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吳市吹簫

近義詞 :吳市之簫

反義詞

出 處 :《史記

體 裁成語

屬 於 :中性詞

吳市吹簫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拼音是 wú shì chuī xiāo ,意思是原指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逃至吳國,在市上吹簫乞食。比喻在街頭行乞。出自西漢大文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范睢蔡澤列傳》。

目錄

原文

《史記·范睢蔡澤列傳》:「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於陵水,無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簫,乞食於吳市。」[1]

典故

春秋時期楚平王為太子建聘娶秦哀公的長妹孟嬴為夫人,命費無極到秦國去迎親。費無極發現孟嬴貌美,而費無極是一個小聰明層出不窮的野心政客,急於爬上宰相的位置。當孟嬴到郢都後,費無極勸楚平王自娶。楚平王好色,不管兒子作何感想,居然掉包,讓一名齊女冒充孟嬴,自娶孟嬴為夫人。

太子建的老師伍奢德高望重,在楚國非常有威望,他力諫楚平王,想讓他不要這樣做,這樣不僅壞了倫理綱常,更何況各國使節雲集郢都,這樣做的話會貽笑與諸侯。於是君臣二人就吵了起來,伍奢大罵楚王昏庸無道。

楚平王又聽信費無極的讒言,將太子建的老師伍奢及其長子伍尚殺死,又派人去抓逃亡的伍奢次子——伍子胥,並在各關口懸掛伍子胥的畫像,以便將其捉拿歸案。

伍子胥跑來跑去,也不知爬了多少山,涉了多少水,受了多少飢,最後跑到了楚國邊境昭關,見楚軍把守嚴密,自己無法過關,一夜間急白了頭髮、鬍鬚和眉毛,並吃了火炭改變了自己的聲音。

伍子胥遇到了一個名叫東皋公的老人。他很同情伍子胥的不幸遭遇,便讓他在家中住下,幫他想辦法混出昭關。後來,東皋公找到一個容貌與伍子胥長得很像的人,給他穿上伍子胥的衣服,讓他先過關,結果假的伍子胥被守關將士抓住。關口士兵以為伍子胥已經抓住,放鬆了警惕。

伍子胥就趁這個時候溜了出去。他一路向東走,先到了齊國,齊國為與楚國交好,也捉拿伍子胥。伍子胥在孫武的幫助下逃往吳國,好不容易走到了吳國,但是身上的錢財已經用盡。伍子胥只好打扮成一個叫花子的模樣,在大街上吹簫,乞討度日。後來伍子胥被吳王重用,他花了幾年的時間使吳國興旺,後來成為吳王闔閭的相國。

視頻

吳市吹簫

參考資料

  1. 吳市吹簫,樂樂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