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吕文燧
圖片來自名人简历网

吕文燧(1317年-1370年),字用明,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婺州路永康县(今浙江省永康市)人。元末明初政治人物。元末期间,曾经招募三千义士,抵挡盗患。朱元璋平定婺州时,召为营田司经历,升为庐州知府,后改为嘉兴知府。守卫松江民乱,坚持到李文忠援兵到。后将领欲屠城,吕文燧力劝,百姓免难。三年后,奉旨出使阇婆国,后因病而亡。

目录

基本信息

本 名:吕文燧

字:用明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金华府永康县(今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

出生日期:1317年

逝世日期: 1370年

官 职: 嘉兴知府

古文

吕文燧,字用明,永康人。元末盗起,文燧散家财,募壮士得三千人,与盗连战,破走之。三授以官,皆不受。太祖定婺,置永康翼,以文燧为左副元帅兼知县事。寻召为营田司经历,擢知庐州府。浙西平,徙知嘉兴。松江民作乱,寇嘉兴,文燧栅内署,帅壮士拒守。李文忠援至,贼就擒,诸将因欲屠城。文燧曰:「作乱者贼也,民何罪?」力止之。满三载,入朝。奉诏持节谕阇婆国,次兴化,疾卒。明年,嘉兴佐贰以下坐盐法死者数十人,有司以文燧尝署名公牍,请籍其家。帝曰:「文燧诚信,必不为奸利,且没于使事,可念也,勿籍。」

时代背景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至至正二十七年(1351—1367年)九月,元代农民进行的反抗并推翻元封建王朝的武装斗争。朱元璋趁元军疲于对付北方红巾军,无暇南顾之机,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采取先西后东,先强后弱的战略,在具体作战中,稳步推进,集中优势兵力,先剪枝叶,然后动摇其根本,从而削平群雄统一了江南,为北上灭元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基础。

相关新闻

元代,宗族的政治地位明显降低,但社会作用反而增强。汉族士大夫由于仕途不畅,经济实力大增,把较多精力投入宗族建设。如永康人吕文燧及其祖父设立义田,供给族人伙食,兴办义塾,教育族中子弟。有些宗族还被官府表彰为义门,浙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浦江郑宅的郑氏家族。这一时期浙中宗祠建造事件并不多,仅11例,这可能与元代新兴的家庭不多有关。[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