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吳振平(右者)

來自 FB 的圖片


吳振平,字淡山,(1907年–1979年2月 ),浙江省杭州市人。原名錦生,字振平,一字儋山,號和庵,隱三子,從吳徵游,工畫山水,能篆刻,善鼓琴,得虞山派指法,續父業,主上海西泠印社,精製潛泉印泥,不隕家聲」。吳振平的父親是「天下第一名社」杭州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的吳隱。吳先生為古琴家、音樂理論家,善金石、承西泠印泥家傳絕方。曾任上海文藝出版社音樂編輯;一九五六年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成立後,為第一任古琴教師;一九五七至一九六六年間,任上海「今虞琴社」社長之職。吳先生不僅是一位琴藝高超的琴家,更是一位具有深厚傳統文化和精湛琴學理論學養的學者[1]

1932 年在「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學習琵琶,而他的琵琶老師就是時任「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國樂主任、平湖派琵琶大家的朱荇青,在 1928 年至 1935 年的申報「播音台」等欄目中也常有吳振平、程午嘉、陳葆元、王巽之等人的琵琶、崑曲、古琴等播音節目的廣告。還有《絲桐神品》中也有吳振平「幼年師從吳瀲游研習音律」的記述,但其中吳瀲是否是吳徵的筆誤,亦不可知。實際上吳振平自幼和吳徵(吳待秋)學習琴棋書畫,後和朱荇青學習琵琶,在早期的演出中以琵琶為主,在和查阜西先生結識後就專門致力於古琴,他的古琴師承應該說啟蒙於吳徵,後吸取眾家之所長,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而老一輩琴人多以虞山派為琴宗因此稱「得虞山派指法」。

張子謙的《操縵瑣記》中,吳振平的名字和吳景略一樣是出現次數最多的,誇張地講,張子謙不是在和吳振平、吳景略等人彈琴,就是在去找吳景略和吳振平彈琴的路上,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今虞琴社的雅集曾轉移到吳振平家中進行,而吳振平也逐漸成為了今虞琴社的核心成員之一,和查阜西、張子謙、吳景略等人一起商討為嚴天池先生立碑,參加演出,選擇雅集場地,討論琴社改革等重要事宜[2]

一九四九年後,成為中國第一位為電影(越劇《紅樓夢》)配古琴音樂的琴家。其琴風高古淡遠,為人謙和儒雅。先後發掘整理了琴曲《碣石調‧幽蘭》、《廣陵散》、《搔首問天》、《屈原問渡》、《流水》、《蘇門長嘯》等十餘首,又根據毛澤東詩詞而創作琴歌《沁園春‧雪》,曾發表《試談古琴曲的標題與形象》等論文。更不顧年邁體弱,在沒有錄音的條件下,不遺餘力地為姚丙炎記錄其打譜成果《琴曲鉤沉》。一九七九年二月先生逝世於上海


目錄

參考資料

  1. 吳振平.   [2024-02-28  ]. 
  2. 琴人.   [2024-0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