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紹青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11月14日) |
吳紹青(Wu Shao Qing, 1895年10月21日 - 1980年3月16日) 解放後任中國防癆協會副理事長,上海防癆協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結核病科學會常務理事,上海第一醫學院肺科教授、肺科教研室主任等職。1951年,肺病新藥異煙肼問世,他與有關單位協作研製並在全國推廣使用。以後,又協作開展結核菌對異煙肼耐藥性和致病力的研究,論文於1957年在新德里召開的第十四屆國際防癆聯合會年會上宣讀。
吳紹青 | |
---|---|
醫科教授 | |
出生 | 1895年10月21日 |
國籍 | 中國 |
目錄
人物簡歷
- 1895年10月21日出生於安徽巢縣。
- 1921年畢業於長沙湘雅醫學專門學校(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前身),獲醫學博士學位。
- 1921―1929年先後任上海工部局傳染病院、安徽省蕪湖醫院和江西省南昌醫院住院醫師、醫師。
- 1929年赴美哈佛大學醫學院深造。
- 1932―1937年任南昌醫院肺科主任、兼代院長。
- 1937―1944年先後在上海、昆明、重慶任上海醫學院肺科教授,兼任重慶中央醫院副院長。
- 1937―1980年任中華醫學會結核病科學會委員、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顧問。
- 1944―1946年赴美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任肺科研究員,兼波士頓麻省紀念醫院及帝屈德肺病醫院肺科主治醫師。
- 1946―1980年任上海醫學院(1952年改稱上海第一醫學院)肺科教授、顧問,創建上海肺病中心診所,任主任,到上海澄衷肺病療養院(上海市第一肺病醫院前身)指導工作。
- 1980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
人物生平
- 1895年10月21日出生於安徽巢縣農村一個清貧的家庭里。其父在鄉間開私塾,靠微薄的收入維持生活。他3歲時喪父,寡母攜他回到蕪湖外祖父家生活。在舅父資助下,他上了私塾,老師管教極為嚴格,同時本人又聰穎好學,因而打下極好的漢文基礎。10歲時他進了蕪湖教會辦的小學。該校有多名美國教師,他開始學習英語,且極為勤奮。小學畢業後他升入蕪湖萃文中學,到高中三年級時,由於美國校長限制中國學生的活動而發生了學潮。吳紹青是學生代表之一,被迫停止了學籍,於是在家自學不息。1915年,在上海麵粉廠擔任技師的舅父邀他去當助手,他因已立志學醫而婉言謝辭。這時他看到報上登載漢口一英籍醫師招收醫學生的啟事,立即赴漢口應試,不料到漢口後發現並非正規學校而大失所望。適時他得知由顏福慶等創辦剛一年的長沙湘雅醫學專門學校(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前身)正在招生,隨即前去報考,因考試成績優異被招收為該校第一班插班生。該校系七年制,前二年為預科,後五年為醫學本科。
- 1921年第一班10名學生畢業,均獲醫學博士學位。這10名畢業生中有吳紹青、張孝騫、應元岳、湯飛凡、姚克方和周誠滸等。後來他們都成為中國醫學界的重要領導骨幹,對中國醫學教育和醫學各個領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吳紹青從湘雅畢業以後,先到上海工部局傳染病院任住院醫師,後到蕪湖醫院任內、外科住院醫師數年,而後又轉到南昌醫院任內科醫師。
- 1929年他赴美國到波士頓哈佛大學醫學院深造,在斯科特和福伊克納教授的指導下研究血液病,並共同發表了一篇題為《白血病的治療》的論文。隨後,該文被西塞爾《內科學》第3版列為參考文獻。這時,吳紹青患了輕度肺結核,住進紐約多都療養院休養,並得以醫師身份參加該院胸腔會議。從此,他開始對肺病學發生了濃厚興趣,閱讀了大量有關書籍和文獻,深感肺結核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需大力防治。當他的病情靜止後,他回到波士頓,改攻肺科,立志救治眾多的肺結核病人。
- 1932年,他婉言謝絕了師友的挽留,毅然偕在美國剛結為伉儷的夫人、前在中國南昌醫院共事的美籍護士長埃爾瑪克女士回到哺育他成長的祖國。仍在南昌醫院工作,任肺科主任兼代院長,並在南昌西郊創辦肺結核療養院,還定期到郊外麻風院巡診。
-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大舉進攻中國。北平、天津、上海、太原、南京、武漢相繼失守。在日軍迫近江西時,吳夫人得美國朋友的幫助帶領一子一女從九江搭外國海輪迴到美國。吳紹青隻身輾轉到上海時,其肺結核復發,休養一年後,受聘任上海醫學院肺科教授。此時上海已變成「孤島」。上海醫學院派朱恆壁、應元岳分赴內地勘察院址,籌劃內遷。隨後該院師生分批經安南(今越南)海防到昆明。吳紹青帶領幾名學生駐在河內,負責接應師生和搬運工作。他調度有方,給許多師生留下深刻印象。上海醫學院先在昆明龍潭開課,後遷到重慶歌樂山。吳紹青除繼續擔任肺科教授外,還兼任重慶中央醫院副院長二年。
- 1944年,他獲得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資助,再度赴美,在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任研究員,併兼任波士頓麻省紀念醫院及帝屈德肺病醫院肺科主治醫師。他花費了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周密考察了美國的防癆機構和設施,深入了解肺結核的預防和治療新進展。這時他與闊別了6年之久的夫人和子女團聚。
- 1946年,他攜眷回國,繼續在上海醫學院任肺科教授,擔任醫療教學工作,並以極大的熱情推動上海和全國的防癆事業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人民政府重視防癆事業,吳紹青異常振奮,更加積極地參與各項防癆事務。數十年如一日,為中國控制結核病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他歷任中華醫學會理事,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結核病科學會委員、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顧問,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結核病科學會主任委員、顧問, 《中華結核病科雜誌》和《中華結核和呼吸系疾病雜誌》的副總編輯、顧問,中國防癆協會理事、總幹事、副理事長,中國防癆協會上海分會副理事長,上海市肺結核病防治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等職務。吳紹青於1980年3月16日逝世,終年85歲。
防癆事業
結核病俗稱癆病。在未發現抗結核的特效藥物以前,結核病流行猖钁,結核病死亡占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一位。那時人得了結核病較今日患癌症還要害怕,得病的人很多,成為當時一大社會問題。吳紹青自30年代初專攻肺科以後,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肺結核方面。
- 1932年,他回國到南昌醫院後,除在該院加強肺結核醫療工作外,在南昌西郊創辦了西山肺結核療養院,並經常呼籲防癆。1937年,中華醫學會結核病科學會在上海成立,吳紹青被選為委員。該會1943年改稱中華醫學會防癆委員會,他被選為主任委員。
- 1944年,吳紹青出國考察防癆工作,1946年回國,除繼續擔任上海醫學院肺科教授外,大部分精力投於防癆工作。他首先在上海醫學院的支持下,在中國紅十字會第一醫院(今上海醫科大學華山醫院前身)內撥出數間房屋,並從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獲得X線機和其它儀器,創建了上海肺病中心診所,開展防癆工作。
他從實踐經驗體會到,僅靠少數單位少數人是不能搞好防癆工作的。於是他積極活動,恢復了在抗日戰爭時期中斷了的中國防癆協會,他被選為總幹事,與副總幹事陳湘泉一道大力推動全國及上海的群眾防癆工作。他還發動、協助其他省市及一些地區恢復和建立防癆協會。他在上海,團結上海市原有的兩個結核病醫院和兩個肺病診所的約200名專業醫師,為本市及全國舉辦各種訓練班,培訓專業醫護人員,擴大防癆隊伍。根據吳紹青提出的「重點檢查,查出必治,治必徹底」的方針,他們採用裝有縮影X線機的流動車對部分大學、工廠、企業和一些行業的從業人員進行集體肺部健康檢查,以期達到早期發現病例,早期治療的目的。他們協助許多工廠和企業舉辦自辦療養所(室),並派專業醫師和護士定期查房、訪視,給予必要的指導,收到既少花錢,病人又得到合理治療的效果。 卡介苗接種對預防兒童結核病,尤其兒童粟粒型肺結核和結核性腦膜炎有良好效果,已為國際所公認。中國防癆協會大力培訓一批接種人員後,立即推行這項工作。當時人們對卡介苗接種尚缺乏認識。吳紹青與劉永純醫師撰寫了一篇《卡介苗無害論》的文章,提高了許多家長的認識,使他們放心讓兒女接受接種。為了提高群眾對結核病的認識,1947年2月中國防癆協會聯合上海市各界知名人士及有關單位組成委員會,開展防癆宣傳教育和勸止隨地吐痰運動。宣傳教育採取多種多樣的方法,包括在路旁電線杆上漆刷標語;在火車、輪船、飛機、公共電車汽車上張貼宣傳畫;在中外報紙上刊登勸止隨地吐痰運動的文章,在公共電車、汽車上進行勸止隨地吐痰的廣播;在廣播電台的防癆講座節目中由專家輪流講授;在電影院放映正片前,先放映防癆幻燈片;發動全市30多萬小學生在馬路上勸誡行人不要隨地吐痰等。上述活動的規模和聲勢均十分浩大,並歷時5個多月。這些工作不僅在上海收到了良好效果,且在全國起到了示範作用。
- 從1946―1949年,吳紹青的工作極為繁忙,幾乎將全部時間與精力放在防癆事業上。他直接領導上海肺病中心診所的日常工作,和醫師們共同察看X線集體肺部健康檢查的縮影照片,每周親自看一次門診,並參加上海防癆協會各項防癆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加強中國防癆協會與中央衛生部的聯繫,1951年1月,中國防癆協會由上海遷到北京,由裘祖源接替吳紹青的總幹事職務。人民政府十分重視防癆工作,吳紹青感到十分振奮,更加積極地工作以推動上海和全國的防癆工作。
- 1951年國外報告異煙肼對醫治結核病有效。
- 1952年,吳紹青與軍事醫學科學院協作,研製國產異煙肼取得了成功。該藥物經上海第一醫學院藥理教研組分析,證明毒性很低,然後在中山醫院、中國紅十字會第一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一一醫院對收治的活動性肺結核患者進行治療研究,證實國產異煙肼療效高、副作用少、價格低廉。隨後,吳紹青在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結核病科學會大會上宣讀了該研究成果,並寫成論文發表於《中華醫學雜誌》上,使國產異煙肼迅速向全國推廣,眾多肺結核患者獲得了及時的治療。接着他與上海第一醫學院病理教研組和微生物教研組協作,進行結核菌對異煙肼的耐藥性與致病力的關係的研究。他們選擇經胸部X線證實,痰塗片結核菌陽性並過去從未用過任何抗結核藥物的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服用異煙肼後,對其痰培養作耐藥性測定,然後再接種在小白鼠和豚鼠身上,分別在1個月或2個月時用乙醚將它們殺死,取其脾、肝、肺和淋巴結作巨體觀察和顯微鏡檢查。將經異煙肼治療平均7個月、資料完整的25例加以分析,證實全部痰菌陽性者均產生耐藥性,臨床症狀仍有不等程度的進步。同時,證實耐藥的結核菌對動物體的致病力也同樣有所降低。但少數患者有差異。吳紹青認為這一差異是由於宿主和細菌在某一標本中的不均一性造成的。他主張只要臨床上需要,可不必因結核菌產生耐藥性而在給藥方面受到限制。這一研究為當時認為應對結核病人給以長期合理地應用抗結核藥物進行治療的主張提供了理論上的根據。
- 1957年,吳紹青作為中國代表團的成員之一,出席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第十四屆國際防癆會議。在大會上他宣讀了這一研究結果,受到與會代表們的一致好評。
為了進一步發展上海市的防癆工作,1956年在上海市衛生局領導下,成立了上海市肺結核病防治委員會。上海市衛生局王聿先局長任主任委員,吳紹青任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吳紹青負責擬訂全市統一的防癆工作計劃,指導全市防癆工作的開展,把上海市結核病院、中國防癆協會上海分會所屬各院、所和上海第一醫學院肺科三支主要防癆力量從業務和技術上統一起來,進行防癆工作。同時,他還組織每周舉行一次病案討論會,討論疑難病例的診斷和治療。參加的人員有各單位肺科醫師、放射科醫師等。這對提高全市有關醫師的業務水平有極大的幫助。吳紹青對於其他單位建立肺科的工作,無不熱心幫助,如上海市胸科醫院和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都得到過他的指導。在浙江嘉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一一醫院,收容了不少患肺結核的解放軍戰士。他連續3年組織一些結核病科和呼吸系內外科專家、醫師利用星期日前去講課、讀片、示教、處理病例以及開展手術治療,提高了該院的業務水平。 隨着人民衛生事業的發展,上海市組成全市性的結核病防治網的條件已經成熟。
- 1956年,在市衛生局的領導下,成立了上海市結核病中心防治所,相繼在1957―1958年全市各區縣先後成立了結核病防治所,負責本區縣的結核病防治工作。從此,全市結核病的防治工作在中心防治所的全面規劃下走向一個新的階段。
根據有計劃的抽樣檢查,上海市結核病患病率自1957年的400/10萬下降至1990年的64/10萬;市區結核病死亡率自1951年的208/10萬,下降至1990年的4.3/10萬。新生兒卡介苗接種覆蓋率不斷提高。兒童結核性腦膜炎和粟粒型肺結核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明顯減少。1955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183.3/10萬,1980年已無死亡。世界衛生組織亞太地區結核病組、美國、英國和羅馬尼亞防癆專家到上海參觀後,對上海防癆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無不讚嘆。這些成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全市防癆工作者通力合作所取得的,當然也與吳紹青的長期辛勤勞動和獻計獻策分不開的。 吳紹青在1979年全國結核病防治學術會議上指出:結核病仍是中國當前肺科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必須在一定時期內解決它,必須把好「治必徹底」這一關,治一個好一個,治寓於防,治癒率愈高,預防的負擔愈輕。今後隨着防治規劃嚴格貫徹執行,真正做到「防治結合」,那麼疫情的控制應該是完全有把握的。
肺病學科
近半個世紀以來,呼吸生理研究的飛躍發展,推動了肺功能測驗在內科、外科、呼吸科和職業病領域的廣泛應用。過去,肺功能測驗在中國只有最簡單的肺活量測驗和測驗常數。1956年起吳紹青等開展肺功能測驗,利用新陳代謝儀改為肺量計,開展肺功能測驗,以後陸續進口了新儀器,對中國正常人進行肺容量、通氣功能和換氣功能等一系列測驗。吳紹青等在1956―1961年間陸續發表有關肺功能測驗的論文24篇。他們在1961年編寫出版了《肺功能測驗在臨床的應用》一書。這是中國第一本有關肺功能的專著。該書對呼吸生理、肺功能測驗的價值、測驗方法、肺功能正常常數和各類肺疾病肺功能的改變,均作了重點闡述。同時對測驗方法和步驟的描述極為詳盡,基層單位醫師手此一冊,即可開展測驗。這本書在全國各地備受歡迎。 50年代,中國有關肺病學的書籍屈指可數,許多醫師大多閱讀國外出版的專著,而國外的肺疾病的患病率及臨床情況與中國實際情況有時大相徑庭。吳紹青認為中國應有自己編寫的專著,否則對肺科的發展極為不利。1959年,他與其他有關專家編寫了《結核病學》 、 《實用肺結核病治療學》等書。他還是上海第一醫學院主編的《實用內科學》一書1952年、1958年、1972年和1980年版的編委,並是呼吸系統疾病部分的主編。這些專著對於肺病學知識在中國的普及起到很大的作用。 60年代初期,中山醫院肺科即對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患者進行肺功能研究,積累了不少資料,為呼吸衰竭的診斷和治療奠定了基礎。70年代,吳紹青根據他半個世紀的臨床經驗和淵博的醫學知識,高瞻遠矚地指出:在抗生素和抗結核藥物問世後,全世界肺疾病的流行病學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肺結核和肺部急性炎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一部分病例則必演變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吸煙、大氣污染和各種過敏原的長期作用,助長了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癌的患病率的上升。他認為結核病醫師應擴大眼界,不宜囿於過去的狹隘的範圍,只局限於肺結核病的研究。 他大力提倡戒煙。在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結核病科學會召開全市性肺氣腫綜合討論會上,他提醒上海市肺科醫生應重視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的防治。1971年,周總理指示衛生部成立防治慢性支氣管炎辦公室,統一領導全國防治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原性心臟病的研究工作。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成立了宣傳戒煙的機構。這些事實與吳紹青的遠見是不謀而合的,說明吸煙對慢性支氣管炎的危害已成為世界性問題。 吳紹青一生著述甚多,先後發表了80多篇論文,寫過近10本肺科教科書和參考書。他豐富的肺科學識與經驗,充實了中國近代的醫學寶庫,為中國肺科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50年代中期,與肺科同事研究當時國內尚屬空白的肺功能測驗技術,獲得成功,編印出版《肺功能測驗在臨床應用》一書。60年代,對慢性支氣管炎與肺氣腫患者進行肺功能測驗,積累不少成果和資料,為呼吸衰竭的診斷和治療奠定了基礎。吳氏治學嚴謹,教學認真,講課生動,表述精確,邏輯性強,對基礎理論和各種疑難雜症講得深入淺出,融會貫通,取得極好的教學效果。並以滿腔熱忱幫助兄弟醫院建立肺科,培訓人員,傳授醫術,臨床會診,指導示教。先後發表論文80餘篇,著有《實用內科學》呼吸系統疾病部分、《實用肺結核治療學》等。1956年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
培育人才
吳紹青在培育人才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他長期擔任上海第一醫學院肺科教授和中山醫院肺科教研組主任。他的教學方法具有獨創性。他採取啟迪的方法,用簡練的語言,將肺部疾病從病理、病理生理和臨床特點,深入淺出地表達出來,邏輯性強,因而效果極好,深受學生們的歡迎。他對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和進修人員都有明確要求和一套培養方法。他通過查房、病例討論、教學討論和胸腔會議等各種形式進行教學,循循善誘、反覆啟迪。他指導住院醫師閱讀國外文獻並要求作筆記,鼓勵寫病例報告、病例分析和文獻綜述等,親自為他們修改文章。他還鼓勵主治醫師、研究生和進修人員從事研究工作,撰寫論文。在他的教導下,中山醫院肺科醫師每年在國內雜誌上發表了不少質量較好的論文。 上海第一醫學院每年接受全國各地派來的肺科進修人員5―6名,20多年從未間斷。醫學院還舉辦了肺功能進修班多期。這些進修人員遍布全國各地,已成為骨幹力量。據統計,全國有11所醫學院校的肺科主任為吳紹青的學生。至於他的學生在全國結核病防治院所和綜合性醫院任肺科領導和醫師者則更多。他的學生王鳴岐、王德理、諸榮恩等都是全國知名的肺科專家。 60年代,中國《國外醫學·呼吸系疾病文摘》月刊由中山醫院肺科教研組擔任主編。吳紹青發動主治醫師以上的醫生每月寫一二篇文摘,他親自對照原文仔細校正,藉以提高他們閱讀英文雜誌和編寫的能力。他曾長期擔任《中華結核病科雜誌》和《中華結核和呼吸系疾病雜誌》的副總編輯、顧問, 《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的編委。他十分重視雜誌的質量,經常為雜誌審改稿件,撰寫專著。 他規定自己每年至少寫一篇科研論文,每篇論文,最少修改三遍,多至五六遍。論文質量要達到要求後,他才向外投稿。中華醫學會編輯出版部中處理過吳紹青稿件的老編輯無不讚賞他嚴於律己的作風,不論中文稿、英文稿幾乎不需改動一個字,一個標點。 1979年11月全國結核病防治學術會議在杭州召開,吳紹青抱病前去參加,並作了報告。報告闡明了中國控制和消滅結核病的關鍵性問題,指出肺科工作者科學研究的方向。該報告後來發表在《中華結核和呼吸系疾病雜誌》上,影響很大。 在臨終前的二三個月,吳紹青心絞痛發作頻繁,雖在醫師勸告下作了些休息,但只要身體稍有好轉,就執筆撰文。直至逝世前兩天他還為南京軍區後勤衛生部辦的《內科主任、主治醫師呼吸系疾病進修班講義集》完成了前言和一篇講話稿。1980年3月16日上午,他還在指導年輕醫師翻譯《呼吸系統疾病的基礎理論》 (英文)專著,並邀上海市結核病中心防治所陳恆醫師匯報上海市結核病防治工作情況。16日下午,心臟病突發,與世長辭。噩耗傳到全國各地,各地受他教益的朋友和學生們,無不哀痛不已。他為中國防癆事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他生前還留下遺言,將自己的遺體獻給祖國的醫學事業。
個人作品
《中華內科雜誌》
- 1 吳紹青主編.呼吸系統疾病.見:上海第一醫學院實用內科學編輯委員會編.實用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2,1958,1972,1980.
- 2 吳紹青,崔祥璸,王士伸.異煙肼對於結核病臨床試用之研究.中華醫學雜誌,1953,2(7):482―493.
- 3 吳紹青,顧愷時,徐昌文等.肺球形病灶的治療.中華結核病科雜誌,1954,2(2):85―88.
- 4 吳紹青,崔祥璸,王士伸.再論異煙肼對肺結核的治療及其混合治療.中華結核病科雜誌,1954,2(2):105―111.
- 5 吳紹青,崔祥璸,李華德.肺功能測驗:(1)通氣功能.中華結核病科雜誌,1956,4(2):85―93.
- 6 吳紹青,崔祥璸,李華德.肺功能測驗:(2)換氣功能.中華結核病科雜誌,1956,4(2):94―102.
- 7 吳紹青,谷鏡汧,鄭子穎等.結核菌對異煙肼的耐藥性與致病力的關係.中華結核病科雜誌,1957,5(2):82―90.
- 8 吳紹青,李華德.肺切除術及骨膜外填充術對肺功能的影響.中華結核病科雜誌,1957,5(3):238―244.
- 9 吳紹青,薩藤三,李華德.殘氣的生理意義與測驗方法.中華結核病科雜誌,1958,6(1):75―77.
- 10吳紹青,李華德,薩藤三.殘氣常數測定與臨床意義.中華結核病科雜誌,1958,6(2):125―137.
- 11吳紹青,谷鏡汧,鄭子穎等.異煙肼對敏感與耐異煙肼結核菌感染小白鼠的實驗療效.中華結核病科雜誌,1958,6(3):201―203.
- 12吳紹青,李華德,薩藤三.時間肺活量的常數及其對通氣功能意義.中華結核病科雜誌,1958,6(6):490―494 .
- 13吳紹青主編.結核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9.
- 14吳紹青,薩藤三,李錫瑩等.利用肺功能測驗以診斷支氣管哮喘並發肺氣腫的研究.中華內科雜誌,1961,9(4):207―211.
- 15吳紹青,李華德,薩藤三.肺功能測驗在臨床上的應用.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1.
- 16吳紹青,顧愷時.實用肺結核病治療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2.
- 17吳紹青.控制呼吸系疾病的進展和中國肺科發展前景.中華結核病和呼吸系疾病雜誌,1979,2(2):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