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吴蕴瑞(1892~1976),字麟若,江苏江阴人,著名体育家[1]。先后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国立东南大学体育系、哥伦比亚大学。吴蕴瑞是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先驱,在教学过程中开僻了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领域。吴蕴瑞是中国现代体育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数十年中培养了众多体育界的栋梁之才。吴蕴瑞长期担任中国现代体育教育的发祥地南京大学(中央大学)体育系主任,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第一所体育高等学校上海体育学院(华东体育学院)的创始人[2]

吴蕴瑞
著名体育家、上海体育学院创始人
出生   1892年
  江苏江阴
逝世   1976年
母校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职业 教育工作者

2018年5月14,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公布了首批“上海社科大师”人选名单,吴蕴瑞当选[3]

目录

人物生平

吴蕴瑞(1892-1976),字麟若,江苏江阴人。1924年东南大学体育系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体育系学习。获芝加哥大学医学学士和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1927年毕业后赴英、法、德三国考察,当年10月回国。先后任中央大学体育教授兼系主任、东北大学体育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32年被聘为第一次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的筹备委员,参与起草国民政府的体育法规,担任了教育部体育指导委员会常委,参与体育的重大决策。1933年再次应聘为国立中央大学体育系主任。1949年中央大学改名南京大学,吴蕴瑞仍任南京大学体育系主任。

吴蕴瑞长期从事体育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他不是死板地将在美留学时所接受的实用主义体育思想硬搬到中国,而是结合中国的国情,用科学和哲学的态度,探求体育的原理与原则,解决体育与运动、体育与军事训练,体育政策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例如为了提倡和宣传体育的科学化,1928年他在中央大学体育系首次开设了《运动学》课程,1930年还通过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1933年吴蕴瑞与袁郭礼合著出版《体育原理》,论述了体育目的、体育与人、体育与教育等关系,其中包括理论与实践、体育与军事训练、近代体育与中国国情问题,进一步倡导体育的科学性,宣传欧美实用主义体育思想。

吴蕴瑞虽然提倡实用主义体育,但对20世纪30年代初体育界一些学者借助功利主义拟定体育目标,片面地理解体育的"实用",用劳动代替体育,把体育与军国民教育划等号等观点提出质疑、驳斥。吴蕴瑞认为,对体育存在"实用"的片面的理解,是狭义的功利主义导致的,"盖不顾功利主义,体育恐蹈空泛无捉摸之弊",但顾功利主义,决不是非浅狭窄的功利主义,而是广阔远大的功利主义。

吴蕴瑞这种以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观点研究体育、发展体育的思想,虽然是受欧美实用主义体育思想的影响而萌发产生的,但也不完全是欧美实用主义体育思想的翻版,在不少方面已摆脱了欧美实用主义体育的局限,有他自已新的思想与观点。例如,1936年正值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生死存亡之际,一些社会人士搞不清军训与体育的关系,以为有军训可以放弃体育,于是提出军事训练可以包括体育,专重军训不需要体育等观点。面对这些错误的观点,吴蕴瑞恐怕体育会被误入歧途,就通过《体育季刊》等杂志发表文章,提醒人们正确认识体育与军训的关系,呼吁军事教育与体育界应相互协调,共同重视体育。吴蕴瑞认为,体育是军事教育的基础,军事教育虽然内容很多,概括起来不外乎精神、体格和技术三方面训练。体育对于精神、体格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有独特的功效,这是军事训练所不能取代的。因此体育与军事活动应该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军事训练不能取代体育,同样体育也不能代替军事训练,体育仅仅是军事教育的基础,体育训练有助于军事技能的提高和发展,军事教育离不开体育。

个人作品

吴蕴瑞先生著作甚丰,1930年3月就编著了中国第一部运动生物力学著作《运动学》,1935年至1936年(民国24至25年),主编了《中小学体育教授细目》共24册,使中小学体育教学有了统一教材。主要著作还有:

吴蕴瑞
大师之路--上海体育学院首任院长吴蕴瑞

《人体机动学》

《体育教学法》

《体育原理》(与袁敦礼合著)

《田径运动》

《体育建筑与设备》

《青少年体育锻炼》等。

趣闻轶事

1930年春,南京市政府在公园路市立公共体育场举行了南京市中小学第二届运动会。别看只是学运会,声势却相当大。大会总裁判长就是当时的中央大学体育系主任吴蕴瑞。为体现公平合理,大会所请裁判也多为体育界学识经验丰富的教授及曾在杭州第四届全运会上服务过的人员。

5月10日的开幕式上,中央军陵军乐队前来奏乐助兴,还举行了运动员入场式。在主席台前就坐的吴蕴瑞一身白色薄西装,胸佩总裁判长标志带,手持进口计时秒表,英姿勃勃,仪态庄重而潇洒。

对于这次中小学运动会,欧美各国驻宁记者及国内各报记者纷纷争着拍照。教育部还派出摄影组前来赛场拍摄了纪录片。运动会上涌现出几十名有一定前途的小选手,还破了首届南京中小学运动会上的十三项田径球类纪录。这个成绩的取得,吴蕴瑞和袁宗泽、郝更生、黄丽明等体育专家可谓功不可没。吴蕴瑞还为办好这届运动会出谋划策,制定规则,甚至连跳远沙坑的沙子质量、跳高木杆质量都一一亲自检查。比赛中,他执法公正严明,出力颇多,几乎放弃了全部休息时间。

几天后,南京市教育局的刘局长特去成贤街吴蕴瑞住所拜访,送上茶点、绿豆糕等小礼物,并取出一个信封,说为了表达感谢之意,局里决定给吴蕴瑞一份津贴费。没想到,吴蕴瑞很不快,变了脸色,对刘局长说道:“贵局此举欠妥,我只收下礼物即可,至于津贴费万万不会收下的。我们能为孩子们的体育运动出些力本是理所当然的。我相信其他教授也不会收取这笔津贴费的”。刘局长连连点头称是,心生惭愧。

吴蕴瑞在中央大学执教多年,发掘了一大批体育人才,其多人后来都成为中国体坛的栋梁之材。

1933年秋,进入南京中央大学体育系就读的徐恕忠引起了了吴蕴瑞的关注。他来自江苏沙洲(今张家港市),是一名健壮质朴的农家子弟。一年前,以全省中学田径比赛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被中大体育系特招入学。

徐恕忠他性格内向,朴厚少言,神色阴郁。吴蕴瑞不愧是体育心理学专家,他注意到土气十足的徐恕忠,指示师生们在生活上多多关照徐恕忠,并为他申领了一份助学金。接下来,吴蕴瑞在体育系教研室休息室单独约见了这个大龄学生,详细了解了他的家世和经历。对他在跳高、跳远、中短跑、跨栏跑、掷际枪、游泳等十余项项目中取得的优秀成绩大为赞赏。吴蕴瑞了解到,徐恕忠因多年锻陈,营养跟不上,体质已受影响,不太可能成为一流田径运动健将,他好言抚慰,示意徐恕忠争取以后成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

在吴蕴瑞的关心下,徐恕忠从中大体育系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中央大学、贵阳工学院等七八所学校从事体育教学。1947年,徐恕忠还来南京力邀吴教授前往贵阳指导省学运会,开幕式上,吴蕴瑞向千余来自苗族、壮族、土家族、布依族等十几个民族的少数民族学生运动员作了现场技术指导。上世纪80年代中期,笔者去药学院(今中国药科大学)采访徐恕忠,他已患偏瘫卧床,但在提到恩师吴蕴瑞时他仍眼生泪光,生出敬仰之情。

个人其它信息

书画大家

吴蕴瑞(麟若)学识渊博,不仅是一位体育家,也是一位书画家[4],为书画界所推重。徐悲鸿在《吴麟若画展》一文中曾评说:"江阴吴蕴瑞先生麟若,以名体育学家而酷嗜艺术,而爱画尤入骨髓。四十以后,始试学画,竹师造化,以竹为师,所诣清逸,卓然独到。渐渐扩大领域,写花卉鸟兽,其中尤以梅花芙蓉家鸭水牛为有精诣。"

吴蕴瑞
吴蕴瑞塑像

吴蕴瑞与徐悲鸿

在南京大学执教期间,身为体育系主任的吴蕴瑞与身为艺术系主任的徐悲鸿,多有往来,在徐悲鸿的影响下,吴蕴瑞也开始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两人因此产生了深厚的友谊。据廖静文(徐悲鸿夫人)回忆,在徐悲鸿身患重病的时候,经济在所困顿,当吴蕴瑞得知消息后,伸出了援助之手,经常给徐悲鸿送些可口的食品来,两人的友谊之情在廖静文的回忆中,显得亲切而感人。

家庭情况

吴麟若夫人吴青霞是中国著名画家,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一级美术师。儿子吴承砚与儿媳单淑子均为画家,且均毕业于大陆时代之中央大学艺术学系。

人物评价

吴蕴瑞长期担任中国现代体育教育的发祥地南京大学(中央大学)体育系主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第一所体育高等学校上海体育学院(华东体育学院)的创始人。任教期间他亲自参加教学,开设了《运动学》讲座,以精勤奋励,治学严谨,学术渊博而闻名,强调体育科学化,在教学过程中开僻了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领域。吴蕴瑞是中国现代体育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数十年中培养了众多体育界的栋梁之才。

参考来源