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君臣佐使」配伍原則原圖鏈接來自 新浪網 的圖片

君臣佐使,方劑學術語。系方劑配伍組成的基本原則。《素問.至真要大論》:「主病之為君,佐君之為臣,應臣之為使。」[1]「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組成方劑的藥物可按其在方劑中所起的作用分為君藥臣藥佐藥使藥,稱之為君、臣、佐、使。

君指方劑中針對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臣指輔助君藥治療主證,或主要治療兼證的藥物。佐指配合君臣藥治療兼證,或抑制君臣藥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藥物。使指引導諸藥直達病變部位,或調和諸藥的藥物。以治療傷寒表證的麻黃湯為例,麻黃[2]發汗解表為君藥,桂枝助麻黃髮汗解表為臣藥,杏仁助麻黃平喘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

一方之中,君藥必不可缺,而臣、佐、使三藥則可酌情配置或刪除。

目錄

醫術記載

「君臣佐使」是中醫的組方原則。這種組方原則最早見於《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說:「主藥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元代李杲在《脾胃論》中再次申明:「君藥分量最多,臣藥次之,使藥又次之。不可令臣過於君,君臣有序,相與宣攝,則可以御邪除病矣。[3]

清代吳儀洛[4]進一步解釋說:「主病者,對症之要藥也,故謂之君。君者味數少而分量重,賴之以為主也。佐君以為臣,味數稍多,分量稍輕,所以匡君之不迨也。應臣者謂之使,數可出入,而分量更輕,所以備通行嚮導之使也。此則君臣佐使之義也。」

組方原則

君藥

是針對主病或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其藥力居方中之首,用量較作為臣、佐藥應用時要大。在一個方劑中,君藥是首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藥物。

臣藥

有兩種意義,一是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的藥物。

二是針對兼病或兼證起治療作用的藥物。它的藥力小於君藥。

===佐藥===有三種意義,

一是佐助藥,即協助君、臣藥加強治療作用,或直接治療次要的兼證。

二是佐製藥,即用以消除或減緩君、臣藥的毒性或烈性。

三是反佐藥,即根據病情需要,用與君藥性味相反而能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藥物。佐藥的藥力小於臣藥,一般用量較輕。

使藥 有兩種意義,一是引經藥,即能引方中諸藥以達病灶的藥物。

二是調和藥,即具有調和諸藥作用的藥物[5]。使藥的藥力較小,用量亦輕。

這種組方原則是科學的,有良好的實踐效果,「君臣佐使」四字亦古樸而生動。

視頻

君臣佐使 相關視頻

中藥配伍為何講究「君臣佐使」?
執業藥師中藥打卡訓練營-中藥里的君臣佐使
本草中國:中醫組方「君臣佐使」之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