北京五城學堂求學。曾受教於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林琴南,學習祖國燦爛文化和西方科學知識,這對他立志發揚民族文化,融匯東西方藝術,不無影響。1911年考入清華學堂(今清華大學前身)留美預備部讀書。
1913年畢業,以庚款公費派赴美國留學,入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先攻讀電氣專業,後改學建築,接受西方學院派教育,5年後畢業。畢業前後,曾作為美國著名建築師亨利•墨菲(HenryK•Murphy)的助手,參加金陵女子大學(今南京師範大學)和燕京大學(今北京大學)校舍的規劃、設計,同時描繪整理了北京故宮大量建築圖案。
1921年回國,途中曾轉道歐洲,考察西洋建築。回國後寓居上海,先在過養默、黃錫霖開設的東南建築公司供職,從事建築設計,以設計花園洋房為主,較有名的為上海香港路4號的銀行公會大樓。後與人合資經營真裕建築公司,不久在上海開設彥記建築事務所,是中國早期由中國建築師開辦的事務所之一。
== 主要成就 ==
中山陵
在京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決定按其遺願歸葬南京紫金山,成立由張靜江、汪精衛、林森、戴季陶等12人組成的孫中山先生葬事籌備委員會,設葬事籌備處於上海。段祺瑞臨時政府的非常國會亦通過了為孫中山舉行國葬的議案。1925年5月13日,葬事籌備委員會通過《徵求陵墓圖案條例》,決定向海內外懸獎徵求陵墓設計圖案,並採用密封卷方式評選。5月15日在《申報》登載啟事。規定截止日期為8月底(後延期至9月15日)。當時年僅32歲,名不見經傳的呂彥直,在上海報名應徵後,潛心研究了中國古代皇陵和歐洲帝王陵墓,根據《徵求陵墓圖案條例》的設計要求,參照紫金山地形,經過兩個多月夜以繼日地工作,精心繪製出"設計范界略呈一大鐘形"的平面圖及建築物立面圖、剖面圖、透視圖等9張設計圖和1張祭堂側視油畫,撰寫了約1000字的《陵墓建築圖案設計說明》,對布局、用料、色彩提出了初步設想。9月19日,葬事籌備委員會聘請凌鴻勛(南洋大學校長)、朴士(德國著名建築師)、王一亭(著名畫家)、李金髮(著名雕刻家)等4位評判顧問分別對僅標暗號,不署姓名的中外建築師、美術家應徵圖案,寫出書面評判意見。凌鴻勛、朴士、王一亭3人均評選標有"自由鐘"(也叫"警世鐘")形暗號圖案(呂彥直設計)為第一名,標""形暗號圖案(范文照設計)為第二名。而李金髮則評選范文照為第一名,呂彥直為第二名。最後評出首獎呂彥直(獎金2500元)、二獎范文照(獎金1500元)、三獎楊錫宗(獎金1000元),名譽獎7人,除中國建築師趙深名列第二外,其餘為美國建築師1人,俄國建築師5人。同時決定1月22日起,將全部應徵圖案在上海四川路36號大洲建築公司三樓公開展出5天,進一步徵求意見。22日,《申報》公布中獎名單及展覽消息,同一天呂彥直建築師在《申報》登載啟事,聲明"從前與他人合營事務,除用本人名義註明者外,其餘概不負責"。陵墓設計圖案展覽,一時轟動了上海灘,每日參觀者在1000人以上,中西各報紛紛對獲獎圖案發表評論或採訪。評判顧問凌鴻勛在接受《申報》記者採訪時談到:"此次陵墓設計,鞏固宏壯當為首要,而建築費用既經確定為30萬元,則不能過於華麗,應徵者每於此層忽略,而徒為宏鉅之建築,殊可惜也。"展覽結束後,葬事籌備委員進行複議,一致認為呂彥直設計方案"簡樸堅雅,且完全根據中國古代建築精神",決定採用此方案建造陵墓,同時聘請呂彥直為陵墓建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