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吴文藻,(1901年12月20日-1985年9月24日),江苏江阴人,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吴文藻先生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本土化、中国化的最早提倡者和积极实践者。妻子为著名作家冰心[1]

吴文藻
吴文藻
原文名 Wenzao Wu
出生 (1901-12-20)1901年12月20日
江苏江阴
逝世 1985年9月24日(1985-09-24)(83歲)
国籍 中国
职业 社会学家
知名作品 《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
《中国少数民族情况》

目录

个人经历

1917年考入清华学堂。

1923年赴美国留学,进入达特茅斯学院社会学系,获学士学位后又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系,获博士学位,并荣获了校方颁发的“最近十年内最优秀的外国留学生”奖状。

1929年6月与冰心(谢婉莹)结婚,任燕京大学教授。 著名学者费孝通、林耀华、黄华节、瞿同祖、黄迪、李有义、陈永龄均曾师从吴文藻先生。

1938年在云南大学任教。1939年创立社会学系,并建立了燕京大学和云南大学合作的实地调查站。

1940年在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室工作。对边疆民族的宗教和教育问题进行研究。

1946年,赴日本任中国驻日代表团政治组组长并兼任出席盟国对日委员会中国代表顾问。在此期间,吴文藻广泛考察了日本的全面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文藻满怀爱国热忱,于1951年返回祖国。

1953年任民族学院教授、研究部国内少数民族情况教研室主任和历史系民族志教研室主任。

1959年后从事编译工作。

1979年被聘为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顾问。

1980年被聘为第一届中国民族学学会顾问。

1985年9月24日病逝,根据吴文藻的遗嘱,没有进行遗体告别仪式和追悼会。
经冰心努力,中央民族大学从1996年开始设立吴文藻文化人类学奖学金以奖励后进。吴文藻先生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本土化、中国化的最早提倡者和积极实践者。

爱情婚姻

吴文藻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冰心(谢婉莹)是我国“五四”以来的著名女作家,他们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56年的恩爱夫妻。冰心同志在80高龄的时候曾风趣地讲述与吴文藻的恋爱经过。
恋爱经历

1923年,冰心在燕大女校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斐托斐名誉学会”的金钥匙奖,并得到燕大女校的姊妹学校美国威尔斯利大学研究院的奖学金,赴美留学。吴文藻先生是192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清华学堂,去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深造。

8月中旬,吴文藻与冰心同时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留学。当时的冰心已是文坛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不乏追求者,却无意中人。在船上几位女同学告诉她:“在这条船上有清华一个男生,个子高高的,走路都扬着头,不理睬人。听说人家给吴文藻介绍过好几位女朋友,吴文藻一个也相不上。咱们去看看怎么样?”这话引起了冰心的好奇心。她赞成一起去见识见识。

冰心见吴文藻果然是一位仪表堂堂而却十分高傲的小伙子。冰心自然也不甘示弱,就大大方方和吴文藻攀谈起来.她发现小伙子很和她谈得来,那傲气全无踪影。将近半月的船上旅行生活,使吴文藻俩建立起奇遇的友谊。
踏上美国国土后,由于分赴两个学校,又是你东我西,便分道扬镳了。而后,这个骄傲的小伙子,隔几天便给她寄一本文艺杂志。又过了一段时候。杂志里面夹一个小条。再过些天,小条变成了宽条,都是用英文书写得整整齐齐。再过若干时候,写来了信,投来了情书。冰心发现小伙子是真诚的,便也呼应起来。往返的书信,密切的来往,使这一对远在异乡的年轻伙伴,渐渐地由相知而相爱。
在1926年冰心女士于威尔利大学研究院毕业并取得文学硕士学位返国时,捎上了一封吴文藻向她的正式求婚信件,这是要呈报冰心父母亲的。

1929年6月15日,吴文藻与冰心于北大临湖轩举行了婚礼,来宾只有两校同事、同学,待客之物一共只花了34元。新婚之夜,俩人是在京西大觉寺度过的。后居于燕南园的一座小楼里。吴文藻的书桌上摆着一张她的照片,她问吴文藻每天是否真的看,吴文藻说当然。有一天,冰心从镜框里取出自己的相片换上影星阮玲玉的,吴文藻好几天也没发现。她提醒吴文藻:“你看桌上的照片是谁的?”吴文藻这才笑着说:“你何必开这样的玩笑。”吴教授专心于学术研究及安排学生出国深造,冰心肩负着教学写作、养育子女的责任。

抗战爆发前,冰心写过一首宝塔诗:“马/香丁/羽毛纱/样样都差/傻姑爷进家/说起真是笑话/教育原来在清华”。这其中有几个小“典故”。吴先生不知道自己的小孩把“萨其马”叫成“马”,进了点心店就向售货员买“马”。有一次,冰心与婆婆等人在院子里赏花,被从书房里叫出来的吴先生应酬似地问:“这是什么花?”冰心看着丁香说:“这是香丁。”吴文藻竟点点头说:“啊,香丁。”周围的人忍不住笑起来。为送父亲一件双丝葛夹袍,吴文藻受命去“东升祥”,居然要买一丈“羽毛纱”。幸亏售货员与冰心熟悉,打电话问过才算弄明白。冰心父亲说:“姑爷可不是我替你挑的。”父女相视而笑。

抗战爆发后,冰心随吴文藻到了昆明,冰心向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出示了该诗,想把怨气泼在清华身上。梅校长看罢加了两句“冰心女士眼力不佳/书呆子怎配得交际花”。玩笑一开,在场的清华同学都乐了,冰心才觉出“作法自毙”的味道。

1942年,吴文藻患了严重的肺病,当脉搏只有一分钟36下时,冰心两腿发软。出去找人,一个小山坡也走不过去,只觉着丈夫要“完”。然而,吴文藻在重庆“中央医院”奇迹般地缓了过来。出院后的补品只有亲戚送来的一只鸡、两个广柑。

1944年,吴文藻赴美参加“战时太平洋国际学会”,讨论战后盟国对日本的处理。

1946年,吴文藻与冰心去了日本。

1951年,吴文藻放弃美国耶鲁大学[2]的聘请,与冰心一同回到新中国。

1957年,吴文藻先生被错划为右派。是人类学、民族学界著名五大右派[3](吴泽霖、潘光旦、黄现璠、吴文藻、费孝通)之一。冰心同志极度痛苦。正在这时,周恩来总理知道了,就和邓颖超大姐把冰心接到自己家里,总理语重心长地说:“吴先生的事,需要的是你关心吴文藻,帮助吴文藻,而不是别的。这,就要看你的啦……”这亲切的话语给了困惑中的冰心极大的温暖和鼓励力量,也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1966年,“文革”爆发,二人都靠边站,住牛棚。

1979年,吴文藻重新工作,带民族学院的研究生,为民族学的中国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85年9月24日,冰心痛失与自己荣辱与共、相濡以沫的丈夫,遵照丈夫遗嘱把三万元存款捐给中央民院的研究所,作为社会民族学研究生的奖学金。

1999年2月28日,冰心与世长辞。吴文藻早就说过:“等我死后,我们的遗骨再一同投海,也是‘死同穴’的意思吧。”

作品成就

代表作品

《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中国少数民族情况》、《见于英国舆论与行动中的中国鸦片问题》、《现代法国社会学》、《德国系统社会学》、《功能派社会人类学的由来与现状》、《现代社区研究的意义和功能》、《中国社区研究的西洋影响与国内近况》、《社区的意义与社区研究的近今趋势》、《社会制度的性质与范围》、《社会学与现代化》、《英国功能学派人类学今昔》、《战后西方民族学的变迁》、《吴文藻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文集》

主要成就

中国社会学、民族学最早倡导者。

人物评价

吴文藻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和民族学专家,而且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教育家。吴文藻认为,无论社会学还是人类学、民族学,只靠少数人的努力是不行的,只有造就大批的人才,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在吴文藻主持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工作期间,为中国的社会学和人类学事业培育了一大批人才。

香港社会学家黄绍伦:吴文藻先生倡导的社区研究,“带着明确的中国化的目的”,是“有名的燕京社会学系的一位能干的领导人”。是在文革结束之后,尽管年事已高,吴文藻仍然非常关心学术界晚辈的成长和进步。
吴文藻先生的关门弟子、中央民族学院的王庆仁教授回忆说:不管是谁,凡是向吴先生请教,他都从不随便敷衍,而总是认真查阅资料并做出详细摘录后,再作出答复和讲授,使提问人收获很大。“在我的印象中,吴师是一个一本正经的老师,从不说半点笑话,也很少说跟学术无关的事情。”

吴文藻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专业的开创者之一,中国民族学人类学专业的指路人。从上世纪40年代初便极力倡导民族学人类学中国化的学术思想,半个多世纪以来,吴文藻的思想指引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冰心 百家号
  2. 耶鲁大学  选校帝
  3. 右派   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