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君(拼音:jūn)是漢語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商代 ,古字形從口、從尹,尹代表掌握權力者,口表發號施令。古代帝王崇尚無為之治,具體的事都由手下人來辦理,這些主持辦理具體事務的人就是"君"。

周代"君"主要指朝廷官員及諸侯國、方國的首領;戰國時又用做功臣或貴族的封號;後世便衍生成帝王之稱,指一國之國君,即最高統治者。後來,"君"也變成一種敬稱。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君

拼音; jūn

注音; ㄐㄩㄣ

平水韻部; 上平十二文

部首; 口

筆畫數; 3+4

五筆; VTKD(86);VTKF(98)

造字法; 會意字

倉頡碼; SKR

四角號碼; 1760 7

統一碼; CJK統一漢字-541B

鄭碼; XMAJ

字級; 一級(0899)

UTF-8代碼; E5 90 9B

異體字; ࠁ�、࠱�、࠱�、࠱�、࠺�

區位碼; 3093

文字溯源

會意字。甲骨文「君」上部是「尹」,下部是「口」。尹像手執權杖形,一說像以手執筆形,本義是治理;口表發號施令。上下兩部分合而會意,表示古代大夫以上據有土地的各級統治者之通稱。《荀子·禮論》:「君者,治辨(通「辦」)之主也。」古代帝王崇尚無為之治,具體的事都由手下人來辦理,這些主持辦理具體事務的人就是「君」。「君」由「尹」字分化而出,但二字在甲骨文中用法並不完全等同,西周金文中二字分化比較徹底,混用只有個別用例(如公臣簋有三件,兩件作「天尹」,一件作「天君」)。《說文解字》古文「君」字形體發生了訛變,侯馬盟書中就產生了這種寫法,是由新附①、新附②形訛變而來的。篆書以後,表示手杖的一豎變為一撇,又由此發展為漢隸和楷書。

漢字釋義

引申線索 「君」本王臣之稱。甲骨文中「君」字之義或與「尹」同用,如多君與多尹、多臣、多公均指人臣,西周仍承用此義。甲骨文、金文中商、周最高統治者稱「王」或「餘一人」,未有稱「君」者。整個兩周時期,「天子」始終是周王的特有稱呼。兩周金文中,周王以外之朝廷官員及諸侯國、方國之首領均可稱之為「君」。「君」或「天君」在金文中可用來指周王之后妃,如作冊瞏尊「君令余作冊瞏安夷伯」之「君」;也可指宗婦,即宗子之妻,如五年琱生簋「以君氏令曰」之「君氏」。「君」還用於職官名,如「里君」、「邦君」等。金文中「君」也用於指丈夫,反映出當時君統與宗統的合一,夫妻關係如同君臣關係。春秋戰國時用為封君之稱,如樊君鬲之「樊君」、邛君壺之「邛君」、鄂君啟舟節之「鄂君」,文獻中孟嘗君、信陵君、春申君等。「君」還用為動詞,表統治、治理義(見晉姜鼎),也可以用為姓氏。戰國中山王方壺始見「君臣」對稱,曰「遂定君臣之位」,同時君又稱「主」,如「臣主易位」,這個意義是後世用為「天子」的「君」的一個重要演變鏈環。「君」後世便衍申成帝王之稱,指一國之國君,即最高統治者。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二】【口部】舉雲切(jūn)

尊也。從尹。發號故從口。

౭古文象君坐形。

【注釋】①尊:此是聲訓。

說文解字注

尊也。

注:此'羊祥也門聞也戶護也發拔也'之例。

從尹口

注:尹治也。

口㠯發號。

注:此依《韻會》又補一口字。尹亦聲。舉雲切。十三部。

౭古文象君坐形。

注:小徐本作?。

廣韻

舉雲切平文見 ‖君聲文2部(jūn)

君《白虎通》曰:"君者群也群下之歸心也。"荀卿子曰:"君者儀也;民者影也。儀正則影正。君者盤也;民者水也。盤圓則水圓。"又:"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則流淸源濁則流濁。"舉雲切。八。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部】 君·康熙筆畫:7 ·部外筆畫:4

古文:౩、౭

《唐韻》舉雲切。《集韻》《韻會》拘雲切並音軍。《說文》:尊也。從尹發號故從口。《白虎通》:君者群也群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又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注: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又夫人亦稱君。《詩·墉風》:我以為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又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又子孫稱先世皆曰君。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於周末。

又兄稱弟曰君。杜牧《為弟墓誌》:君諱顗。

又妾稱夫曰君。《禮·內則》:君已食徹焉。注:此謂士大夫之妾也。《儀禮·喪服》:妾謂君。注:妾謂夫為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為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為君。

又婦稱夫亦曰君。《古樂府》:十七為君婦。

又夫稱婦曰細君。《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又上稱下亦曰君。《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又封號曰君。《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

又婦人封號亦曰君。《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兒為平原君。

又彼此通稱亦曰君。《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君謂莊賈也。

又《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又隱士就聘者曰徵君。《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又持節出使者曰使君。《後漢·寇恂傳》:非敢脅使君。

又《諡法》:慶賞刑威曰君從之成群曰君。

又君子成德之稱。《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論語》:不亦君子乎。注:君子成德之名。

又姓。《正字通》:明有君助。

又葉姑員切音涓。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為中興君。

方言集匯

◎ 贛語:jün1

◎ 客家話:[陸豐腔] giun1 [梅縣腔] giun1 [東莞腔] giun1 [客英字典] giun1 [海陸腔] giun1 [客語拼音字彙] giun1 [台灣四縣腔] giun1 [沙頭角腔] giun1 [寶安腔] giun1

◎ 粵語:gwan1

字形書寫

【筆順】①㇕(橫折)②一(橫)③一(橫)④丿(撇)⑤丨(豎)⑥㇕(橫折)⑦一(橫)

【規範提示】"尹"中橫兩端出頭。

【寫法】❶"尹"從上、左包圍"口"底部"尹""口"齊平。❷"尹"㇕(橫折)在上半格偏右;第三筆橫在橫中線;長撇從豎中線起筆。❸扁"口"首筆豎在豎中線左側;㇕(橫折)右側超出上部㇕(橫折)。[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