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文化
吴越文化(),又称吴文化、江浙文化、江南文化,是指江浙地区的地域文化,其范围大致包括今日的苏南、江西东北的上饶地区皖南和浙江省及上海市,基本与整个吴语方言区(包括有系属争议的徽语)相吻合。
- 吴越文化形成于周代,于越部落和勾吴部落本属一族,文化相近,使用同一种语言。
-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被中原的夏部落视为蛮夷。
- 之后吴越二国先后引入了河洛地区和楚国的先进诸夏文化,相继通过北伐成为春秋时代的霸主,并在互相征服之中融合,构成了吴越文化的雏形。
- 到了晋朝由于五胡乱华,开始受到南渡的门阀贵族影响,成为中国文化中精致典雅的代表。唐代吴越经济超过关中和河洛地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 原先北方文化在北方地区在战争和多次的少数民族统治中淡化,因此,吴越文化又保留了较多了传统中国文化。
- 例如,吴语比较细软优雅,享有“吴侬软语”的美称;吴越饮食以香甜可口为特征,与以香辣为主的西南、以干咸为主的北方饮食成鲜明的对比;吴越地区辈出文人墨客和科学家,古代状元和现代中国院士中吴越地区人士要占近四成。
- 从考古资料来看,吴越文化的渊源可以推溯到旧石器文化时期。1985年春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三山岛发现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长江下游首次发现的旧石器地点,为研究吴越文化的起源提供了重要资料。
- 吴越文化又称江浙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 。
- 吴越文化区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其范围包括今上海、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吴越文化又可细分为“吴文化”和“越文化”,两者同源同出。
- 吴越文化有其鲜明的标志形式,如舟揖、农耕、印纹硬陶、土墩墓、悬棺葬以及好勇尚武、淫祀和断发文身,先秦典籍多有记载 。
- 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一路走来,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同舟,吴越文化风采依旧。“吴文化”和“越文化”“同俗并土、同气共俗”,逐渐在相互交融、激荡、流变与集成中形成统一文化类型。
- 吴王阖闾都于姑苏,越王勾践都于会稽。
- 早期吴越民众以尚武逞勇为风气,晋室南渡(即永嘉南渡)后士族文化的特质改变了吴越文化的审美取向,注入了“士族精神、书生气质” ,开始成为中国文化中精致典雅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