吭
吭會意字。從口,其形像張開的口,表示喉嚨在口內,是口的部分;從亢,亢有頸、咽喉義。本義指鳥的喉嚨,泛指喉嚨。
吭(拼音:háng、kēng)是漢語常用字。吭讀háng時,解釋為喉嚨、嗓子;又讀kēng,指發出聲音,說話。[1]
目錄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部】 吭·康熙筆畫:7 ·部外筆畫:4
《廣韻》胡郎切。《集韻》《韻會》寒剛切,竝音航。《玉篇》:鳥嚨也。《廣韻》:鳥喉。《集韻》:咽也。或作亢。《爾雅·釋鳥》:亢,鳥嚨。註:嚨,謂喉嚨。亢即咽。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竝下浪切,音笐。義同。左思《蜀都賦》:弄吭清渠。註:吭,胡浪反。
又《正韻》:吞也。《集韻》或作頏骯。
又《廣韻》:聲也。
又《集韻》《韻會》竝口朗切,音慷。《集韻》:咽也。
《集韻》或作頏、亢。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háng 名詞 喉嚨;咽喉。 throat 陸龜蒙《雜諷》詩之二:「吾欲斧其吭,無雷動幽蟄。」林逋《鳴皋》詩:「皋禽名秪有前聞,孤引圓吭夜正分。」 引吭高歌
比喻地勢險要之地。 顧炎武《形勢論》:「荊襄者,天下之吭。」
hàng 名詞 嗓音。 夏完淳《夜亭度雁賦》:「爾其哀翼連翩,商吭清切。」蘇曼殊《天涯紅淚記》第二章:「鶯吭一發,生已淚盈其睫。」
kēng 動詞 發出聲音。指說話。 曹禺《雷雨》第四幕:「你難道看見這樣的事情還不會吭一聲麼。」 一聲不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