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卿
人物生平
吴正卿,1912年生于河北省保定市,1931年4月参加著名的宁都暴动,[1]
1932年秋[2] ,20岁的吴正卿奉调湘赣苏区,他工作积极主动,能力出众,很快就升任湘赣苏区红军新独立师师部文书。他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不久,即又升任师部作战参谋。第二年,红八军团宣告成立,吴正卿因多次作战英勇,成绩突出而调任红十七师第四十九团第二营营长1934年春天,年轻的第二营营长吴正卿升任红十七师第四十九团团长。同年, 吴正卿升任红十七师师长,1936年2月,在打鼓新场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4岁.[3]
人物轶事
吴正卿,1912年生于河北省保定市。这时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封建王朝彻底覆灭了。[3]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导致了这场斗争的半途而废,窃国大盗袁世凯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这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付出新的代价。孙中山举起了讨袁大旗。一场维护民主共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在战火硝烟中展开了。[3]
吴正卿在保定的一家私塾上学时,慢慢地接触到一些关于辛亥革命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华民族侵略凌辱的事实,。吴正卿在内心中产生了要为中国的民主自由奋斗的想法。
当然,小胡同里的吴家没有想到,在一个傍晚,刚刚长大成人的吴正卿在街头被拉兵的国民党军队带走了。吴正卿扔下了刚刚从盐铺里买到的两斤火盐,没有来得及告诉任何人,就被押解着离开他生活了十几年的家乡…[3] …
年轻的吴正卿从此开始了战火硝烟的戎马生涯。
吴正卿被编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根沉重的步枪压在他稚嫩的肩头上,吴正卿在炮火硝烟中迅速地长大了。他逐渐懂得了怎样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做一个人,更开始明白了炮火硝烟的真正意义 。他开始接触到共产党的革命理论。[3]
1931年2月,蒋介石调集力量向井冈山中央红军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反革命"围剿",吴正卿所在部队被调集参加"围剿"。当时,第二十六军部分高级将领与蒋不合,蒋介石便借此机会,让第二十六路军与红军两虎相斗,以此达到消灭红军、排除异己的目的。此次"围剿"以国民党失败而告终。吴正卿却在战火中真正地认识了共产党,他看清了国民党内部勾心斗角及其反革命反人民的真实嘴脸。[3]
1931年4月,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吴正卿所在的第二十六路军调集江西宜黄。五月,中共中央从上海派共产党员王超、袁汉澄、李肃、三人潜入第二十六路军搞策反工作。这三条好汉在第二十六路军中积极活动,他们从军中有一定革命思想基础的军官入手,给他们宣传共产主义真理,指明当前的革命形势和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他们像黑夜里指路的明灯。使第二十六路军中的革命力量迅速地发展起来。10月,经党中央批准,发展了赵博生等一批革命骨干加入共产党,并在第二十六路军中建立了共产党特别支部。
这个共产党特别支部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他们分析了第二十六路军潜在的革命力量,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政治鼓动,激发广大士兵的革命热情。吴正卿被这股革命烈火点燃了。他像一条干渴的鱼儿游进了大海,顿然觉得海阔天高,全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力量。他参加了特别支部的活动,接受了党交给他的特别任务。[3]
在第二十六路军的军营里,经常可以看见吴正卿的身影。在军营旁的一个小茶馆里,许多河北老乡们聚在一起,这些年轻的军人热血沸腾,他们听着吴正卿的演讲,一点一滴地汲取着革命雨露的滋润。吴正卿周围团结的革命兄弟越来越多。他们都下决心跟定吴正卿,跟定共产党![3]
12月14日下午,一个振奋人心的庄严时刻来到了:第二十六路军第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命令:宁都全城戒严。团以上军官都接到了参谋长赵博生的宴请函,他们聚集在军部,大客厅里的气氛异常紧张。晚上8点,全体军官们在宴会厅入座,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要发生什么事情了。参谋长赵博生在一片肃静的气氛中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宣布,第二十六路军全军起义,弃暗投明,全军接受共产党的指挥。这已是人心所向,全体军官一阵欢呼,纷纷摔碎了手中的酒杯!
著名的宁都暴动开始了。[3]
12月5日清晨,起义队伍离开宁都城,浩浩荡荡地向红色的苏区进发。吴正卿兴奋得满面通红,他在队伍中领头唱起了红军的军歌。
起义的第二十六路军到达秋溪、龙冈后,部队整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3]
1932年2月下旬,红五军团奉命开赴江西赣州外围,配合红三军完成了攻城任务。这是一支勇敢的朝气蓬勃的队伍,他们在革命理想的激励下,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量。他们奉命攻打龙岗、漳州,无不取得节节胜利。吴正卿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也在军中流传开来。他所在的第五军团第十三军作战英勇,更是功勋赫赫![3]
1932年秋,20岁的吴正卿奉调湘赣苏区,他工作积极主动,能力出众,很快就升任湘赣苏区红军新独立师师部文书。他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不久,即又升任师部作战参谋。[3]
第二年,红八军团宣告成立,吴正卿因多次作战英勇,成绩突出而调任红十七师第四十九团第二营营长。
1933年那个多雨的夏天,国民党集结了第十六师及第十五师第四十五旅共五个团的兵力包围了湘赣苏区。战斗在湘赣交界的梅花坳一带激烈地进行。在红军的阵地中,吴正卿率领的第二营战斗中最强,他们犹如一把锋利的尖刀出没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吴正卿的部队所到之处,敌人节节败退,丢盔弃甲。在这次反"围剿"的战斗中,吴正卿以指挥果敢,用兵灵活,英勇善战而在军中闻名:第二营战士显示出了红军战士特别能战斗的英雄本色,并因此获得了军团部授予的"突击模范营"称号。[3]
1934年春天,年轻的第二营营长吴正卿升任红十七师第四十九团团长。他的革命生涯又展开了崭新的一页。
同年8月,红六军团离开湘赣苏区出桂东、桂阳,准备渡过湘江前去与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合,共同开辟革命根据地。部队抵达湘江边后,遭到国民党湘军的阻击,由于敌众我寡,部队分析了对阵形势,决定避开敌人的锋头部队,绕道阳明山后到达湖南,接着又穿越湘江边界进入贵州。在艰苦的西征途中,吴正卿一直率领第四十九团担任军团前卫,他们扫清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使得大兵团得以顺利地到达目的地。红军战士都明白,此番西行,吴正卿他们立下了汗马功劳![3]
红六军团进入贵州后,在军团参谋长李达的有力部署下,吴正卿率第四十九团英勇作战,一举攻克贵州边城井黄平。接着,部队经过石阡,正沿思南、印江之间的山路北进时,在思南东北的甘溪地区崇山峻岭中,红军遭遇桂系军阀两个师的重兵阻击。在此后有穷追,前有围堵的严重关头,军团首长毅然决定担任前卫的第四十九团变成后卫,掩护部队和机关后勤,部队佯向思南来路折回,以此扰乱敌军视线。然后半路突然调头向北,到达甘溪坡上。由萧克军团长、王震政委率第五十一团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在夜幕中冲破敌人的封锁线。贵州的山路曲折崎岖,分外难行,不巧又碰上狂风暴雨,红军战士在风雨泥泞中艰难地行进,忍饥受饿……吴正卿率第四十九团殿后,其艰难困苦更是可想而知,他们是边战边退,战士们经受了巨大的考验。大部队经过几天不分昼夜的急行军,终于甩掉围追堵截的敌人,在印江的木黄与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胜利会师。吴正卿的第四十九团承担了这次入黔行军的前锋和断后的重要角色,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3]
会师之后,红二、六军团开向四川,并在酉阳之南腰界开过联欢和誓师大会后,又挥师向东,挺进湘西。由吴正卿率领的第四十九团仍担任全军前卫。这一次,红军所向披靡,一举攻占了湘西的永顺县城(时称永顺府)。此时,湘西的土匪头子陈渠珍纠集了几个旅的兵力,趁红军征师疲劳、立足未稳之机,驱匪众向红军猖狂进犯。根据敌我态势及地形复杂等情况,红军主动放弃了永顺县城,把部队撤至十万坪一带,预设埋伏,等待时机歼灭敌人。[3]
这是一场奇妙的伏击战,对于处于不利地位的红军来说,这也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战斗。十万坪大山异样的寂静,战壕中的吴正卿控制住自己猛烈的心跳,他在用眼光告诉战士们,积蓄好全部力量,只待首长一声令下。静悄悄的晌午,显得过分冗长,一群群红翅山雀在密林间飞来飞去……终于,陈渠珍的部队摸摸索索地走进了吴正卿他们的坛子口。敌人的先头部队在伏击圈口上犹豫了一会儿,他们升起了几堆篝火,……下午,敌人的大部队终于浑头浑脑地闯进了包围圈。萧克、王震一声令下,红十七师三个团一齐开火,子弹、手榴弹像泼水一样飞向敌军阵地。陈渠珍的部下们做梦也没想到会遭此打击,阵地上一片鬼哭狼嚎,从匪徒哭爹叫娘,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红二军团乘胜追歼逃敌,吴正卿的部队狠狠地咬住敌人,让敌人溜不走,逃不成,只好乖乖地缴械投降。红二军团乘胜一举收复了永顺县城。
十万坪大捷,红军军威大震,部队得到迅速壮大。[3]
第四十九团进驻大庸后,吴正卿并没有休息,他抓住红军胜利的大好形势,将部队骨干分兵两路深入农村开展扩军运动。吴正卿一双草鞋,一件雨衣,一头扎进当地农民的茅屋里开展工作。有多少热血青年听了吴正卿的谈话夜不能寝,他们了解了中国革命的现状和前景,他们明白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纲领,劳苦青年们纷纷报名加入红军队伍。大庸城内人声鼎沸,革命热情空前高涨。[3]
就在这时,吴正卿升任红十七师师长。[3]
1935年1月,第二、第六军团在湖南桑植县之刘家坪、瑞塔铺召开誓师大会,西进贵州。红军指挥部根据当前的战略形势,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兵力情况,决定红二、六军团撤离塔卧,向北转移,并决定经龙家寨、陈家河等地北渡长江。陈家河位于桑植县城以西30公里处,是红军北移的必经之地。红军领导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将领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确定以庙包为突破口。[3]
庙包地位于陈家河西北,背靠大山,地势突兀,敌军在此筑有土围子,设了一个营的兵力,易守难攻,是影响红军前进的重大障碍,必须首先排除。上级决定红十七师首先攻打庙包。吴正卿接到命令后,首先摸清地形,了解到了敌人的详细屯兵情况,以及与后续部队的联系状况。他亲自指挥,预先布署人马埋伏在山坳密林深处。红军的秘密行动敌人并未知晓,他们在自以为固若金汤的土围子里喝酒吃肉,宰牛杀猪的声音传出老远…[3] …
一个雾茫茫的早晨,土围子外面响起了枪声。这是红十七师一个连向敌人发动了徉攻。敌人从土围子里试探到红军的火力不足,兵力不多。他们以为这是出击获胜的好时机,于是,混头混脑的敌人纷纷喊叫着冲出了土围子,红军诱敌部队在炮火下节节撤退。出堡的敌人没有想到,正当他们追得兴起,旁边山林里突然枪声大作,密集的炮火在敌群中团团开花,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成片成片地往下倒……红十七师的战士们在吴正卿的指挥下,加上红十一团第三营等援兵的力量,迅速地消灭了守敌,割断了澧水南北敌人的联系。[3]
陈家河一战,红军指挥部果断地改变了原来的行动计划,暂停转移。根据侦察部队提供的敌人可能正向塔卧靠拢的动向,决定向南行进,追歼陈耀汉残部。由吴正卿率第十七师为先头部队,沿澧水北岸进抵桃子溪北面的岩屋口,侦悉敌人陈耀汉率其师直、张镜明旅和第三四七团即将到达桃子溪,在这里等候留守桑植城的第三四八团,准备退往塔卧。红军指挥部认为:敌军奔命疲惫,立足未稳,又忙于宿营造饭,不会料到红军来得如此神速,应乘敌不备之机给予袭击。萧克命令红十八师隐蔽在插向桃子溪背后的万灵山堵住通路,不让敌人跑掉;由吴正卿指挥的红第十七师以第五十、五十一团沿大路正面袭击。待红十八师到达预定位置时,正面部队在吴正卿的指挥下分成两路冲向桃子溪前面的相家台、李家台,然后围歼敌军。[3]
敌人听到枪声大作,便仓促应战,很多敌兵还没有来得及投入战斗就当了俘虏。
战斗进行了两个多小时,除陈耀汉和他的特务连一部分侥幸逃脱外,一个师部、一个旅部、一个山炮营和第三四七团全部被红军消灭,并活捉了敌师参谋长,还有缴获两门山炮(其中一门现藏于北京军事博物馆)。
红军在三天之内连续赢得陈家河、桃子溪两次战斗的胜利,改变了在反"围剿"斗争中的困难处境,为恢复和发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创造了重要条件。不久,红军收复了桑植城,并恢复了塔卧以北的根据地。
1935年5月下旬,红二、六军团进逼龙山来凤。6月2日,又由龙山之兴隆,经桶车、石牌,突破龙山、宣恩封锁线,进至沙道沟、高罗和东门关一带。吴正卿所在的红六军团包围宣恩县城,这是一场漂亮的歼灭战,敌人开始负城顽抗,红军部队攻势十分猛烈,枪炮声声震云天,敌人坚持不住,只得弃城出逃。在宣恩北面的椒园附近,遗退的敌人遭遇到红军更为猛烈的打击。吴正卿与将士们一举痛歼了徐源泉第二八七团的一个营。椒园那片硝烟弥漫的土地上,红军战士胜利的笑声与战歌响彻云宵。[3]
战斗胜利之后,红六军团主力并未停歇,他们当晚就急行军赶到忠堡,在一片夜色之中,将敌人张振汉的第四十一师直属部队和第一二一旅的四个团包围在构皮岭的山凹里。敌人感到自己末日来临,张振汉命令部队拼死抵抗。[3]
战斗在晨晖中打响,除了一部分顽敌,张振汉部不少人已丧失信心,部队溃如一盘散沙。战斗进行了整整一天,摧毁了敌人的电台,炸死了敌师参谋长。
战斗第二天清晨才告结束,敌四十一师师部、第一二一旅和特务营被歼灭,纵队司令张振汉被捉,其余六个团均遭沉重打击。红军取得了忠堡战斗的胜利。[3]
8月8日,红六军团又在龙山芭蕉坨击溃敌人陶广部队10个团。至此,湘鄂川黔根据地军民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退出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在越过湖南境内的澧、资、源水后西进贵州。吴正卿带领第十七师一路担任长征前卫,他们在晃县的偏水地区遭遇到敌人疯狂的阻击,战斗打得非常艰苦。吴正卿亲临前线作战,他鼓励战友们: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奋力消灭敌人,为大部队铺平道路!在吴正卿的率领下,部队一路上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在攻占了贵州的石阡后,红二、六军团渡过乌江直达黔西。[3]
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抵达贵州西北部的黔西、大定、毕节一带。这时,敌第九十九、第二十三师被红军阻隔在鸭池河东岸,而国民党的第二十五军军长万耀煌和郝梦龄率三个师的兵力,欲从遵义经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向黔西急进追击红军。为了阻击敌人,由吴正卿率领第十七师部分红军从黔西赶到打鼓新场[3]
打鼓新场是一个战略要地,山高、路窄,地形地貌复杂,在打鼓新场的一个制高点-大定坡上,竖立着一个三层楼高的大型盐碉,里面龟守着敌盐防军100余人。要在此有效地阻击敌人万耀煌部,必须迅速摧毁盐碉并占领制高点。[3]
这种严峻的战斗形势,是对年轻师长吴正卿的又一次考验。吴正卿迅速地布署攻占盐碉的战斗方案,战斗很快开始了。敌人凭借着盐碉堡垒的优势,使红军的几次冲锋都没有奏效。
关键的问题是时间,时间不等人!万耀煌和郝梦龄的部队眼看就要赶到打鼓新场。吴正卿发出了新的攻击命令,并且他亲自指挥战士们往盐碉冲击。战斗进行得非常残酷,敌人的子弹像雨点一样从碉堡的枪眼里往山下倾泻,不少红军战士牺牲了,后面的人又接着冲上去,为了夺取战略要地,为了红军能顺利地北上长征,为了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完成,师长吴正卿挥动着驳壳枪冲向敌阵……[3]
一排机枪子弹从盐碉里射出来,吴正卿不幸中弹牺牲。大山为之悲泣,流水为之呜咽,年轻的红军师长吴正卿,屡建战功的好师长吴正卿离开了红军战士们,他的牺牲震动了每个战士的心,红二、六军团的战士们满怀仇恨与怒火与敌作战,敌堡被攻克了,他们还取得了"将军山战役"等一系列辉煌的战果![3]
人物纪念
1984年,肖克到金沙大定坡上指认吴正卿牺牲地。[4]
1985年,中共金沙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其牺牲地立碑为祭,同年,在县城戴家堡为其建立纪念碑。[4]
2004年,该碑被人为损毁,县委、县人民政府又重立碑一块。[4]
参考资料: 1. 打鼓新场铸英魂--红军十七师师长吴正卿 . .知网空间 . 2015-02-22 2. 打鼓新场铸英魂--红军十七师师长吴正卿 . .百度文库 . 2015-02-22 3. 吴正卿 . .中国英烈网 . 2015-02-22 4. 吴正卿烈士牺牲地 . .互动百科 . 2015-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